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华网合肥8月6日电(李东标)盛夏时节,行走在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的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举目远望,山峦叠翠,蜿蜒曲折的彩虹道串连起青山绿水、古朴村落、风车矩阵和红色景点,犹如置身于多彩的山水画卷之中。
近年来,滁州市依托江淮分水岭区域自然资源,建设风景廊道,打造皖东“千里画廊”,带动乡村旅游基础提档、产业升级、服务增效,实现旅游消费快速增长,旅游综合竞争力、资源集聚力、品牌辐射力大幅跃升。
美丽风景道引来八方客
驾车从大墅高速口驶出,进入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椒岭风景线,不多久,就来到了大墅龙山旅游度假区。这里既有博物馆、拓展培训基地,也有露营基地、民宿村等,是一处远离城市喧嚣、亲近大自然的理想之地。
“85后”的臧雪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全椒姑娘,酷爱机车运动的她,经常和圈内好友骑行游玩。3年前,看中了这里自然环境优良、交通便利、生活节奏慢,她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创建了一个名为“乌托邦营地”的“骑士驿站”,想要打造一个机车爱好者们共同的精神归宿。
“别人都叫我‘大兄弟’,我希望能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客人来到我们这儿之后,就是我们的朋友,身心可以放松下来。” 臧雪不仅在这里交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在这里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岭上一条道,引来八方客。如今,这处“骑士驿站”在臧雪夫妻俩的用心经营下,生意越来越好。游客来这里,不仅能体验到当地的民俗风情和机车文化的碰撞,还能享受到生态餐厅、机车主题民宿、越野赛、露营、垂钓等一站式服务。
全椒县位于江淮分水岭,境内拥有“三山、两河、三湖”,森林覆盖率达40%。椒岭风景线于2021年正式开通,主廊道全长51公里,它像一条珍珠项链,串联起“山、水、林、城”美景。
“这条风景道,就是我们的生命线。自从这条风景道开通后,外地来‘跑山’的车友越来越多了。” 臧雪正在谋划将“骑士驿站”打造成开放式的机车小镇,建立大型机车公园,带动更多村民走上致富路。
立足于特色地形地貌、自然人文资源、区位交通优势,全椒县正在以打造长三角有吸引力的全域旅游康养目的地为目标,着力构建“山慢城、水慢城、文慢城”三大旅游片区,加快建设一批充满“诗意和远方”的旅游目的地。
特色种植蹚出富农“新路子”
最近,位于江淮分水岭复兴林场的200多亩“来安花红”迎来丰收,青红相间的果实挂满了枝头。
看着满园的果子,“来安花红”产业基地负责人李迎军喜上眉梢。“花红全身都是宝,皮薄、汁多、渣少,还有药用价值。每年4月份开花,7月份成熟,亩产可达3000斤至5000斤,亩均收入接近1万元。”
“来安花红”小巧玲珑,形似苹果,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当地种植“来安花红”的历史悠久。近年来,在当地有关部门的保护下,“来安花红”种质资源得到有效恢复,让一直在外闯荡的李迎军看到了产业发展的前景。
几年前,李迎军回到了家乡来安,在毗邻江淮分水岭风景道的复兴林场流转林地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为了将特色种植产业做大做强,李迎军成立了来安县花红种植协会,同时与南京农业大学、滁州学院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不断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业精深加工,重点发展“来安花红”果汁果酱、果脯、果醋等产业,进一步提升“来安花红”的知名度。
一条风景道,万家致富路。得益于江淮分水岭风景道的独特优势,李迎军的“来安花红”产业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他打算在逐步扩大“来安花红”种植规模的基础上,打造研学游基地,通过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服务体验,让游客喜欢来、留得住、玩得好。
不只是“来安花红”,滁菊、施集茶叶、艾草、食用菌、甜叶菊、碧根果等农特产品正借力风景道提升影响力、拓展销路,实现规模扩大、效益提高。
“串珠成链”带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年来,滁州市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立足区位优势和江淮分水岭区域资源特色,按照“党政主导、部门协作、四级联动、整体推进”的模式,建设江淮分水岭风景道,打造一条生态道、景观道、休闲道、产业道、富民道。
据了解,滁州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主线总长420公里,跨联全市8个县(市、区)、35个乡镇、119个行政村,串连全市100多个景区景点及乡村文化场馆。
“在建设风景道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不但不会破坏原有的环境,还让美的地方更美,美化了村庄环境,提升了旅游风貌,带动了社会主体投资的积极性。”滁州市文旅局四级调研员钱朝阳介绍。
从“一处美”到“处处美”、从“一时游”到“四季游”、从“一业旺”到“多业旺”,随着风景道的全面建成和不断升级,带动了沿线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为全面赋能乡村振兴创造全新机遇和广阔路径。
“风景道的最大特点就是全域谋划、全域联动、全域布局和全域推进。”在钱朝阳看来,经过几年的发展,路通了、美了,农民逐渐富了,产业逐渐多了,形成了田园景观化、乡村景观化、设施旅游化的发展格局。
下一步,滁州市将充分发挥风景道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推进相关产业“+旅游”深度融合,推动现有景区景点和乡村旅游主体提质升级,因地制宜打好“主题牌”,走好“特色路”,着力把乡村旅游规模做大、产品做精、环境做美、品牌做响、产业做强,全面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质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