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聊吆喝,话老字号” “京城叫卖大王”北京中轴线上再现经典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北京> 要闻 > 正文

“聊吆喝,话老字号” “京城叫卖大王”北京中轴线上再现经典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09-20 14:37

  中新网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应妮)“臭豆腐,酱豆腐,王致和的臭豆腐,臭豆腐饶香油,酱豆腐蘸窝头”,“京城叫卖大王”臧泉江一阵阵洪亮的吆喝声响彻前门正阳桥牌楼附近,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驻足观看、纷纷拍摄。

“聊吆喝,话老字号” “京城叫卖大王”北京中轴线上再现经典

  “京城叫卖大王”臧泉江在前门正阳桥牌楼下吆喝。主办方供图

  19日,“聊吆喝,话老字号”主题活动在大美中轴观光巴士上拉开序幕,观光巴士从正阳门箭楼附近出发,一路循脉着北京老字号,聆听老而弥新的吆喝声,感受老字号的守正创新和文化底蕴。

  随着观光巴士“铛铛”的铃声,伴随着“京城叫卖大王”的吆喝声,让大家一下从现在穿越回过去。前门外王致和南酱园旧址、慈禧赐名臭豆腐“青方”、大阿哥叫卖臭豆腐等传奇故事也在京味画家杨信的画作和讲述中一幕幕展开。他回忆,过去小商贩提着柳条筐在胡同里叫卖,老百姓主食也大多是玉米面窝窝头或贴饼子。“当时蔬菜少,物美价廉的臭豆腐就成了下饭佐餐最好的食品。臭豆腐往刚出锅的热窝头上一抹,甭看棒子面窝头粗,有臭豆腐伴着,那身价倍增,那叫一个香。”

  观光巴士上,前门外王致和旧址老街坊张忠强说,他从小生活在北京的胡同里,听着鸽哨声、蝈蝈叫声,还有小贩的吆喝声长大的,印象最深的、至今还能学唱的就是卖臭豆腐的吆喝“臭豆腐,酱豆腐,卤虾小菜酱黄瓜哎……”他说,那些回荡在胡同深处的叫卖声,蕴含着道不尽的老北京情怀和浓浓的烟火气,让人回味无穷。

“聊吆喝,话老字号” “京城叫卖大王”北京中轴线上再现经典

  观光巴士上“聊吆喝,话老字号”。 主办方供图

  高亢的吆喝、婉转的叫卖调,字正腔圆,有韵有辙,悠扬悦耳,好懂耐听……这也正是臧泉江等许多传承老北京吆喝的传承人将吆喝变成艺术,保留“消失的老北京声音”的不倦追求。活动嘉宾们认为,老北京胡同中的百姓生活,是叫卖产生的土壤和环境。北京的中轴线是历史文化之轴,也是美食之轴、生活之轴,更是老北京风土人情的集中体现。

  申遗成功的北京中轴线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从历史走向现代,中轴线附带繁荣了沿线的商业、文化和独一无二的京味民俗,星罗棋布的老字号也依托中轴线传承至今,同时也为沿线众多老字号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观光巴士一路到达北京中轴线北端钟鼓楼。在钟鼓楼广场上,臧泉江宏亮悠扬的叫卖声再次响起,经典的“臭豆腐,酱豆腐”吆喝声让在场市民和游客惊喜不已,还有不少人跟着臧泉江学习了各种吆喝,并在现场一试身手。曾经耳熟能详的叫卖声早已不是单纯的喊话,现如今已成为有节奏和曲调的声乐艺术。这一声声的叫卖声,是北京胡同里一道充满烟火气的独特风景,更是北京胡同里的一张京味文化名片。(完)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石榴籽连籽 共庆“三月三”

  • 燕园春意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目前,中国电信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和国家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范式,打通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通道,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发展。
2025-03-26 10:28
至此,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经圆满保障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使用年限次数超出“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
2025-03-26 10:27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出海”“出圈”,让更多澳大利亚华商和杨东东一样,开始将目光瞄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2025-03-26 10:2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旅需求正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品文品魂品生活”转变。比如,逛博物馆,青铜器的精美纹饰固然能够吸引人的兴趣,但观众更希望了解青铜器纹饰背后的礼制密码;去故宫旅游,飞檐斗拱彰显的传统建筑之美固然让人欣喜,但榫卯结构背后的“天人合一”哲学更引人深思。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直接观察和理解,而数智技术为游客了解这些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2025-03-26 04:45
记者从2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2025-03-26 04:45
25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以下简称“细胞谱系设施”)在广东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这一设施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3-26 03:45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日前,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以下简称“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张敏的诊室里,4岁小患者洋洋(化名)的父母激动地向医生连声致谢,
2025-03-25 04:05
在蛋白质设计领域,传统方法面临着诸多难题,如需要丰富的专家经验,且要经过数以万计的实验试错,时间长、成本高,这些问题长期制约着行业发展。
2025-03-25 04:05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和三六零数字安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开发了海洋垂直领域大语言模型——“瀚海智语”。该大模型已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2025-03-25 04:05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