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锚定兴学强国 胸怀国之大者
首页> 地方频道> 教育 > 正文

锚定兴学强国 胸怀国之大者

来源:人民日报2025-09-30 08:30

  本报记者 武卫政 武少民 靳 博

  漫步于修葺一新的天津大学校史博物馆,百卅风华呈现眼前。

  从早期仿照美国大学模式,到上世纪20年代向欧洲学习,再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全面学习苏联模式,改革开放以后开始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所始建于1895年的高等院校,始终践行“兴学强国”使命,完整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新时代新征程,即将迎来130周年校庆的天津大学,更加坚定地走好自主人才培养和科技自立自强之路,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践行使命担当。

  兴学强国,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

  初秋,青海察尔汗盐湖波光粼粼。天津大学教授龚俊波多次踏上这片银色盐田,“我们正在为盐湖资源开发探索绿色智能新方案。”

  天津大学与盐湖的缘分,已经持续了数十年。

  上世纪,我国钾肥严重依赖进口。天津大学担负起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任务,从盐湖的光卤石中提取出中国稀缺的钾肥。而今,天津大学与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在粮食安全、新能源和高端轻金属材料等领域深度合作。

  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为强国而生,是天津大学前身北洋大学的诞生基因。

  从建立中国第一水工试验所、试制中国第一台飞机发动机,到设计建设钱塘江大桥,北洋大学创建之初,即设置工程、矿冶、机械、律例4个学科,培养国家迫切需要的人才,为我国近代工业体系创立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

  1951年,北洋大学与河北工学院合并,定名为天津大学。天津大学学子投身各大行业领域,在建设祖国的长征大道上奋勇迈进。

  响应国家号召,学校设班培养石油工业人才。1951届毕业生王炳诚转战七大油田,参加4次石油会战。雕塑群像《冰塔冰人》,以包括他在内的石油工人为原型,在新疆克拉玛依博物馆内熠熠生辉。

  从“六五”到“十二五”,天津大学教授王静康带领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及支撑计划项目,使我国工业结晶研发跻身世界前沿,让“中国结晶”一次次改写世界结晶产业格局。

  新时代,天津大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挺进陆海空更深处。

  下研大地——刚刚落幕的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上,作为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由天津大学牵头建设的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吸引了一些政要前来参观。自2024年11月投入运行以来,其在水利、交通、能源等领域开展了多项测试,筑牢防灾抗灾屏障。

  上揽星河——天津大学激光精密测量技术助力“祝融号”火星车探秘宇宙,多个学科参与协助“天问”“玉兔”着陆、巡视和科学探测……

  面向深海——天津大学自主研发的“海燕”谱系化水下滑翔机,保持着下潜深度10619米的世界纪录。“海燕”项目起步于2002年,“是‘国家需要’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一直支撑着团队。”机械工程学院教授王延辉说。

  面向未来,为强国建设培养人才

  走近大科学装置,纵情山海之间,天津大学着力打造生动课堂,教育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需求。

  新时代,天津大学积极研判未来对人才素养的新要求,主动识变应变求变,积极探索培养卓越工程人才。

  近日,化工学院大一新生报到后,迅速进入“备考”状态,为参加录取率约为10%的领军班摩拳擦掌。

  化工学院于2018年开辟教学“试验田”,打通3个本科专业,构建多学科、国际化与工程教育融合的培养体系,为每名领军班学生配备杰出科学家导师。领军班学生可提前1至2年完成本科及硕士课程学习,参与企业实践、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和海外研学。

  作为全国新工科建设组长单位,天津大学迭代升级新工科方案,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AI+新材料”“AI+智慧水利”“智能医学”……9月初,天津大学选课系统“上新”,首批16个微专业供本科生选择。聚焦国家需求和未来趋势,天津大学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学科深度融合,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

  回溯上世纪80年代,李曙森、史绍熙、吴咏诗3位掌校人接力思索“大学何为”。“要在中国加速建设一批重点大学。”李曙森等4位高校名誉校长共同起草的建议书,成为“985工程”“211工程”的先导。

  “我们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表示,“我们的学生要成为适应未来、引领未来、开启未来的人才,确保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后继有人。”

  敢为人先,探路科教创新无人区

  在超净工作台前,博士生勇彤升手持移液器,将基因片段等“零部件”有机组合在一起,对生命体进行设计改造,犹如在施展生命“魔法”。

  合成生物被称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经过十几年培育,天津大学成立合成生物与生物制造学院,并于今秋迎来首批新生。

  “合成生物是面向未来的颠覆性技术。”天津大学合成生物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元英进说,“我们要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以科技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天津大学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探路“无人区”,在科教创新的坐标中校准航向。

  今年初,我国第一批非遗学硕士研究生从天津大学毕业。“要为国家培养出大量的具有专业知识的、具有文化责任的非遗保护人才来。”天津大学教授冯骥才推动非遗从抢救性保护到科学性传承,创立了我国首个非遗学交叉学科。

  敢为人先的脚步驰而不息。

  不久前,胡文彬、韩晓鹏教授团队与合作者研发出革命性的“离域化”电解液,让“一克电池飞一公里”。该技术已率先在我国3款型号的微型全电无人飞行器上实现实装应用。

  “脑机接口是一场未来变革。”天津大学教授明东说。一年前,天津大学科学家利用人类干细胞培育出类人大脑器官,并成功将其与机器人通过脑机接口技术相连。这一融合了医学与工学的创新科技,有望为脑损伤康复带来新的希望。

  天津大学深耕脑机交互与人机共融,向着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前沿进发。学校设立了全国首个脑机接口方向本科班,并推动医学、工学、计算机和认知科学交叉培养,打通“科技链”和“人才链”。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天津大学将牢牢把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历史机遇,全力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为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力量。”天津大学校长柴立元说。

  锚定兴学强国,胸怀国之大者,坚守“实事求是”校训,天津大学奋力书写助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答卷。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甘肃漳县:震后群众安置及排险工作有序进行

  • 银铜器加工“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9月27日03时28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8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4:15
为改善数字消费“硬设施”和“软环境”,近日,商务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门研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数字消费共创数字时代美好生活的指导意见》。
2025-09-28 04:15
各地情况不同,建设“无废城市”也需因地制宜,但认准了,就要坚定不移干下去,直到干出成效、达到既定目标。
2025-09-26 09:39
黄芪五仁月饼、茯苓陈皮豆沙月饼、“五行月饼”……中秋将至,主打“药食同源”的药膳月饼受到许多人青睐,成为节日消费新亮点。药膳月饼选用的食材,如茯苓健脾宁心、莲子益肾固涩、薏仁利水渗湿,都是常见食疗材料,适量食用有一定调理效果。
2025-09-26 09:38
国家疾控局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新闻发言人、综合司一级巡视员熊煌介绍,目前,病媒生物传染病、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风险处于较高水平,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等肠道传染病聚集性疫情风险增加,流感等其他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处于低水平。
2025-09-26 09:37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全国科普月期间,重庆邮电大学空间通信研究院科普基地展台前,一场趣味十足的“芯片探秘”正在上演。
2025-09-26 09:3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23日在湖南调研。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
2025-09-26 04:30
“十四五”以来,我国能源科技在全产业链取得新成效,能源科技创新取得更大突破。数智技术不断助力能源创新升级,绿色低碳能源技术开发能力不断增强。
2025-09-26 04:30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当前国际竞争的新焦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9-26 04:30
眼下正值全国科普月,25日,科学家精神百场讲坛走进成都炭材公司,中国工程院院士、高功率脉冲技术及应用专家邱爱慈作题为《马兰精神与强脉冲辐射环境模拟技术》的主题报告。
2025-09-26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