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聚焦高质量发展|安徽蚌埠:水韵珠城打造“靓”眼名片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安徽> 要闻 > 正文

聚焦高质量发展|安徽蚌埠:水韵珠城打造“靓”眼名片

来源:新华网2024-08-02 14:12

  新华网合肥8月1日电(汤阳 吴万蓉杨露露)夏日傍晚,位于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东南岸的“龙鳞叠水”景点,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众多市民带着孩子在戏水区玩耍。随着龙子湖国家级“幸福河湖”项目建设完成,这里成了市民避暑纳凉的好去处,欢声笑语荡漾在龙子湖畔……

  近年来,从实施主城区淮河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靓淮河”工程,到建设龙子湖国家级“幸福河湖”,蚌埠市加快河湖系统治理保护,全面修复河道生态、提升城市品质,打造了“水清岸绿、河畅景美、人水和谐”的亮丽名片。

  从“治淮”到“靓淮” 绘就美丽生态新画卷

  悠悠淮河绵延千里,从蚌埠穿城而过。曾经由于河道淤积、生态退化、乱耕散养、偷倒垃圾等问题,淮河一度成了蚌埠城市“脏乱差”的集中带。如何让淮河美起来、靓起来,成为蚌埠人民的共同心愿。

  “作为生态环境开发融资平台,我们创新探索,将沉睡的水利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破解生态环境治理资金难题,以解决过去主城区淮河段面临的洪水下泄不畅、航运船只搁浅、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治理投入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蚌埠靓淮河水利投资集团董事长冉凡荣说。

  2021年,蚌埠市将“靓淮河”工程作为工作主线,大力推进淮河蚌埠主城区段防洪交通生态综合治理,围绕“一川清、两滩靓、三脉通、十景红”的总体布局,采取河道疏浚、堤防加固、河滩地生态治理、交通体育设施建设等举措,着力打造城市中心公园。

  今年入汛以来,淮河流域迎来多次强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 “靓淮河”工程遭遇考验。“7月21日淮河吴家渡水文站水位达21.05米最高点时,被淹没的部位只占到靓淮河主体工程的20%,主要是沙滩、栈道和部分跨河大桥下面的红色步道。我们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这个问题,所以采用了不锈钢、钢筋混凝土等材料和结构。”冉凡荣表示,“靓淮河”工程解决了河道分洪、泄洪、防洪、航运等问题,洪水退去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进行了集中清理,两岸风光带恢复了往昔热闹。

  据了解,今年淮河第1号洪水过境,淮河蚌埠(吴家渡段)最大流量达8620立方米每秒,列历史第3位,但最高水位比2020年低了0.22米,过境时间也缩短近9天。在流量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今年淮河蚌埠段的防洪压力明显小于2020年。这得益于“靓淮河”工程将河道由原来不足200米,拓宽到500多米,泄洪能力提高了30%左右。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参与“两只手”协同发力,蚌埠市不断探索水利投融资改革的新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靓淮河”工程被评为全国首例“推进生态环境重大工程实施”典型案例,入选长三角“十佳创新”案例和安徽省“十大改革”案例。

  如今,站在蚌埠市朝阳路淮河大桥远眺,淮河蜿蜒东流,河面宽阔,公园、绿地、栈桥、运动场沿河而建,“堤固、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城市中心公园从一张张图纸变为现实。

  从“烂河汊”到“风景线” 塑造“人水和谐”新格局

  坐落在淮河之滨、地处南北分界的蚌埠,自古以产蚌、产珠闻名,素有“珠城”美誉,境内河湖众多,共有13条河流、9大湖泊,为打造亲水、乐水平台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在把“靓淮河”打造成“城市客厅”和“市民公园”之后,蚌埠市又充分整合资源,建设人水和谐的生态美景,把龙子湖建设成安澜、生态、宜居、智慧、文化、发展的幸福湖。

  “没开工之前,这里大部分是成片鱼塘,水没法流动,水质也不行,乱耕乱种、偷倒建筑垃圾现象时有发生,系统治理迫在眉睫。”“幸福河湖”项目经理孙空军介绍,东南片湖滨带生态修复及滨岸清水畅流工程是龙子湖国家级“幸福河湖”建设工程中的一部分,按照设计方案,原先不通的小河塘和沟渠等被打通,乱搭乱建、乱耕乱种等问题被一一清理,彻底解决了排水不畅、污水入湖的痛点。

  开展岸线生态整治12.6公里、连通水系6.87公里、整治土地1131亩……历时近一年,总面积约70公顷的“幸福河湖”项目完成了生态修复、滨岸清水畅流、底泥洗脱等工作,并建设有“金色沙滩”“龙鳞叠水”“花山叠瀑”等24处微景点,过去市民口中的“烂河汊”“垃圾场”摇身一变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打卡地”。据了解,自“龙鳞叠水”项目开放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十万余人次。

  “为推进龙子湖系统治理、保证项目顺利进行,我们锚定目标,克服了前期规划、资金筹措和土地征迁等难题。”蚌埠市政协副主席、市水利局局长荀异然介绍,龙子湖“幸福河湖”建设项目,是蚌埠市继“靓淮河”工程之后的又一个水生态治理项目,借鉴了“靓淮河”的工程经验,让老百姓“临水、亲水、近水、乐水”成为常态。

  从生态向好到产业向“新” 激发城市发展新活力

  “一水激活多业态”,通过生态系统治理、沿线路网建设、区域环境更新等一系列举措,蚌埠市充分挖掘淮河生态经济价值,推动人气向沿岸集聚、商业布点向沿岸集中,有力撬动了沿岸商业、文化、观光、健身、旅游等产业发展,加速从“隔河发展”向“拥河发展”转变。

  依托“靓淮河”26公里的历史文化轴线,蚌埠市将当地的大禹文化、双墩文化、铁路文化、码头文化等,通过雕塑、主题公园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入沿线景点,沿着淮河岸线布局,聚力打造一批具有淮河文化特色、体现城市记忆的新地标,推动“网红”变“长红”。

  近年来,在打造美丽幸福河湖、构建人水和谐生态的同时,蚌埠加快调整发展方式,依托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蚌埠片区等平台,大力发展硅基生物基新材料等绿色产业,激发城市发展新动能。

  从绿色生态到绿色生产力,如今的蚌埠高质量发展底色越来越足,为吸引青年人才“来蚌埠、留蚌埠”增添了动力。7月22日,由共青团蚌埠市委、蚌埠市人社局共同举办的“雁归珠城 青创未来”暑期青年人才蚌埠行活动拉开帷幕,长三角等地区41所高校的50名青年学子参观重点企业、游览特色文旅景点,领略宜居宜业宜游的蚌埠城市风貌。

  “‘幸福河湖’的建设,给我们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希望毕业后,我能够留在蚌埠,建设美丽的珠城。”蚌埠学院大二年级学生孙博学满怀期待地说。

  “‘幸福河湖’是有效保护江河湖泊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具体体现,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的现实需要。”蚌埠市委书记黄晓武表示。

  如今,一川清流穿城过、一湖碧水映蓝天,昔日脏乱差的河岸变成了风景秀丽的“风光带”,一幅河湖安澜、人水和谐的新图景正在珠城大地上徐徐展开。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院士揭秘一只鸭的“增值密码”

  • 重庆潼南东升大桥通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