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助力中轴线保护,东城区天坛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着力推动西草市街环境提升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北京> 要闻 > 正文

助力中轴线保护,东城区天坛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着力推动西草市街环境提升

来源:北京规划自然资源2024-10-21 05:57

  导 读

  为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东城区于2017年率先建立责任规划师制度,发布《东城区街区责任规划师工作实施意见》。各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积极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实施,助力基层治理,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

  作为天坛街道的责任规划师,中央美院侯晓蕾教授团队以街区保护更新为抓手,聚焦西草市街环境提升开展深入研究,全程参与设计实施,多角度地助力中轴线保护与文化传承。

  整体情况

  西草市街位于南中轴路东侧,北至珠市口东大街,南至天坛路,全长约500米,是南中轴城市风貌、历史文化的重要展示廊道,也是泛天桥地区市井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承载地。西草市街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直到清代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落户在宣南地区,为之服务的戏剧服装生产行业在西草市街慢慢聚集,逐渐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街区风貌。

  西草市街北段以建筑商铺为主,已于2019年完成环境整治,整体风貌显著提升;南段以居民住宅为主,申请式退租工作已完成,但仍存在沿街房屋老旧残破、基础设施薄弱、私搭乱建严重、环境秩序脏乱等问题。2023年,东城区将西草市街环境提升列为疏整促重点区域项目,以清障净面、保护修缮、综合治理为主线,对西草市街南段进行建筑立面的“微整形”。街巷空间的“微更新”,推动西草市街南北段风貌融合,让整条老街重新焕发古都新韵。

  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东城分局的指导下,中央美院责任规划师团队协助天坛街道开展街区环境提升工作,充分挖掘西草市街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脉络,通过组织工作坊、走访调研等形式,对西草市街蕴含的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并转化利用,不仅美化了西草市街环境,更使其成为讲述中轴线故事、展现天坛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责任规划师团队在保护历史风貌的过程中,融入现代生活元素,积极引导这条五百多年的老胡同在更新的过程中,既保留“古韵”,又兼具“新颜”。2023年6月,西草市街全段完成整治提升,呈现出推窗见绿、步步皆景的古朴风貌,并入选北京市十大“最美街巷”。

  工作做法

  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的发布与深入实施,以及中轴线申遗综合整治工作的全面推进,对中轴线沿线风貌及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胡同区域,提出了更为精细与前瞻性的规划要求。责任规划师团队在总结2019年西草市街北段整治提升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将强化文化特色保护与城市空间品质提升作为工作目标,从建筑修缮、公共空间优化、基础设施改善等多个方面着手,为中轴线东侧增添新景。

  在项目前期,责任规划师团队基于西草市街居住和营商的双重需要,对沿线建筑进行了深入调研,摸底盘查了胡同违法建筑,为西草市街胡同的更新开展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在方案设计中,责任规划师团队通过修缮传统建筑、恢复老字号建筑风貌、打造文化探访地图等方式,让居民和游客在感受古都风貌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胡同的历史和文化。增加口袋公园、绿化池等小微公共空间,设置居民议事厅,优化停车位等便民功能空间,在注重现代街区发展功能需求的同时,也将绿意渗透进胡同生活中。

  在建设过程中,责任规划师团队积极组织公众参与,鼓励居民和商户参与到街区建设治理中,按照“高标准、精细化、一屋一方案、修旧如旧”的思路进行建设。发起的胡同花坛居民认养活动,提高了属地居民和商户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工作亮点

  恢复历史风貌,再现中轴线特色景观视廊

  责任规划师团队按照首都功能核心区控规和中轴线相关规划,结合西草市街在历史上作为老北京民俗、市井文化集中区域的定位以及中轴沿线整体庄重、大气的风格体现要求,反复推敲打磨设计方案,以求最大限度体现历史文脉,确保老胡同“原汁原味”的建筑原貌,让曾经“湮没”在大杂院里的明清、民国时期的老建筑重新亮相,彰显中轴文化元素。同时实施架空线入地,打造步入式口袋公园,让街巷更加整洁有序,形成清晰通畅的视廊效果。

  挖掘历史文化,打造中轴线文化探访路

  西草市街沿线及周边有正阳桥疏渠记碑、源顺镖局以及山涧口街、刷子市、西半壁街、龙须沟等历史胡同与水文印记,是中轴文化探访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规划师团队在西草市街中段的墙面上,设计了一幅铜制“西草红庙街区文化探访地图”,把胡同和整个街区内一些值得探访的重点地标标示出来,用地图的形式展示在胡同中,让居民和游客对区域历史文化能够有更深入的了解。

  西草市地区过去曾分布有密集的排水河道,历史上龙须沟等水道就流经此地。为了留住这段历史记忆,在西草市街南口,责任规划师团队将昔日龙须沟等水道的流向以地图的形式复刻于地,形成西草市街的独特一景。

  激活历史场景,重塑街区公共空间品质

  在街区场景的塑造过程中,责任规划师团队充分挖掘历史印记。例如,西草市街86号的门楼有着百年历史,但由于年久失修,大门无法正常打开。在修缮院落的过程中,本着“修旧如旧”的思路,责任规划师团队对原有门板进行清理、打磨、加固,并按照传统大门规制增加了门楼中柱,添配门簪、抱鼓石,增加清水脊,使门楼重获新生,成为了西草市街上引人注目的门面。

  同时,责任规划师团队在街区更新中也充分考虑现代生活场景的融入,通过对改造释放出来的公共空间进行点对点设计。在结合周边业态与西草市街特色的基础上,设置文化特色铺装,打造了一系列剧装文化、平民文化的休憩空间。这样的改造思路在完善居民生活配套设施的同时,丰富了居民的休闲生活,也为前往天坛的市民游客提供一条慢行线路,为街区更新发展注入持久的活力。

  未来,天坛街道责任规划师团队将进一步聚焦街区保护更新这一核心议题,搭建地区历史文脉传承与现代街区发展之间的桥梁,促进街区的活力与和谐共生;并加强社区基层治理,优化管理机制,鼓励商户与居民积极参与街区日常管理与维护,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围;同时,也将通过多种形式向公众科普展示中轴线和天坛文化,推动中轴线保护工作深入基层。

  本内容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东城分局提供

  作者:连雅迪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网络中国节】春节微短剧《除夕闯进我家门》预告片来啦~

  • 网络中国节短视频征集活动启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快过年了,当很多人渐渐放下手头工作时,团队河南安阳育种站负责人阎俊研究员和往常一样出门了,目的地依然是他熟悉的育种田。
2025-01-26 09:19
1月25日,国家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库雄安库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林草种质资源设施保存体系基本形成,对于全面提升我国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水平和林草种业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2025-01-26 09:17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健团队与合作者展开研究,成功制备出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薄片器件,并在其中观测到零磁场下工作温度可达72开尔文的高温超导二极管效应。
2025-01-26 09:17
修复后的影片不仅没有划痕、噪点等老电影身上常见的“毛病”,而且质量比原片高很多,比如没有了威亚,色彩更亮,非常符合如今观众的观看习惯。
2025-01-26 09:16
110万吨!这是“中麦578”2024年的订单收购量。要知道,2024年全国小麦总产量是14010万吨,以此对比,“中麦578”的订单量相当于全国小麦产量的1/140。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特别自豪!
2025-01-26 09:15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总量超过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实现稳定增长,投入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
2025-01-24 10:01
“我们种植的是‘捷麦19’‘沧麦6002’,最高亩产已超过300公斤。”后仙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刘玉锁说,“‘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谣道尽了我们过去在盐碱地里种粮的艰难。如今,科技引领让‘盐碱滩’蝶变‘米粮川’。”
2025-01-24 10:00
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4年,我国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为36130亿元,同比增长8.3%。我国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元化投入格局加快构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为研发经费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1-24 09:58
在禁食或运动期间,免疫细胞(红色)迁移至胰腺并刺激产生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橙色)来调节血糖,其中细胞核以蓝色显示。这表明免疫细胞不仅是抵御威胁的“战士”,还能像应急响应人员一样,在必要时介入确保机体的能量供给。
2025-01-24 09:58
1月14日,上海豫园灯会蛇年吉祥灯笼成网红文创伴手礼,其可爱的造型吸引众多游客购买。在十二生肖中,很少有谁拥有同蛇一样复杂的象征意味,兼具毁誉参半的双重文化色彩。秦汉以后,我们祖先对蛇的热情也并未减少,但属于蛇的正面形象的意蕴更多地被投射到龙身上。
2025-01-24 09:58
冰岛基因解码公司科学家完成了一项重要研究。他们绘制了一份人类基因组完整改组图谱,即详尽的人类DNA在生殖过程中混合方式的地图。
2025-01-23 10:19
考古人员在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城头山镇的李家岗遗址,发现彭头山文化时期“古稻田”遗迹,这将长江中游早期稻田的出现时间提早到距今8000多年。
2025-01-23 10:14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大气科学进展》上发布2024年全球海温变化研究报告:2024年全球海表平均温度、海洋上层2000米热含量再一次达到了人类有观测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2025-01-23 10:09
日前,新疆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李德强所在的研发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可注射水凝胶,并将其用于抗癌药物的负载,可显著降低药物副作用。
2025-01-23 10:10
呼吁更多的人转变观念,认识到从“能用”到“多用”再到“好用”的国内装备自主可控,对于面临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意义重大。
2025-01-23 09:59
记者21日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获悉,2024年我国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十种有色金属总产量7919万吨,比上年增长4.3%。其中,精炼铜、电解铝产量分别达1364万吨、4400万吨,同比增长4.1%、4.6%。
2025-01-22 03:00
《自然·医学》杂志21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一种手术植入的脑机接口系统能通过精准侦测和解码瘫痪患者的神经元活动,转为“手指动作”,使其可在电子游戏中自如驾驶虚拟四轴飞行器。
2025-01-22 10:02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李健带领团队开展的一项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正在成为许多“打工人”的睡眠质量“隐形杀手”。
2025-01-22 10:01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林容周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软电子制造方法——粒子吞噬打印。
2025-01-22 09:58
复杂的人体系统内,细胞活动时时刻刻都在进行:运输氧气、吞噬细菌、传递神经信号……要想保证这些细胞各司其职、井然有序,离不开一位特殊的“指挥官”——非编码小RNA(核糖核酸)。
2025-01-22 09:5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