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了贯彻《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和核心区控规,激发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西城分局举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瑰宝,共筑名城保护智慧新篇——专家进校园”主题活动。活动由交通银行西单支行协办,旨在将传统文化保护、公众参与和青少年科普有机结合,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形式,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激发参与热情,共同为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10月27日下午,专家进校园活动在北京市西城区康乐里小学(大栅栏校区)顺利开展。北京工业大学建规学院副教授、西城区大栅栏街道及椿树街道责任规划师、北京工业大学儿童责任规划师发起人齐羚和研究生团队以“街区里的成长课堂——历史文化街区儿童友好”为主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儿童参与式文化课堂。

讲座中,齐教授及团队分享了他们联动高校、社区与责任规划师成功探索出的儿童责任规划师贯通培养模式,并以同学们熟悉的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为切入点,用生动的故事和直观的图片,揭开了历史文化街区的神秘面纱。从明清时期“大栅栏”的由来、同仁堂等老字号的传奇故事,到杨梅竹斜街的文人往事、门框胡同的美食记忆,她将街区的历史变迁、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娓娓道来,让同学们明白历史文化街区不仅是“活的历史课本”,更是承载城市记忆的“身份证”和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资源。同时,她通过对比北方和南方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名城,结合四川三苏祠历史文化街区的案例,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意义——就像保护家里的老照片一样,守护着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齐教授还重点分享其作为责任规划师参与大栅栏儿童友好街区建设的创新实践,让同学们眼前一亮。她介绍到,北京工业大学责任规划师团队联合大栅栏街道发起全国首个“大栅栏儿童责任规划师”项目,并拓展至其他街道,成立“北京工业大学儿童责任规划师”团队。团队招募培训300余名儿童责任规划师,并通过儿童参与调查法采集3万余条儿童意见,让孩子们全程参与街区“调研-设计-施工-评价”。从通学路的适儿化改造,到京剧脸谱拼图、活字印刷互动墙等“玩中学”场景打造,再到胡同游戏小驿站、老墙故事涂鸦板等创意构想,齐教授用详实的案例展示了责任规划师如何以“一米的高度”重构空间逻辑,让古老街区变身儿童成长乐园。
互动环节中,齐教授通过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地图打卡、大栅栏儿童地图探访和大栅栏文化通学路景观文化墙参与式设计3个参与式活动及课堂中的提问互动,让同学们以表达、提案、共创的多元形式展现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和大栅栏规划建设的兴趣和理解。同学们纷纷在地图上标出自己感兴趣的老字号和希望改造的空间,展现出对街区规划的浓厚兴趣。齐教授还鼓励大家争当“街区小卫士”,从爱护文物、保持环境整洁等小事做起,传承传统文化,并邀请康乐里小学学生团队参加后续的大栅栏儿童责任规划师中国名城儿童论坛活动,分享汇报同学们对历史文化街区的提案。

此次邀请责任规划师进校园活动,是落实儿童赋权效果、促进“大”“小”责师联动的创新实践,更以沉浸式体验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青少年心中,不仅让同学们了解了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更激发了他们参与城市规划、保护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同时也成为首都高校规划设计人才发掘、培养的新途径,前置性挖掘规划设计“好苗子”生源。未来,西城分局将继续深化专家进校园活动,推动责任规划师与校园的常态化联动,以历史文化街区为载体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更多青少年成为名城保护的参与者、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儿童友好城市的受益者,共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智慧新篇。
本内容由西城分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