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马鞍山市雨山区:以产业赋能促高质量发展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安徽> 要闻 > 正文

马鞍山市雨山区:以产业赋能促高质量发展

来源:皖江在线2022-05-10 15:43

马鞍山市雨山区:以产业赋能促高质量发展

  图为飞马智科智能装备及大数据产业园项目数据中心云平台。记者 张令琪 摄

  2021年度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结果出炉,雨山经开区跻身前十——

  以产业赋能促高质量发展

  记者 张令琪 通讯员 雍珣 张文静

  日前,省发改委发布2021年度全省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结果,雨山经济开发区以第十的好成绩上榜。雨山经开区之所以能在全省100多个省级以上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位列前十,离不开园区打出的一系列“组合拳”——以企业“含新量”推动亩均“含金量”;以“招大引强”推动园区提档升级,促进传统制造加速迈向现代“智造”;搭建党建平台增加企业“磁力”……如今,随着“双招双引”势头正劲、产业能级快速提升,雨山经开区正大踏步地向着经济高质量发展“进军”。

  向技术创新要动力

  当前,雨山经开区到了从“发动起步”到“换挡提速”的关键阶段。“亩产论英雄”成为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机制,通过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倒逼亩均效益不高的企业提质增效、技术创新、转型发展。

  位于雨山经开区的马鞍山市鑫洋永磁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高性能铁氧体永磁预烧料及高档磁性材料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民营科技企业。20多年来,鑫洋永磁靠着扩产增效,从建厂初期的一条铁氧体预烧料生产线发展到如今的6条铁氧体预烧料生产线及3条磁瓦生产线,具有年产铁氧体预烧料80000吨、磁瓦7000吨的生产能力。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性能磁粉产量稳居全国前三位。2021年,鑫洋永磁实现纳税超2900万元,亩均税收超27.61万元。

  “我们每年都会拿出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公司总工程师翁革平说,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尝到了技改的“甜头”,靠着不断革新技术抢占市场。2021年,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对6条生产线进行热能回用技术改造。改造后,6条生产线的天然气和电费使用量分别下降10%和5%,产能增加5%,亩均效益进一步提升。

  翁革平介绍,下一步,公司将新建三期厂房,扩增4条生产线,通过盘活闲置土地,推进增资扩能,让公司的亩均效益再上一个台阶,为园区实现“制造业三年倍增”目标贡献企业力量。

  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电商换市……雨山经开区坚持以推进“七未”项目建设为抓手,结合“标准地”改革、规划成片开发方案等,实现新招项目“签约即入驻、拿地即开工”。

  2021年,园区通过依法清理低效企业29家,处置闲置用地2827亩、低效用地189亩,倒逼力度为近年来之最;全区175家参评工业企业平均亩均税收增长15.4%。

  向招大引强要活力

  在最新通报的马鞍山市招商引资“赛马计划”一季度主要指标完成情况通报中,雨山区在(区)分类综合考核中拿到第一,获得一季度招商引资“赛马计划”冠军。这与园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密不可分。

  飞马智科智能装备及大数据产业园项目自2020年打下第一根桩起,就以“赛马”的姿态加紧建设。如今,其大数据中心已经建成,研发中心和生活配套正进入装修阶段。

  以大数据中心建设为契机,飞马智科持续发力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目前我们已初步完成工业云及物联网平台的搭建,正在对关键核心系统进行架构设计,并围绕智能制造场景开展研发,在透明工厂、无人库区、智能炼钢等领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飞马智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诗兴说,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新增产值1.5亿元,实现税收1000万元。

  如今,飞马智科智能装备及大数据产业园项目已成为雨山区以“智造”赋能制造业的标杆项目。该项目通过提升智能制造技术服务能力,支撑“一个核心平台、五个业务方向”,更好地服务地区数字经济发展。

  项目快速推进离不开园区“保姆式”服务。为保障项目及时开工建设,园区在项目签订入园协议后,除做到项目场地“五通一平”外,按照“标准地”要求,保证项目拿地后即具备开工条件。同时,实行企业服务秘书制,坚持问题导向,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和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力保障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

  向党建平台要合力

  如何避免园区企业关起门来自顾自生产,破解企业间沟通“壁垒”,形成发展合力?雨山经开区探索通过搭建非公党建平台,为企业有效交流提供契机,增强园区企业凝聚力。

  “我们实行党企交叉任职制度,推动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深度融合,让党建与发展互融共进,提升影响力。”安徽华梦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孝磊介绍,华梦环保牵头组建了“红心绿梦”生态产业链党建联盟,产业链企业可共享全市最大的民营环境监测实验室,委托华梦环保开展环境监测。同时,通过“产业+平台”“产业+发展”“产业+公益”的运行模式,实现了链上企业多方联动,共同发展。

  把党建活力转化为发展动力,让党建优势成为发展胜势。雨山经开区围绕功能性新材料主导产业,联合园区11家磁性材料上下游关联企业,成立磁性材料产业链党建联盟。雨山经开区依托园区产业链党委“雨”企共商、鸿鹄计划、“雨”燕归巢、“雨”融融等系列举措,组织开展生活救助、政策咨询、技能培训、法律援助、关心关怀等活动,不断提升“红色营商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充分发挥非公党建平台作用的同时,雨山经开区通过一系列“便企”“惠企”“利企”的政策,为企业落户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为企业签约、落户、开工、建设及竣工打通“绿色通道”,形成园区发展的良性循环。

  雨山经开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张杰表示,今年,园区将持续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确保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年均增长10%,强化企业服务秘书制,全方位帮扶企业,着力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聚焦项目为王,夯实工业经济“压舱石”,力争智能装备和电子信息产业产值保持年均20%增长。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孔子一辩》新书首发

  • 宁夏银川:倡导全民阅读 共享读书乐趣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胡大刚介绍,苹果果实硬度是影响果实耐贮性、运输性、货架期和消费者偏好的重要品质性状。 该研究成果不仅为苹果采后保鲜技术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园艺作物的品质改良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2025-04-21 10:13
来自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在利用我国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进行光谱巡天观测中,证认出1982个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其中1338个为新发现星体。
2025-04-21 10:12
在深化测绘地理信息应用上,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的通知,强化成果共享。
2025-04-21 09:27
在不少科研人员看来,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更是撬动科学问题、推动科研范式变革的引擎。
2025-04-21 09:21
标志着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通过了严格测试和验证,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市场“准入证”。
2025-04-21 09:16
只有加大惩处力度、让造假成本远高于造假“收益”,才能有效祛除学术造假这一顽疾
2025-04-21 09:19
不仅是花粉,杨柳树的种子、悬铃木的果毛等形成的飞絮,可能携带过敏原,也给人们带来困扰。
2025-04-21 09:18
不久前,北京成立了总规模1000亿元、存续期15年的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机器人和信息产业领域,给“硬科技”企业送去“及时雨”。
2025-04-21 09:14
值得一提的是,“破晓”存储器件的稳定性高度依赖工艺流程的一致性,通过AI算法对工艺测试条件进行科学优化,能够推动技术创新与落地。
2025-04-18 10:03
向高处攀,能攻克“卡脖子”技术;往深里钻,能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坚持面向应用,面向生产一线,注重产学研结合,培育兼具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的工科人才——这是教育的有力支撑。
2025-04-18 09:36
春耕正忙,走进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的高标准农田,连片油菜花正被翻耕回田,为稻田积蓄肥力。
2025-04-18 09:29
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始终是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类多元化需求。
2025-04-18 09:27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德仁来到禄劝县第一中学,为现场600名初中学生作当日首场讲座。
2025-04-18 09:23
全球首台“玲龙一号”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主泵成功吊装就位,这标志着“玲龙一号”进入系统安装关键期,为后续机组调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5-04-18 09:22
瞪羚企业在中国的实践始于2003年中关村科技园推出的“瞪羚计划”,旨在通过金融支持帮助高成长企业跨越初创期困境。
2025-04-18 09:21
文化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大力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也必须紧扣文化的特殊属性,把握好正确的方法原则。
2025-04-18 09:20
儿童是嗓音障碍的高发群体,更应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治。
2025-04-17 10:36
大数据若停留在实验室,便失去了意义。我们的目标是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再升级为决策支持。
2025-04-17 10:30
面对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我们亟须构建完备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体系。
2025-04-17 09:30
立足经验,破解问题,继续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布局,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2025-04-17 09: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