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7月4日,安徽省疾控中心发布提醒,注意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手足口病、肠道传染病、登革热和毒蘑菇中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以蜱虫为传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在安徽省的高发季节为5~7月份,人群普遍易感,尤其以在丘陵、山区、森林等地区生活、生产的农民或从事野外作业的人群感染风险更高。
野外劳作或活动时,要穿浅色长袖衣裤和胶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鞋子里,使用驱虫剂喷涂裸露在外的皮肤;尽量避免在草地、灌木丛、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避免蜱虫叮咬。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儿童。4~7月份为安徽省手足口病的流行季节。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家长应留心观察幼儿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是否有疱疹或斑丘疹,如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带孩子到附近医院就诊,确诊后要居家护理治疗,避免外出和接触其他儿童。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能有效预防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也会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建议6月龄~5岁儿童尽快完成免疫接种。
肠道传染病是病原体经口侵入肠道引起感染而导致的一类疾病,夏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包括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甲肝、戊肝和阿米巴痢疾等。要注意饮食卫生、饮水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品前要勤洗手,保持手部清洁,每次洗手应该用流动水至少清洗20秒。一旦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疑似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由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突起高热,伴头疼、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为主要症状。每年的5~11月份是东南亚地区登革热的流行季节,也是安徽省发生登革热输入病例的高发季节。从登革热流行地区或国家归国人员,如在归国半个月内出现发热、皮疹、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近期旅行史及蚊虫叮咬史。
毒蘑菇中毒,即毒蕈中毒,是指因误食毒蘑菇而引起的急性中毒。每年6~8月份是各类野生蘑菇生长的旺季,毒蘑菇中毒事件易高发。市民应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蘑菇。若食用野生蘑菇后,出现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应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导泻,并尽快到医院就诊;就医时建议携带剩余蘑菇样品,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记者马冰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