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27-28日,中国人民大学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主办的“人工智能价值对齐的理论与实践”专题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来自哲学、法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微软亚洲研究院等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二十余位学者共聚一堂,与在场的几十名同学一起,从多个角度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价值对齐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院长、哲学院教授刘玮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的核心理念与建设目标,以交叉学科的方式探讨人工智能价值对齐问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并向参会的学者和学生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研讨会共安排了五场讨论活动。
第一场讨论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未来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吉豫主持。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人工智能伦理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前瞻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曾毅首先作了题为《超级协同对齐,共赴共生社会》的报告。从计算机科学与伦理学的交叉视角指出,必须通过主动为人工智能建构道德与利他动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刘永谋的报告《AI价值对齐的限度》从技术哲学的角度入手,认为我们要对“价值对齐”进行严格的范围限定和制度约束;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数字法学研究中心主任汪庆华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责任机制和伦理对齐》的报告中指出,法律行业需探索切实可行的措施,在维护用户合法权益的同时,不阻碍人工智能行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场由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教授窦志成主持。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暨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汪寅教授作报告《人类共识之基:跨越古今中外的道德概念表征空间》;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黄民烈教授作题为《大语言模型的超级对齐》的报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程作《价值对齐需要明确对象:关于“算法”语义膨胀的粗浅思考》报告。
第三场讨论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暨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教授刘超主持。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恒威、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古若雷、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王小伟、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副教授伍珍分别围绕各自研究领域作报告。
第四场讨论由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闫慧主持。微软亚洲研究院研究员姚菁在《文化价值观对齐》的报告中讨论了如何使大语言模型与多元的文化价值观进行对齐;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张扬和博士生刘冠宏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全球战略安全中的潜在作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欣作了《算法公平的类型构建与制度实现》报告,分析了我国现行算法公平规范中的存在的不足,并提出通过反歧视法理和差异化的受保护特征清单,构建可操作且有预测性的算法公平治理框架。
第五场讨论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张霄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教授闫慧,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未来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吉豫,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王希廷,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暨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教授刘超分别作了题为《论“四有”AGI的修养》《企业人工智能科技伦理治理挑战及制度建设》《大模型对齐:探索基本价值观对齐与精准神经元控制》《从见义勇为的人类到向善的AI——利他行为的心理与脑机制研究及其在人工智能价值对齐中的应用》的报告。
之后,会议进入圆桌讨论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院长刘玮主持,邀请与会学者与媒体代表共同交流讨论。
刘玮院长在总结中表示,本次研讨会聚焦人工智能价值对齐的核心议题,涵盖哲学、法律、技术、心理、政治、管理等多个维度,体现了人工智能治理研究的交叉性与前瞻性,推动了跨学科合作与理论实践的深度融合。今后,中国人民大学人工智能治理研究院将继续致力于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金一舟 焦屹炀 王雨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