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认知到行动 守护每一次心跳 | 世界心脏日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从认知到行动 守护每一次心跳 | 世界心脏日

来源:健康中国2025-09-29 20:39

  今年世界心脏日(9月29日)传递的核心理念是“律动不息”(Don't Miss a Beat),呼吁大家能够了解心脏相关疾病,强调心脏健康需要长期关注和日常呵护,并主动采取行动守护心脏健康。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死率高,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很多人对心脏健康的认知仍停留在“生病再治”的被动层面,忽略了预防的重要性。

  认识心脏高发疾病

  很多患者认为胸闷、胸痛就是心脏病,其实心脏就像一个四室的房屋,需要门窗结构(瓣膜开合)、水管道(冠状动脉供血)、电路(心电传导)、墙壁(心肌收缩舒张)四方面正常运转。所以心脏病并非单一的一种疾病,而是涵盖了影响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多种疾病类型。

  1

  心脏的门窗问题——瓣膜病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70岁以上老年人的瓣膜病发生率显著增加,心脏的四个瓣膜——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均有可能出现狭窄或关闭不全。以主动脉瓣狭窄为例。心脏就像人体的“动力泵”,主动脉瓣就是这个泵向全身供血的“总阀门”。每次心脏收缩,主动脉瓣都会及时打开,把富含氧气和营养的血液送向大脑、心脏本身、肠胃、四肢等。

  一旦这个“阀门”变窄(医学上叫主动脉瓣狭窄),全身的血液供应就像被掐住了“总水管”,身体各处都会出现麻烦。比如因脑部供血不足产生晕厥,因心脏供血不足产生胸闷、胸痛,因胃肠道供血不足产生胃肠功能不良,因下肢或全身供血不足而全身乏力。

  2

  心脏的供水管道问题——冠心病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内的粥样斑块逐步发展,使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造成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疾病。其最典型的表现为心绞痛,常因体力活动或情绪激动诱发。当冠状动脉完全阻塞时,便会引发急性心肌梗死。

  因此,当发生与体力活动相关的胸闷、胸痛、腹痛、牙痛,或凌晨卧位休息时发生的胸闷、胸痛,休息后缓解,要警惕冠心病的可能。

  3

  心脏的心电节律问题——房颤

  很多人偶尔会感觉心脏“跳得不对劲”——不是跳得快,而是跳得毫无规律,还伴随心慌、气短、胸口发闷,这种情况就是房颤。房颤最大的危害是容易引发脑卒中。

  房颤发作时,患者最直观的感受是心慌,不会有太多不适感,因此很多人认为房颤的持续存在并无大碍。殊不知,在房颤节律状态下,左心房尤其是左心耳内会因血流瘀滞而形成血栓。若左心耳的血栓突然脱落,顺着血流堵塞脑动脉,会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等严重疾病。如果错过了急诊取栓或溶栓的机会,易导致偏瘫。

  4

  心脏的墙壁问题——心肌病

  心肌病是一类由心肌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的心脏疾病。该病常由感染、酒精中毒、遗传、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因素引发。根据不同的病理表现和临床特征,心肌病主要分为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等类型,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心肌肥厚或僵硬。

  疾病早期可能出现活动后气短、乏力等轻微症状,疾病严重时可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或猝死。

  5

  常见的共同结局——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到晚期的共同结局,此时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下降,无法将血液有效泵出。心力衰竭患者最突出的症状是呼吸困难,早期表现为活动后气短,随着病情加重,在安静状态下也会感到呼吸费力,甚至在夜间睡觉时因憋气而醒来。此外,患者还常伴有下肢水肿,同时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腹胀等。

  如何用行动改善心脏健康

  想要守护心脏健康,先要弄清楚哪些因素会带来威胁。有些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因素,是无法改变的,如高龄、家族遗传因素等。因此,大家更应该关注的是那些可以改变或控制的危险因素。

  第一,警惕“三高”:高血压、高脂血症和高血糖。高血压会持续冲击血管壁,让血管逐渐失去弹性;血脂高会导致胆固醇等脂质斑块在血管内沉积,堵塞血管;高血糖则会损伤血管内皮。第二,吸烟。烟草烟雾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血栓形成。第三,超重和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不仅会让身体代谢紊乱,还会增加心脏负担。

  此外,久坐不动,高盐、高脂、高糖饮食,长期过量饮酒以及精神压力,也会损害心血管系统。了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就像拿到了一张守护心脏健康的“地图”,它清晰地指明了我们需要努力干预的方向,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科学管控体重等。

  不少人试图通过“先放纵、再运动”的方式躲避饮食过量的危害,但笔者团队近期发表于《自然-通讯》的一项研究表明,这样做可能会加重心脏损伤。因此,科学减重应遵循“饮食优先、运动相辅”,避免陷入“暴食+狂练”的恶性循环。

  守护心脏,需要我们长期管理、并且从认知迈向行动。在这个世界心脏日,让我们行动起来,守护好每一次心跳,让心跳律动不息。

  作者: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李妍审核: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刘健策划:郑颖璠 王宁

[ 责编:徐皓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超重力实验装置启动核心设备

  • 湖南桑龙高速建成通车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