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安徽和县:援沪医疗队的“疫”线逆行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安徽> 要闻 > 正文

安徽和县:援沪医疗队的“疫”线逆行

来源:和县县委宣传部2022-04-24 11:23

  再次来到这片曾经熟识的地方,何志琼百感交集。

  “十几年前,这里是我实习的地方。久别重逢,我对这里有着别样的感情。”3月31日,一辆大巴从马鞍山市和县出发,载着包括何志琼在内的30名医务人员赶赴上海支援防疫。何志琼是和县妇计中心主任,也是此次的领队。

  “每个人都想做些改变。”何志琼说道。来的第一天,30人便进入连轴转的工作状态。这支援沪医疗队被分至13个点,辗转于静安区、嘉定区、虹口区、黄浦区各个街镇社区开展核酸采样等工作。从早上七点起,他们便全副武装上阵,采样、封管、手消……一天下来,一个动作,一个人要重复几千次。“高峰期,我们一天检测了18500人。”何志琼说道。

  “我们不敢喝水,一口也不行。”开始的时候,何志琼甚至连早上的稀粥都不敢喝。因为套上防护服就要坚持一天,只有中午吃饭时会换衣休息下。气温上升的几日,防护服便成了“蒸笼”,里面衣衫尽湿。志愿者和社区工作者看着着急,有时会在边上偷偷递上一瓶水,她们也只能微笑着摇头谢绝。

安徽和县:援沪医疗队的“疫”线逆行

  4月10日起,医疗队开始前往封控区采样。“封控区任务重,感染风险大,可全体队员都义无反顾,没一个说不。”何志琼回忆说。

  近一月时间,他们只休息了两天。何志琼看得出大家的疲惫。因为担心队友们的健康,何志琼总会在群里询问,告知大家有不适一定不要勉强。但这么多天,却从未有一人跟她告过假。

  紧急任务随时会出现。10日,医疗队在静安区共和街道工作了一整天。晚上7点返回驻地时,刚要休息,便接到去虹口区江湾镇街道社区上门采集阳性复核人员的紧急任务。知道大家都很疲惫,在群里通知时,何志琼心中忐忑。“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去哪里。”有队员在群里回复道。新的任务在一个老小区,队员们只能步行着上下楼,在不同楼栋间穿梭。夜色如稠,一盏盏路灯将医疗人员的影子相互交递。回来时,已是凌晨2点。

  一次在嘉定区采样时,不少安徽籍在沪居民得知是马鞍山来的医疗队,便一直等在一旁,欣喜地说着:“娘家人来了,娘家人来了!”等到医疗人员工作完毕,他们才纷纷上前,和身着防护服的队员们合影留念。

  和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护士长司怡是第二次参加这样的援助工作。两年前,她曾是援鄂医疗队的一员。这次,身为党员她再次请缨,带领所在医院的医护人员投身一场新的“战斗”。

  “以前在武汉是在方舱,这次是在社区街道,见到了更多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的付出。他们的工作更加繁杂,也很辛苦,给我们提供了不少帮助。”司怡说道。一次拧采样试剂管盖子时,医护人员的手累到有些发抖。社区工作人员看到便跑过来,提出要承担拧试剂管的工作。“我们不想把风险带给他们,所以谢绝了,但是心里还是很感谢,很温暖。”司怡说。

  一次在宝山区采样时,有个小女孩在奶奶的陪伴下给司怡等人送上一幅画。画中,女孩给医护人员穿上了一套五彩斑斓的“防护服”。之后,小女孩还郑重地向医护人员行了个少先队礼。“这套漂亮的防护服就是我们的新‘铠甲’。”司怡笑说。

  “很多不知名的居民,会给我们送来水果和吃的,跟我们说辛苦了。疫情面前,我们都成了一家人。”何志琼说。

安徽和县:援沪医疗队的“疫”线逆行

  一个不少地回去

  4月15日晚,医疗队收到了一批来自家乡的生活物资。从车上将一箱箱物资搬下时,队员们有些激动。“此行最大的胜利,就是把任务完成,然后一个都不能少,健健康康回到家乡。”回宾馆后,何志琼在群里说道。她带领的30人的医疗队里,年龄最大的47岁,最小的24岁。有5名党员,党龄最长的23年,还有3名入党积极分子,3人在援沪期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们中,有的夫妻双方都在从事一线工作,有的孩子正要备战高考、中考,有的家里有两个学龄前孩子等待回家……

  前几日,队员们收到了一封来自上海市嘉定区委、区政府向马鞍山援沪医疗队全体队员及家属发来的感谢信——《守“沪”路上,感谢有您》。信中写道:“在这关键时刻,来自安徽马鞍山援沪医疗队的全体队友们,你们不辞辛劳、星夜驰援,以‘与子同袍’的担当前来上海社区一线支援核酸采样等工作……我们看到,你们是迎难而上的勇士,有序迅速的集结步伐是战斗的号角;你们是医者仁心的战士,口罩在脸上留下的压痕是光荣的勋章……”(郭彤彤)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为孔子一辩》新书首发

  • 宁夏银川:倡导全民阅读 共享读书乐趣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胡大刚介绍,苹果果实硬度是影响果实耐贮性、运输性、货架期和消费者偏好的重要品质性状。 该研究成果不仅为苹果采后保鲜技术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园艺作物的品质改良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2025-04-21 10:13
来自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在利用我国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进行光谱巡天观测中,证认出1982个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其中1338个为新发现星体。
2025-04-21 10:12
在深化测绘地理信息应用上,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的通知,强化成果共享。
2025-04-21 09:27
在不少科研人员看来,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更是撬动科学问题、推动科研范式变革的引擎。
2025-04-21 09:21
标志着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通过了严格测试和验证,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市场“准入证”。
2025-04-21 09:16
只有加大惩处力度、让造假成本远高于造假“收益”,才能有效祛除学术造假这一顽疾
2025-04-21 09:19
不仅是花粉,杨柳树的种子、悬铃木的果毛等形成的飞絮,可能携带过敏原,也给人们带来困扰。
2025-04-21 09:18
不久前,北京成立了总规模1000亿元、存续期15年的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投向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机器人和信息产业领域,给“硬科技”企业送去“及时雨”。
2025-04-21 09:14
值得一提的是,“破晓”存储器件的稳定性高度依赖工艺流程的一致性,通过AI算法对工艺测试条件进行科学优化,能够推动技术创新与落地。
2025-04-18 10:03
向高处攀,能攻克“卡脖子”技术;往深里钻,能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坚持面向应用,面向生产一线,注重产学研结合,培育兼具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的工科人才——这是教育的有力支撑。
2025-04-18 09:36
春耕正忙,走进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的高标准农田,连片油菜花正被翻耕回田,为稻田积蓄肥力。
2025-04-18 09:29
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始终是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类多元化需求。
2025-04-18 09:27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德仁来到禄劝县第一中学,为现场600名初中学生作当日首场讲座。
2025-04-18 09:23
全球首台“玲龙一号”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主泵成功吊装就位,这标志着“玲龙一号”进入系统安装关键期,为后续机组调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5-04-18 09:22
瞪羚企业在中国的实践始于2003年中关村科技园推出的“瞪羚计划”,旨在通过金融支持帮助高成长企业跨越初创期困境。
2025-04-18 09:21
文化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大力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也必须紧扣文化的特殊属性,把握好正确的方法原则。
2025-04-18 09:20
儿童是嗓音障碍的高发群体,更应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治。
2025-04-17 10:36
大数据若停留在实验室,便失去了意义。我们的目标是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再升级为决策支持。
2025-04-17 10:30
面对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我们亟须构建完备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体系。
2025-04-17 09:30
立足经验,破解问题,继续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布局,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2025-04-17 09:2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