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华社武汉7月31日电(记者闫睿)天气炎热,隐翅虫进入活跃期。这种常见于南方的小虫,近年受气候变暖影响,在北方的分布范围也逐渐扩大。其“个头小、来无影”,若不小心拍打还会刺激其释放毒汁让人患上隐翅虫皮炎,被称为“飞行的硫酸”,让人生畏。那么落在皮肤上该咋办?又该如何防范?发病怎样治疗?
啥是隐翅虫?
据生物学家介绍,隐翅虫身体细长,因翅膀通常不可见而得名“隐翅虫”。我国常见的是梭毒隐翅虫,从南到北都有分布,但发生期不太一样。通常,南方是高发区域,6、7月份隐翅虫数量尤其多。隐翅虫的活跃度和温度关系较大,天气较热时数量较多,活跃性也较高。
“隐翅虫的外形、大小像蚂蚁,翅膀小且薄,虫体一节黑色、一节橙红色,在花草树木密集处出现较多。”武汉市第三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陶宇莎说,隐翅虫一般不会直接叮咬皮肤,但是被拍打后,会释放出强酸性毒汁,进而引起隐翅虫皮炎。
“以武汉为例,往年一般在5月份左右才陆续看到隐翅虫皮炎患者,今年4月份就比较多了。”陶宇莎说,科室今年收治的隐翅虫皮炎病例数量,是常年的2-3倍。
“由于隐翅虫太小了,不少人无意中拍死它而中招。”陶宇莎说,科室医生在值班室、自家中,都曾发现过隐翅虫。
发现了咋办?别打,可吹
隐翅虫体内携带pH值1-2的强酸性毒液。落在皮肤上,切不可拍打,以免刺激虫子分泌酸性物质伤害皮肤。最好的方式是轻轻吹走,或借助纸巾挥走。
陶宇莎解释说,隐翅虫释放毒汁沾染皮肤,2至4小时可引起隐翅虫皮炎。
“隐翅虫皮炎是一个迟发型反应。”陶宇莎说,刚开始不会有明显感觉,一天左右身上会出现轻微红斑,第二天水肿逐渐加重、出现明显灼痛感,到第三天会出现黄色脓疱。
一般来说,皮肤反应的严重程度与隐翅虫接触皮肤的面积和释放的毒汁量有关。如果用手把虫打破了,又摸到身体其他部位,就会出现多处条状分布的红斑水肿。
武汉市第三医院皮肤科护士长陈丹说,通常来说,拍打隐翅虫可使皮损面积扩大3到5倍。医院近期接诊的隐翅虫皮炎患者中,近九成皮损出现在面部、颈部。
日常如何防范?发病怎样治疗?
陶宇莎提醒,夏季户外活动多,活动范围内花草树木多,家中纱门纱窗没有关好,都是人们易接触到隐翅虫的潜在因素。夏季户外活动时,如感觉皮肤有痒感,不要直接拍打。特别是发现有不明虫子落在身上时,尽量吹走驱赶。因毒隐翅虫有趋光性,夜间受灯光吸引可能飞入室内,要注意关好家中门窗、纱窗。
如发现隐翅虫接触皮肤,将其吹走后,尽快用胶带粘掉可能存在的毒液,然后使用肥皂、流水清洗15分钟左右,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此外,也可以薄涂一点弱效激素药膏。切忌使用酒精、碘伏、牙膏、生姜汁等涂抹。
隐翅虫皮炎出现早期,与其他过敏性皮炎较为类似,只有红斑和轻微痛痒。但隐翅虫皮炎会迅速加重,灼痛感也较明显,一般出现在身体暴露部位,呈条状或片状分布。
“如果发现皮肤有异常红斑水疱、灼痛感明显,应尽早到皮肤科就诊,避免因继发感染引起损害加重。”陶宇莎说,但不用过度担心,如果隐翅虫皮炎治疗及时,一周左右可以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