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马鞍山市雨山区:生态环境迎来崭新“图景”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安徽> 要闻 > 正文

马鞍山市雨山区:生态环境迎来崭新“图景”

来源:皖江在线2022-05-30 08:43

马鞍山市雨山区:生态环境迎来崭新“图景”

凹山湖。记者 胡乾亮 摄

马鞍山市雨山区:生态环境迎来崭新“图景”

  凹山地质文化公园示意图。

马鞍山市雨山区:生态环境迎来崭新“图景”

  向山地区西部入口处的景观。记者 胡乾亮 摄

马鞍山市雨山区:生态环境迎来崭新“图景”

  凹山湖景观平台旁诉说着凹山矿起源的“源”字石。 记者 张令琪摄

马鞍山市雨山区:生态环境迎来崭新“图景”

  已摊铺沥青的南山大道。记者 张令琪 摄

马鞍山市雨山区:生态环境迎来崭新“图景”

  凹山地质文化公园。记者 胡乾亮 摄

  一城山水半城绿 一泓碧波泽千秋

  ——向山地区生态环境迎来巨变

  曾经,这里是时代的“眼泪”,是城市的“伤疤”,是工业文明背后独特的历史印记;而今,“工业锈带”巧变“生活秀带”,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唤醒”了向山地区的城市记忆,工业遗产焕发新生。

  一个个规划编制成型,一处处治理靶向出击。新时代“向山大会战”打响以来,荒山矿坑变身绿水青山,生态修复遵循EOD路径,以“生态修复+”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8家采矿企业和23家小选矿厂彻底关停,18家“散乱污”企业彻底拆除,8个尾矿库顺利闭库,12个历史采矿宕口全部复绿复垦;丁山矿等6个矿区生态修复通过省、市验收,凹山湖“三棵树”、南山大道、铁道文化游园等一系列地标性生态项目为人们所熟知,向山地区生态环境总体面貌正在迎来巨变。

  从“城市源”到“生态源”

  向山镇位于马鞍山中心城区的东南角,有着丰富的铁矿资源,是马钢的“粮仓”。马鞍山市因矿而生,因钢而立,向山地区是马鞍山城市的发源地,也可以说是马鞍山城市的风源、河源、城市源。

  向山地区百年矿山开采历史,为马钢和马鞍山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也留下了极为深重的环境欠账。这其中,尤其以未及时开展治理早期粗放开采矿山致使山体裸露、未完成尾矿库和排土场生态治理,以及矿区酸性废水对长江水生态安全造成威胁最为突出。小南山矿区就是很典型的案例。

  2021年10月,小南山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施工正式进场,酸水处理、排土场削坡、边坡绿化……七个月后,小南山矿区已然初现绿茵,石子步道搭建的观景平台为人们展现了“源头防控、末端治理”相结合整改修复的最新成果。

  从源头入手的不仅是小南山矿区,作为两河源头净流工程的洋河水系整治项目,从改善水质、岸线梳理调整、新建河道,到新建南家甸、高村湿地公园,整治工程正一一铺开。以洋河水系为代表的净流工程正以治水为中心,以水污染防治、改善水质为根本,通过清淤疏浚、水质提升、整治南家甸、高村湿地等综合整治措施,全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环境。

  曾经被臭水塘、垃圾堆占据的洋河上游,如今已渐成居民饭后散步的好去处;那些在岁月的洗礼下千疮百孔的矿坑,如今也逐渐“抚去伤疤”;原先坑洼不平、蝇虫乱飞的村口,如今变成了山青水绿的美丽乡村……

  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人们走向未来的依托。

  “工业锈带”变“生活秀带”

  西部入口是市区前往向山地区的主要通道,也承载着人们对向山的初印象,如何将人留住,如何通过生态修复让向山“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考验着治理者的决心和魄力。

  2021年,市委、市政府将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作为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新发展定位、创建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示范区的“一号工程”,打响新时代“向山大会战”。研究出台《关于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委托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建设规划》、《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研究》暨《向山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等专项规划,初步形成“一屏、一带、一心、六廊”科学完备的规划体系。

  2021年4月,向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被获批为生态环境部全国首批EOD试点,EOD理念下的“EPC+产业导入”治理模式逐步成型,向山地区拉开了“村庄集聚美丽、环境宜居宜业、矿区生态修复、产业融合发展”的生态文明新格局,以往坑坑洼洼、尘土飞扬的道路被一一升级改造,老旧厂房修葺一新,处处展示出生态蝶变的美好图景。

  如今,在市区通往向山镇的西部入口处,已很难再寻觅破败气息,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绿植、层次分明的花园式景观,向山镇逐渐与主城区连为一体。进入西部入口,沿着新修建的向阳路一路向南,进入南山大道,破碎颠簸的盘山土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平整舒适的沥青马路,移步换景的蜿蜒山路为行程增添了野趣。

  “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发展统筹实施十大工程,总投资101.2亿元。截至目前已开工23个项目,预计今年年底44个项目将全面开工。”雨山区向山专班办公室主任张杨说,下一步,将加快项目的推进,加大融资的力度,推进打造向山地区“生态修复+”的项目理念,让废弃矿山治理修复工程变产品、变资源,实现生态反哺。

  一湖望见“两山”

  五月,顺山路而上,行至山腰,只见凹山湖绿水盈盈,四周花团锦簇,俨然一幅泼墨山水图景。

  攀至山顶,一棵高大挺拔、枝繁叶茂的大松树映入眼帘,那里曾是当年凹山大会战的指挥部所在地。登高向远望去,绿水青山间,一排排元宝枫、杜仲和山桐子将原本荒芜的山体环绕,分阶分层设计,让这片极具经济价值的生态林拥有了美的视觉体验。这些附加值极高的特种经济林树种在为向山地区实质性解决矿山生态修复、环境整治等问题的同时,也将带动后续产业发展。

  不远处的凹山地质文化公园里,矿车、电铲、牙轮钻等采掘运输设备错落有致,将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完美结合;规划中的地质博物馆也已经选好了位置,就在山顶公园旁,未来将用以集中展示马鞍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成就和城市工业文明发展的光辉历程,一场有关工业与发展的集体记忆正在被悄悄唤醒。

  “目前,向山EOD生态价值转换核心项目——凹山湖生态绿心项目已完成地质勘探和安全论证。”张杨介绍,项目紧扣“玉环天镜”设计模式,结合安全和环保要求,在地质勘探的基础上对凹山湖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不断进行调整优化;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编制完成凹山湖项目招商手册,积极对接中铁文旅集团、中铁八局、保利集团等多家央企开展项目推介。

  随着向山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百年矿区的“涅槃”之路还将继续。未来,向山地区还将通过重点发展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实现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转化,真正把向山地区打造成践行“两山”理念的样板,早日把向山地区打造成为“山青、水绿、林郁、田沃、湖美”的生命共同体。(张令琪 董健)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当日,作为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系列活动之一,第21届世界风筝锦标赛在山东省潍坊市滨海云门国际放飞场开赛,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257支队伍、1971只参赛风筝参加角逐。形态各异的风筝漫天飞舞,带来一场精妙绝伦的视觉盛宴。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破晓”存储器件的稳定性高度依赖工艺流程的一致性,通过AI算法对工艺测试条件进行科学优化,能够推动技术创新与落地。
2025-04-18 10:03
向高处攀,能攻克“卡脖子”技术;往深里钻,能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坚持面向应用,面向生产一线,注重产学研结合,培育兼具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的工科人才——这是教育的有力支撑。
2025-04-18 09:36
春耕正忙,走进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的高标准农田,连片油菜花正被翻耕回田,为稻田积蓄肥力。
2025-04-18 09:29
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始终是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类多元化需求。
2025-04-18 09:27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德仁来到禄劝县第一中学,为现场600名初中学生作当日首场讲座。
2025-04-18 09:23
全球首台“玲龙一号”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主泵成功吊装就位,这标志着“玲龙一号”进入系统安装关键期,为后续机组调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5-04-18 09:22
瞪羚企业在中国的实践始于2003年中关村科技园推出的“瞪羚计划”,旨在通过金融支持帮助高成长企业跨越初创期困境。
2025-04-18 09:21
文化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大力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也必须紧扣文化的特殊属性,把握好正确的方法原则。
2025-04-18 09:20
儿童是嗓音障碍的高发群体,更应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治。
2025-04-17 10:36
大数据若停留在实验室,便失去了意义。我们的目标是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再升级为决策支持。
2025-04-17 10:30
面对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我们亟须构建完备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体系。
2025-04-17 09:30
立足经验,破解问题,继续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布局,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2025-04-17 09:27
地月空间是指从地球低轨延伸至月球(约38万公里)以及远至200万公里的空间。
2025-04-17 09:27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鹊系列发动机在其浙江湖州动力制造基地完成第100台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动力系统实现从单台研制到批量制造的跨越,迈向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2025-04-16 10:2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团队,近期将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儿童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装置,成功植入一名7岁终末期心衰患儿体内。
2025-04-16 10:19
全球首次成功绘制六倍体小麦的端粒到端粒完整基因组图谱,实现了小麦基因组从“头”到“尾”无缺口的精确组装。
2025-04-16 10:17
从数学上讲,绳结交叉点与量子算法之间的理论等价性已经为人所知数十年,但直到现在才由该团队完全付诸实践。
2025-04-16 10:15
香江四月,风暖潮平,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于4月14日在香港开幕,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勾勒出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未来图景。
2025-04-16 10:10
近年来,我国强化统筹规划,产学研用等相关主体密切协作配合,全力强化“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人才强基、对外合作、历史文化”等五大措施,推动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2025-04-16 10:09
借助一种名为SMART-EM(单分子原子分辨率时间分辨电子显微镜)的技术,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拍摄了催化反应过程。
2025-04-15 11: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