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日报记者 张文攀 闫磊 光明日报通讯员 陈玲
塞上丰收季,宁夏银川市永宁县李俊镇的香芹种植基地,上千人忙着采摘。“广州的菜商正选着呢,今天咱两块钱一斤装车,有多少出多少。”宁夏福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福仓和农户祖国辉盘算着香芹价格。祖国辉估摸一算,照这个价,今年能赚20万元,顿时应了声:“成!”
每年6月底至10月初,因南方高温天气导致芹菜难以生产,恰是“北菜南下”的好季节。这段时间,宁夏香芹弥补“空档期”,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市场,仅李俊镇一天最高出货量就有1000多吨。
凌晨4点,村民耿月莲来到地里,不用挑挑拣拣,留五厘米根子,割下来简单收拾就捆扎装车,“现在田间管理都是标准化。你看,个头整齐匀称,采收省了不少劲儿呢”。
据了解,“农户+合作社+田头市场”的种植销售模式,助力本地香芹“走俏”市场。合作社统一品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采收配送,不仅让农户减轻了经营压力、降低了种植风险,还破解了他们的销售难题。“我们不跟农户抢生意,把精力用在搭建平台上,一边把菜商请进来,一边把种植技术传下去。”马福仓告诉记者,其合作社已带动周边600余户农户从事香芹产业,种植面积5000多亩,亩均产量1万斤、产值2万元。
这“丰”景,羡煞了不少外地菜农。距祖国辉菜地不远的香芹地里,山东人李登超千里迢迢来包地种菜。“夏季南方高温,种菜不赚钱。都知道宁夏的气候和土壤环境好,香芹品质和产量稳稳的,俺也来‘凑热闹’。”李登超告诉记者,采收旺季,镇上的旅馆和招待所住满了外地人,有的在这里长期驻扎种菜,有的慕名而来采购香芹,头部批发客商一天最多有500人。
大批量香芹外运,如何实现新鲜速达?
距离种植基地不到一公里处,在由闲置厂房改造的宁夏冷链蔬菜现代集配中心,香芹经过一番分拣装箱,踏上了“鲜运”之旅。
“上午10点,香芹离开田间到达集配中心入库冷藏,下午2点装车,凌晨3点就到了西安农产品国际批发市场,40小时到广州江南市场,不超50小时到达全国各地。”马福仓说,集配中心有50多辆冷链车随时等候发车。
1号冷库发往广州江南市场,2号冷库是武汉市场,3号冷库是长沙海吉星市场……记者在现场看到,国内13个头部蔬菜批发市场在这里设档口,争分夺秒将新鲜香芹运往全国。
新鲜速达背后,是300多位周边村民的昼夜忙碌。马福仓将整个流水线精准分工,按工种计件发薪。“既能精准控制成本,还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大家在这条产业链上很有获得感。”马福仓说。
据了解,为全力支持香芹产业发展,李俊镇摸排全镇低效用地和闲置厂房后,布局了“一中心两基地”香芹产业分拣包装冷链建设项目,建成了宁夏福鲜大型蔬菜现代化集配中心,还整合闲置厂房建起了冷库。今年,镇上新建冷凉蔬菜分拣中心,给足了小香芹“闯”市场的底气。
如今,李俊镇的香芹产业逐渐辐射至周边市县乡镇,种植面积达4万亩,产值4亿元。马福仓坚持将“宁夏香芹”的品牌标识印在菜箱上:“希望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品牌,让宁夏菜走得更远。”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10日 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