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安徽和县乌江镇:退役军人抗疫情显担当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频道-安徽> 要闻 > 正文

安徽和县乌江镇:退役军人抗疫情显担当

来源:中安在线2022-04-06 16:58

  “若有战,召必回!”这是每一名军人退役时曾立下的铮铮誓言。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安徽和县乌江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第一时间发出集结号,辖区广大退役军人闻令而动,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102名退役军人组成的“老兵突击队”再次出征,兵分25个战斗小组,冲锋在各个点位战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的新时代退役军人风采。

安徽和县乌江镇:退役军人抗疫情显担当

  冲锋是军人最美的姿态。一头短发,一身迷彩,一脸军人干练气质的端明明,曾经当兵12个年头,是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副站长,被战友们亲切称作“娘家人”的他,业务是把好手,干起别的事情也毫不逊色。抗击疫情以来,他支援卜陈村并主动“承包”该村管控人口最多的九十五碑卡点值守任务。卡点临近工业园区,内有10余个自然村,每天进出赶集、办事、上班的村民近千人。查验两码、测量体温、登记信息、宣传政策……工作量可想而知。“请佩戴好口罩!”“请扫健康码、行程码!”“这里是家门口第一道防线,必须严格把控,请您理解配合!”每天说着同样的话语,每天做着重复的动作,一天下来,端明明累得够呛,喉咙冒烟,声音嘶哑,但他丝毫没有退缩,每天怀揣一盒金嗓子含片,以顽强毅力坚守在岗位上。白天村头值守、晚上办公室干业务,“疫情不退,我坚决不撤!”

安徽和县乌江镇:退役军人抗疫情显担当

  一线战“疫”,从军16年的何凯是一名合格的战士,然而在家庭中,他却不是一名“合格”的丈夫和父亲。妻儿在南京市六合区工作学习。何凯的工作地乌江镇距离六合区60余公里,平日里至少每个周末回去一趟和家人团聚。然而,自3月14日全镇疫情防控以来,他一直没有回过家,就连电话都很少有时间打。张贴疫情防控宣传资料、卡点值守检查进出人员、核算采样现场秩序维护、巡逻检查防聚集……大小事务,何凯干的认真细致。妻子知道丈夫在单位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暂时不能回家,可年幼的孩子只知道很久没有见到爸爸了。在一次通话中,天真的孩子伤心地问,“爸爸,你在哪里?是不是不要我和妈妈了?”

安徽和县乌江镇:退役军人抗疫情显担当

  “我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服役12年的惠北社区退役军人张永祥是该社区民兵营长,2月底被抽调担任和县役前新兵训练教官。3月21日训练结束后回家的他,来不及和家人团聚,放下行囊,便和社区干部一道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夜间小区卡点值守、为居家隔离户跑腿代办代购、接送行动不便的老人做核酸采样……最苦最累最难的活,他都任劳任怨抢着干。二十多天来,张永祥每天早出晚归,家里孩子总要问妈妈,“爸爸去哪了?早上看不到爸爸,晚上也等不到爸爸回家!”

  “老好人来了!你家孩子在外地想回来,还是先问问目前政策容许不容许?”群众口中的“老好人”就是四联社区老书记庆祖钊,1979年参军,1981年退伍,在社区工作了34年之久的他始终保持军人作风,退休下来的他,面对严峻的疫情,怎能闲得住,主动申请入户摸排重点人群和担负卡点值守任务。“哪些人长期在家?哪些人常年在省外?”因地缘清、人员熟的优势,他都“一门清”,这大大提高了疫情防控工作效率。每天入小区爬楼梯、进村户串田埂,本来就腰肌劳损的庆祖钊,为了克服疼痛,膏药贴满腰身一圈,但他从未提及,还是默默工作着。“当过兵的人,这点痛算什么,能坚持。”他笑着并坚定地回答。

  “脱下军装,我们还是一个兵。无论是前线还是后方,作为退役军人都应该出列。”在乌江镇后勤保障岗位上也有退役军人忙碌的身影。机关退伍军人常久洲、崇昌虎、刘义春3人曾经在部队当过驾驶员,有着丰富的运输物资经验。抗击疫情以来,他们仨主动承担起乌江镇疫情防控物资运输保障任务。“新濮村卡点需要小喇叭、返乡人员隔离点需要再送点口罩、省际交通管控点消毒液即将用完……”物资保障工作微信群里,一条条物资需求指令迅速被“抢单”。“这个点的物资我来配送”“这个卡点的送饭任务让我去完成……”辖区346国道乌江明发查验点的值守人员每天都能准时准点吃上热乎饭菜,纷纷竖起大拇指为他们后勤保障点赞。

  脱下军装的你们,依旧是最可爱可敬的人!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长春新民大街开街迎客

  • 科学报国 从“新”开始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什么是聚乳酸材料,在取代传统石化基塑料材料方面又有着怎样的优势?本期院士科普,让我们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思,一起走进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的奇妙世界。
2025-07-07 14:19
科技的力量正让农民从传统体力劳动者向掌控全局的智慧决策者转变。
2025-07-07 12:33
在未来数十年,熟练使用人工智能很可能成为大多数职业的必备技能,并深刻影响就业市场。作为经济土壤中的“超级肥料”,新技术既带来传统岗位的替代,更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直接创造新的岗位需求。
2025-07-07 09:12
抽水蓄能机组主要由发电电动机和水泵水轮机组成,利用山上山下两个水库进行水能和电能相互转换。
2025-07-07 09:11
回溯歼—10飞机研制历程,从立项、首飞到定型,历经数十载,“三滴油”看起来微不足道,却更加说明创新需要点滴用心、长期耕耘。
2025-07-07 09:10
从微小的夸克到浩瀚的宇宙,从生命的密码到自然的规律,科学这双“慧眼”不断重新定义着“可见”与“可知”的边界。从墓室中的真菌到实验室里的潜在新药,科学家用一套跨学科方法挖掘出这个隐藏在自然界的分子宝藏。
2025-07-07 09:08
在6日开幕的中国科协年会上,2025重大科学问题、工程技术难题和产业技术问题正式发布。这凝聚科技界智慧的30项问题、难题“锁定”了哪些前沿领域的核心赛道?其遴选标准蕴含着怎样的科学智慧?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丛斌、邹冰松、王小云、陈坚四位院士。
2025-07-07 03:10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2日在北京开幕。除收录标准的优势外,东壁全球科技文献数据平台还根据中国科技界与教育界的习惯,对所收录期刊进行了学科分类。
2025-07-04 09:55
超材料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人造材料,而具有热辐射性能的超材料可以把多余的热量“打包”传递到外界,热辐射超材料可广泛应用于零能耗辐射冷却、建筑节能降温、航天热控等诸多重要领域。
2025-07-04 09:53
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骆清铭团队成功绘制出了小鼠三维脑区和立体定位图谱
2025-07-04 09:52
7月4日,神秘的水星将迎来东大距,这是今年第二次水星东大距,观测条件依然不错。
2025-07-04 09:51
科学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2025-07-04 09:50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