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祝贺!延庆2人登上“中国好人榜”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北京> 要闻 > 正文

祝贺!延庆2人登上“中国好人榜”

来源:北京延庆2024-12-26 17:19

  2024年第三季度

  11月12日,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湖北省十堰市举办。

  其中,延庆区:梅景田、刘红岩2人上榜。

  梅景田

  刘红岩

  梅景田,男,1944年出生;刘红岩,女,1980年出生,均为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村民。舅甥二人作为长城保护员,每月至少踏查古长城四五遍,每次徒步近20公里,往返五六个小时。蜿蜒千里的古长城路,舅甥两代一走就是40余年。梅景田曾荣获“北京榜样”称号,刘红岩曾获“最美长城守护人”荣誉。

  披荆斩棘 一生守护

  石峡村位于八达岭古长城和石峡关长城脚下,三面被长城环绕。童年时,梅景田家里主要靠种地为生,进出村子要经过城门楼子,上山割柴也会走到长城根儿。梅景田至今记得小时候村里的城门楼子、古长城的样子。长城深深留在他的童年回忆里。“那会儿长城好些个台阶是原风原貌的。可当时村子穷,为了孩子们上学,不得不把学校门口的城门拆了盖教室。那时我15岁,特别想读书,就跟着大人们把4米多高的城门给拆了。现在想想,特别后悔。”拆城门这件事成了梅景田几十年来最大的遗憾,他不想让长城白白消失,便着了魔似的寻找失落的长城文物。

  刘红岩和舅舅梅景田巡视长城

  1973年,29岁的梅景田来到八达岭长城景区工作,真正开始有意识地保护长城。80年代,他开始义务巡护长城,只要有时间,就上山转转,清理杂草、捡拾垃圾、劝阻游客不文明行为,成了他守护长城的日常。这条近20公里的巡护之路,他一走就是40多年。40年来,不管严冬酷暑,他坚持每月至少踏查古长城四五遍,愣是在荆棘丛中用镰刀砍出了一条路。“我的手机屏保是一张巡视工作照——照片上,坍圮城墙上,三四个烧烤架立在墙角,烧烤过的炭火痕迹清晰可见,还有几顶被大风吹得变形的帐篷。这张屏保我用了好多年。它就是我上山的动力,咱们的古老文物被这样摧残,我心里说不出地难受。这辈子我都要守好长城。”在他的带领下,石峡村成立了长城保护志愿服务队。如今,全村80%的村民成为长城保护志愿者。2024年,村民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自发参与长城保护工作等情况。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市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乡亲们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问候并提出殷切期望。收到回信后梅景田激动不已:“我的根儿就在长城、魂儿也在长城,只有守着它,我的心里才踏实。”

  接力续写 追光而行

  “我在长城边长大,守护长城,就像守护家一样。”受舅舅梅景田的影响,刘红岩从小就在心里种下了保护长城的种子。2019年她成为村里首批六名长城保护员之一,从那以后,刘红岩踏着舅舅的足迹,每周在这条崎岖不平的山路上走五趟,每趟走近20公里,往返五六个小时,风雨无阻。“这么多年,走习惯了,一块儿石头、一棵树在哪儿都能记得清。”刘红岩用拾垃圾的长柄夹当拐杖,在斜坡超过40度的石子路上也能如履平地。

  刘红岩在长城上捡拾垃圾

  每年开春起,来石峡踏青爬山的人就络绎不绝,多是为“野长城”慕名而来的。长城未开发区域是严禁游客进入的,再加上春天山火易发,劝阻这类游客“到访”也是刘红岩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一般会劝说游客原路返回,如果不听,就一直跟着。”最长的一次,她一路跟随游客两个多小时,直到晚上八点天快黑透,才跟游客一道下山。在她的努力下,攀爬野长城、乱刻乱画的不文明行为少了,一些游客还主动在沿途捡拾垃圾,积极参与到长城保护行动中来。“舅舅对长城的爱深深影响了我。长城是我的家,我会把守护长城的工作传承下去。”

  刘红岩检查长城砖

  代代相传 筑梦成长

  2006年起,梅景田当上了八达岭中心小学“长城保护志愿小队”校外辅导员,为孩子们讲述长城上发生的历史故事,长城的作用及建筑结构,长城脚下的村民对长城的感情。小队员们不仅跟随他到长城上寻找遗失城砖、捡拾垃圾、发放保护长城的宣传资料,还当起了小小讲解员,讲解保护长城的注意事项。梅景田说,自己年龄大了,他想要将对长城的热爱传递给孩子们。他们是长城脚下的新一代,要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我们的长城。

  刘红岩为游客讲解长城

  文物是活着的历史,也是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需要像梅景田、刘红岩这样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久久为功,爱护和保护长城,传承和弘扬长城文化和精神,让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永续传承。

  编辑:祁海凤来源:文明北京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院士揭秘一只鸭的“增值密码”

  • 重庆潼南东升大桥通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