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安徽> 要闻 > 正文

皖北振兴新棋局

来源:安徽日报2024-01-04 15:54

  2023年12月中旬,广袤的皖北平原,已披上今冬第一件银装,细嫩的麦苗匍匐在雪被下,积蓄着生长的力量。村口的老树将遒劲的枝丫伸向天空,迸发出向上的呐喊。

  在安徽,有一个区域一直牵动人心,那就是皖北。

  这里以全省37.8%的面积,承载着全省约50%的人口,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却仅占30.8%,人均GDP仍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安徽是短板,而人口众多、经济薄弱的皖北,则是短板中的短板。没有皖北的跨越式发展,就没有安徽的高质量发展,更无法实现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安徽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皖北地区发展,自2001年成立省加快皖北地区发展领导小组以来,先后制定出台4个“皖北十条”、推动皖北“两个加快”、南北结对共建等支持政策,推动人才、技术、项目、资本等资源加速向皖北聚集。2023年前三季度,皖北地区生产总值11163.6亿元,朝着2万亿元目标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记者近日在皖北六市调研采访发现,安徽这盘皖北振兴的大棋,20多年来从未“停子”,这片广袤厚重的土地立志成为区域经济新增长极、高质量发展突破口,过去以“江淮粮仓”“两淮煤田”等要素驱动发展为主的皖北,正逐步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路。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汽车从合肥出发,1个小时来到淮南、2个小时到达蚌埠……四通八达的道路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皖北更近了。

  要想富,先修路。路,支撑着城乡的骨骼。

  “山又高来水又深,有女不嫁榴园村。”曾几何时,一首民谚道尽淮北市龙脊山下榴园人的辛酸。

  这里气候干旱、土壤瘠薄,几镐下去就铲到了石头,当地人称作“石头山”。村民只能在房前屋后、山上山下种植耐旱的石榴树。如今,一条“皖北川藏线”将龙脊山、石榴博物馆、明清石榴园等多个分散的景点连接起来了,形成一条蜿蜒盘旋的最美风景线。

  淮北市烈山区烈山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朱勇介绍,“皖北川藏线”总投资约1.6亿元,建设周期3年,不仅方便了当地人出行,更串出了一条生态走廊。另外,当地通过打造四季榴园景区,举办地锅鸡美食文化节、石榴文化旅游节等吸引游客,榴园村被农业农村部评选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

  近年来,皖北基础设施大为改善。高速铁路里程增长1.8倍,达到664公里。公路总里程增长61.2%,达到10.2万公里,公路密度193.1公里/百平方公里、高于全省13.8%,实现“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

  提到路,不得不说皖北的水。水,也曾制约着皖北发展。

  皖北的水,又涩又“硬”,常在杯底留下一层厚厚的白垢。如今,皖北也可以喝上“凉津津、甜丝丝”的优质水。

  2023年12月16日,引江济淮一期工程安徽段开启试调水,省委、省政府实施的“皖北地区群众喝上更好水”工程,让来自长江的水源顺着江淮运河输往淮河流域。向长江“借水”,为3000万皖北群众“解渴”正逐步实现。12月21日,长江水首次被引入阜阳;12月28日,新汴河的清水流入灵璧县地表水厂。皖北第一批13个县(市、区)将完成城乡供水地下水水源替换,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到28个,惠及农村供水人口940万。

  只需花几块钱,就可用再生水自助洗车,这是记者在宿州市街头看到的。迎宾大道与拂晓大道交口公园里,亲水瀑布、小桥流水,恍若江南。“这是再生水景观河道补水口,可以弥补我们城市河道水不足,这样的再生水口全市一共有4个。”该市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程训说,每年6000万吨污水经过几十道工序处理,可用于园林绿化、道路洒扫、自助洗车等,同时还可以作为工业用水,城区水再生利用率达到60%。2022年,宿州市成为全国首批、安徽省唯一入选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为缺水型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宿州经验”。

  在淮北市相山区渠沟镇,藏身着国内规模前列的锦鲤养殖基地,近2万尾锦鲤“游”出了近郊小镇农旅融合发展新思路。然而没有“源头活水”,在人均水资源只有不到全国1/4的皖北,观赏鱼养殖这种高附加值产业以前不敢想象。据淮北校春锦鲤文化产业园总经理刘万春介绍,园区的循环用水都是通过水权交易进行的,公开透明。相山区探索地下水水权改革,在全省率先走出了一条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新路。

  水、路等这些基本生活要素的新变化,让群众切身体会到幸福指数的提高,皖北正在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的短板。2023年皖北地区重大项目建设纳入省重点项目清单4545个,年度计划投资4792.69亿元,阜阳—蒙城—宿州(淮北)、淮北—宿州—蚌埠城际铁路和引江济淮二期等重点工程开工。

  把“大粮仓”变成“大厨房”

  皖北地区素有“江淮粮仓”的美名,粮食产量占安徽省的60%,而提升附加值的路径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好“三头三尾”增值大文章,把“大粮仓”变成“大厨房”,建设好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

  在安徽最北端的砀山县,一个个黄澄澄的砀山梨通过仪器检测,挑选出优质果再被销往全国各地。

  “这里每天可加工80吨砀山梨,得益于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水果发到北京、广州、郑州和南京等地非常方便。”安徽爱泽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立振介绍,企业是京东、盒马、美团优选等渠道供应商。

  2023年6月,砀山县入选新一批25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集聚了申雪冷链、幕天冷链、壹度股份、爱泽供应链等13家冷链物流、食品加工企业,通过“冷链物流+生鲜电商”融合创新发展,这里的农产品能够锁“鲜”发往全国各地,带动了农产品上行和农民持续增收。

  农产品深加工是“三头三尾”的一个切入口,“大粮仓”怎样变成“大厨房”?皖北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对于淮南人来说,牛肉汤每一口都是幸福的滋味,有这么一群人,立志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让淮南牛肉汤香飘世界。“90后”淮南小伙陈默现在的头衔是安徽旭咚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我们牛肉汤单品的产能可达一天10万包,一年产值差不多3.5亿元。”

  像陈默这样的企业家还有很多,他们正在探索以方便装、预制菜等形式,传承淮南牛肉汤。2022年,淮南牛肉汤全产业链产值约为235亿元。淮南市出台13条政策,“真金白银”支持牛肉汤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进程。

  “农业不加工,等于一场空。”一头肉牛,如果卖给屠宰场,能卖两万多块钱,但如果“吃干榨净”,充分进行深加工,价值能增加几倍。

  亳州市在全省“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中率先突破、争当领跑。为支持肉牛产业全产业链条发展,该市出台“牛规划”、制定“牛政策”、成立“牛专班”,按照谯城良种繁育、利辛规模养殖、蒙城屠宰加工、涡阳高端肉牛羊发展定位,从养牛卖牛肉到“种、养、加、消、销、服”一体化转变,逐步实现产业壮大、企业受益、农民增收。

  面对蓬勃发展的预制菜产业,宿州市加强产业引导,强化政策扶持,目前,全市集聚预制菜企业产业规模超百亿元。“我们把农户种植的金丝绞瓜回收上来,做成金丝绞瓜丝预制菜,销售到全国各地。”泗水源预制菜公司总经理许秩铭说,下一步会加大创新力度、深加工更多更好的预制菜产品,让消费者吃得美味、放心。

  努力挖掘产业“新矿”

  当下,汽车产业被定位为安徽的“首位产业”。长三角新能源汽车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又有巨大市场需求,身处“汽”势如虹的氛围中,皖北怎能缺席?

  投资百亿元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落户阜阳市阜南县;总投资51亿元的合众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落户淮南凤台;蚌埠怀远跑出了皖北地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也是怀远唯一的本土上市企业——壹石通,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锂电用勃姆石供应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隐形冠军”;怀远县将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首位产业”,目前该县经开区有汽车零部件企业40余家,涵盖汽车制动系统、汽车电子泵、汽车空调压缩机、全车橡胶密封件等领域。

  长三角一体化“链”上发展,一“汽”呵成。皖北和沪苏浙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大力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闵行·淮南科创产业园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产业;宁波蚌埠微电子产业园重点打造智能传感器全产业链……安徽还在皖北布局了10个南北共建园区,实现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其中,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区推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主导产业实现规模、质量双提升;江宁—明光合作产业园全力推进汽车制造、新材料、装备制造主导产业集群发展。

  淮河两岸,过去是“家里有矿”,今天是紧盯新兴产业,努力挖掘产业“新矿”。

  在濉溪县经开区的安徽力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内,重达8吨的铝板一块块整齐码放,它们将被铸造成薄如蝉翼的铝箔。据力幕科技公司办公室主任宋晓辉介绍:“目前全球可轧制最薄铝箔在0.004毫米级,我们可以做到0.006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十几分之一。”

  “企业之所以被吸引到这里投资设厂,主要是看中了园区良好的营商环境、完善的产业链以及专业人才积聚优势。”宋晓辉说。濉溪经济开发区正锚定千亿园区、千亿铝基“两个千亿”目标,打造有影响力的铝工业基地。

  近年来,皖北各市正立足各地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突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和招大引强,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目前我省对皖北地区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数字化转型等项目增加了20%的省级财政支付,结合各自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差异化培育新能源、绿色食品、智慧农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特色产业集群。在2023年公布的全省县域经济20强榜单上,皖北地区共有9县上榜,高于皖中和皖南。

  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这几年企业落户蚌埠后,我体会特别深,安徽重视科技人才,善于为企业科技赋能,领导干部懂产业、熟悉产业链。”安徽德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胜利说。

  这家企业2018年底通过招商引资,从昆山入驻蚌埠市蚌山区,产值已超3亿元。朱胜利认为,江苏过去依靠代工等中低端制造取得了先发优势,但是安徽模式恰恰是未来他最看好的——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近年来,很多从长三角、珠三角到皖北落户的企业,对这里的营商环境变化非常认可,对皖北的干部干事热情也称赞有加。

  在皖北经济增速不断与全省缩小距离的同时,皖北的干部也在快速成长,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很足,敢打敢拼。从最初单一的乡情招商、同窗招商,到现在的产业链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从简单的产业承接转移,到精准的延链补链;从招商部门抓招商,到各部门人人关心招商、时时惦记招商……

  宿州绿色家居产业园自2017年启动建设,到2022年产值超120亿元,园区招引的龙头企业TATA木门,线索就来自一场春节期间的亲友聚会;阜阳市政府驻深圳联络处主任孙涛,已经在粤港澳大湾区驻扎了近1000个日夜,他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招商引资“打法”,重点关注皖北籍企业家创办的规模在2亿元至3亿元的科技型企业;安徽怀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廖军直言,园区招商“秘笈”就是围绕着主导产业研究产业链上下游,画精准招商“地图”。

  对于企业家而言,稳定的预期就是投资的信心。“提级调度”“顶格推动”“店小二精神”成为这片土地上的热词,在这样的氛围下,皖北正在不断刷新自己的纪录。广东上市公司泉为科技百亿项目落户宿州市泗县,去年1月签约,2月即开工。阜兴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阜阳市光伏新能源产业“一号工程”,从开工到试投产仅用了76天。

  任何发展的起点都是人,皖北与沪苏浙加强人才交流。皖北各市已组织超过600名学员、干部人才赴沪苏浙地区跟班学习;杭州、宿州,宁波、蚌埠等地也互派干部挂职。

  皖北振兴的冲锋号已吹响。当前,皖北各市正抢抓机遇,奋楫争先、乘势而上,皖北振兴其势已成、其时已至。(记者 汤超 宣岚)

[ 责编:孙琦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藏昌都:非遗技艺助增收

  • “艺苑撷英”2024年全国优秀青年杂技人才展演在京举办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与兰州理工大学合作,通过重离子辐射和基因编辑技术,优化了酵母代谢途径,有效提升了酵母合成脂质的能力。
2024-11-22 04:30
21日,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与自然科研团队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4》报告正式发布。
2024-11-22 04:30
记者11月20日从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获悉,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部署在该中心的“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在最新公布的国际Graph500排名中以6320.24 MTEPS/W的性能夺得Big Data Green Graph500(大数据图计算能效)榜单世界第一的优异成绩。
2024-11-22 10:2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康彦彪教授研究团队创制了一种超级光还原剂,并基于此发展了低温(40至60摄氏度)的催化还原特氟龙等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的完全脱氟新方法,实现将难以降解的“永久化学品”——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回收为无机氟盐和碳资源。
2024-11-22 04:30
作为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新型技术基座,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提升国家战略地位与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美国接连出台多项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文件,
2024-11-22 04:20
记者20日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获悉,该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号系列火箭近日成功完成整流罩分离试验,标志着该系列火箭初样研制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2024-11-21 09:14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产业链条长,涵盖航空器研发与制造、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飞行服务与保障等产业,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2024-11-21 09:12
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当今世界,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深度变革。在此过程中,电力行业也在逐步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2024-11-21 09:10
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超5000亿元,增速超过33%,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2024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6个省(区、市)将低空经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24-11-21 09:09
日前,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在线刊发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原院长颜龙安院士团队联合河北大学杜会龙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首个稻属最全超级泛基因组图谱绘制成功。
2024-11-21 09:09
全海深光电缆绞车系统“海威GD11000”,日前随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地质二号”船在我国南海完成了首个航次的深海调查任务。
2024-11-20 09:21
近日,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何林团队与武汉大学教授雷爱文团队合作,在催化羰基化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利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替代剧毒光气,高效合成含氮羰基化合物非对称脲。。
2024-11-20 09:24
这种菌能够迅速分解番茄、辣椒、娃娃菜等多种蔬菜尾菜,并具有促进作物生长、拮抗土传病原菌等功能特性。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发了“蔬菜尾菜+快速腐解菌+有机肥+功能菌”四位一体的原位还田技术。
2024-11-20 09:20
11月18日,在沪渝蓉高铁全线控制性咽喉工程崇太长江隧道内,我国盾构隧道智能建造V2.0技术体系正式在“领航号”盾构机成功应用
2024-11-20 09:19
19日,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同步首发动力型锂电池试运专列,这是我国铁路首次大规模试运输动力锂电池,将助力国产动力锂电池产品的全球流通。
2024-11-20 09:13
近年来,北京市延庆区大力发展低空经济,2023年相关产业产值达23.3亿元。天气渐冷,北京八达岭长城脚下,中关村延庆园内的低空经济产业园依旧热火朝天,一派繁忙景象。
2024-11-19 09:50
据最新一期《自然·化学》杂志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团队在最新研究中给出了一个涉及两种简单分子间反应的精妙解释。
2024-11-19 09:47
利用样地观测数据、空间分析和树线模型模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梁尔源等人系统分析了尼泊尔珠峰国家公园和安纳普纳保护区混交林树线,揭示了糙皮桦和喜马拉雅冷杉的种群更新动态和树线位置变化。
2024-11-19 09:46
机器人服务员、咖啡师、宠物……各种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自动载人飞行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智能驾驶技术遍布“海陆空”。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广东深圳举行。
2024-11-19 04:55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林业管理局野保科开展的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普查中获悉,神农架现有陆生野生脊椎类动物710种,比原来的493种增加217种。
2024-11-19 05: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