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马鞍山市博望区:跨界携起手 共画同心圆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安徽> 要闻 > 正文

马鞍山市博望区:跨界携起手 共画同心圆

来源:马鞍山日报2022-04-26 08:41

加快对接融入长三角,奋力打造活力足的“白菜心”

  一个个项目顺利签约,一座座厂房破土而出,一个个交通壁垒被清除,一条条民生线路被串联……

  不负春光,马鞍山市博望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捷报频传。

  在宁马新型功能区,“主战场”润州路两旁项目建设热浪滚滚,标准化厂房、5G产业园、科技孵化园等园区正在拔节;在浦和产业合作示范区,8个项目施工正酣,教育、交通全面对接,“伙伴园区”的“伙伴效应”正加速释放

马鞍山市博望区:跨界携起手 共画同心圆

  跨界携手,共画产业一体、民生共享同心圆。图为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一隅

  产业一体 携手共进

  挖掘机挥舞着铁铲,运输车进进出出,工人们跟着扫平机,抹平施工道路上刚浇筑的混凝土……4月23日,宁马新型功能区腾亚环境控制智能装备制造及产业链配套项目工地施工正酣。“这个项目一完工,我们整个产业链就全部搬来了。”看着眼前的场景,项目负责人易新玉充满期待。

  腾亚环境控制智能装备制造及产业链配套项目由南京腾亚实业集团投资建设,该项目也是腾亚实业在新型功能区落下的第二子。该项目工地不远处,是腾亚一期精密工具研发与制造基地项目,总投资6亿元,占地102亩,建设国家级燃气工具行业检测、测试、验证中心和机械精密加工机器人产品技术中心。

  “一期目前施工已完成大半,预计今年8月建成投产,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税收6000万元。二期预计年底建成投产,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税收1亿元,并且招引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形成环境设备全产业配套。”易新玉介绍。

  沿着新型功能区的润州路往北走,一路上不是绿网围起来的施工项目、就是机械来回穿梭的开工现场。“这是我们新型功能区的‘主战场’,这一路基本都是新落户的项目。”宁马新型功能区经济发展局局长李明介绍,目前在建招商引资项目8个,总投资39亿元。

  放眼宁马新型功能区,毗邻合作热潮涌动,省际并肩步伐坚定,一处处硕果摇枝的“试验田”串珠成链,成为长三角最靓“区域合作带”。

  项目落下来,还得发展好。这一点,宁马新型功能区富时科创产业园项目负责人最有发言权。

  该项目是南京江宁区与博望区首个联合招引的项目,主要生产真空等离子镀膜装备,其产品替代了国外进口,价格仅国外一半。“订单很多,全年都排满了。”项目经理戴亚峰说。

  民生共享 加速同城

  4月,宁马新型功能区丹马路南延工程正紧锣密鼓施工。重力式挡墙和锚杆式竖了起来,预计5月份就能完工。

  丹马路是江宁博望一体化发展的门户道路,承担着规划区域内南北向主要交通流量。丹马路南延至S442,实现了与马鞍山市区的互联互通。

  跨界合作,交通先行。

  在宁马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一场串联“大动脉”、打通“毛细血管”的交通大作战正热烈上演。

  G4421沪武高速互通立交项目立项已获省发改委审批,正在对接市交运局开展初步设计评审;S446至江宁区界苏S126全长8.82公里道路建设,已完成项目立项、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初稿已编制完成。

  让江宁、博望两地百姓津津乐道的,还有百仙路、金家路等3条断头路已全部打通;江宁区和博望区交界处,5处存在了20多年的“限宽限高门”被拆除;江宁861公交延伸到博望区丹阳镇和江宁东山主城区,马鞍山和南京的空间距离进一步拉近。

  交通堵点打通,教育、医疗合作也多点开花。

  宁马两地签订《马鞍山市丹阳中心学校与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合作办学协议》,挂牌合作共建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博望分校,教育一体化初步形成;南京市中医院、南京第一医院成立跨界医联体,建立绿色转诊通道。博望区7家医院已纳入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结算范围,实现了两地参保群众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百川东到海,以邻为友、跨界携手,博望区正加速“融长”!

  (王永霞、朱一全)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孔子一辩》新书首发

  • 宁夏银川:倡导全民阅读 共享读书乐趣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胡大刚介绍,苹果果实硬度是影响果实耐贮性、运输性、货架期和消费者偏好的重要品质性状。 该研究成果不仅为苹果采后保鲜技术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园艺作物的品质改良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2025-04-21 10:13
来自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在利用我国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进行光谱巡天观测中,证认出1982个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其中1338个为新发现星体。
2025-04-21 10:12
在深化测绘地理信息应用上,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的通知,强化成果共享。
2025-04-21 09:27
在不少科研人员看来,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更是撬动科学问题、推动科研范式变革的引擎。
2025-04-21 09:21
标志着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通过了严格测试和验证,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市场“准入证”。
2025-04-21 09:16
只有加大惩处力度、让造假成本远高于造假“收益”,才能有效祛除学术造假这一顽疾
2025-04-21 09:19
不仅是花粉,杨柳树的种子、悬铃木的果毛等形成的飞絮,可能携带过敏原,也给人们带来困扰。
2025-04-21 09:18
不久前,北京成立了总规模1000亿元、存续期15年的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机器人和信息产业领域,给“硬科技”企业送去“及时雨”。
2025-04-21 09:14
值得一提的是,“破晓”存储器件的稳定性高度依赖工艺流程的一致性,通过AI算法对工艺测试条件进行科学优化,能够推动技术创新与落地。
2025-04-18 10:03
向高处攀,能攻克“卡脖子”技术;往深里钻,能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坚持面向应用,面向生产一线,注重产学研结合,培育兼具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的工科人才——这是教育的有力支撑。
2025-04-18 09:36
春耕正忙,走进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的高标准农田,连片油菜花正被翻耕回田,为稻田积蓄肥力。
2025-04-18 09:29
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始终是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类多元化需求。
2025-04-18 09:27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德仁来到禄劝县第一中学,为现场600名初中学生作当日首场讲座。
2025-04-18 09:23
全球首台“玲龙一号”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主泵成功吊装就位,这标志着“玲龙一号”进入系统安装关键期,为后续机组调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5-04-18 09:22
瞪羚企业在中国的实践始于2003年中关村科技园推出的“瞪羚计划”,旨在通过金融支持帮助高成长企业跨越初创期困境。
2025-04-18 09:21
文化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大力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也必须紧扣文化的特殊属性,把握好正确的方法原则。
2025-04-18 09:20
儿童是嗓音障碍的高发群体,更应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治。
2025-04-17 10:36
大数据若停留在实验室,便失去了意义。我们的目标是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再升级为决策支持。
2025-04-17 10:30
面对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我们亟须构建完备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体系。
2025-04-17 09:30
立足经验,破解问题,继续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布局,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2025-04-17 09: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