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在老菜场里寻觅苏州味道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在老菜场里寻觅苏州味道

来源:光明网2025-07-23 10:06

  菜场里的早市江湖是苏州的烟火名片之一,晨光初现时,焕新后的富强农贸市场里便蒸腾起人间烟火,那些藏在菜场里的早点凭借最质朴的美味强势“出圈”。来,钻进这片热气腾腾的早市里,寻找记忆里的市井味儿!

  富强杂粮煎饼 早晨的“碳水快乐”

  “师傅,两个蛋,薄脆多点,甜辣酱都要!”……早上六点,小孟的煎饼摊就忙得热火朝天,虽说杂粮煎饼并非传统苏式美食,可在这菜场的早餐“江湖”里,它稳稳扎根,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老菜场里寻觅苏州味道

  老孟的煎饼手艺,是家传的,酱料是小孟爷爷传下的方子,几十味香料,慢火熬制,成了街坊邻里舌尖上的牵挂。

  十三年前初到富强菜场,小孟跟在父亲身后打下手。老孟一遍遍教儿子怎么用巧劲让面糊均匀铺开,薄如纸而不破;何时翻面,金黄焦脆刚刚好;酱料要刷几道,咸香微辣才能层次分明……

  如今,老孟也从“台前”退居到了“幕后”,偶尔来帮忙,煎饼摊也迁入了焕新的富强农贸市场一楼的早市区。晨光漫过市场的玻璃幕墙,小孟舀起一勺面糊,刮板在鏊子上,从中心向外螺旋推开,打个鸡蛋、撒把葱花,翻面时“滋啦”一声,香气便勾住了过往行人的脚步。

  老长青糕团 一口一个糯叽叽

  老长青糕团也是菜场里的苏州味道,虽然店不大,但在附近街坊里口口相传。双酿团子、双馅团子是这家的招牌,豆沙黑芝麻的复合滋味甜而不腻,皮子暄软,是苏式糕团特有的软糯。

在老菜场里寻觅苏州味道

  老长青糕团到如今已传至第四代。早年间,曾祖父挑着一副担子,在上海的街巷里穿梭叫卖,木担上的热气裹着米香,成了老上海街头一道流动的风景。

  到了祖父这辈,便在长青中学旁扎下根来,开起了小店。那时的清晨,天刚蒙蒙亮,店里就已忙活开了。七八个阿婆总会准时赶来,熟门熟路地挑走新鲜出炉的糕团,去附近村子叫卖。最热闹的时节,单是青团一种,一天就能卖出七千个。

  如今进了新市场,传承到了第四代,生意依旧火爆。这背后,是摊主对配料品质的严格把控。扁担揉粉的力道要拿捏精准,豆沙要熬三四个钟头,芝麻要手工翻炒出香,加上每天买的新鲜猪板油搅拌,旺季的时候一天只能睡三四个钟头。

  糖藕 甜蜜的江南记忆

  桂花糖藕是苏州菜馆里的经典冷菜,但想要品尝到最地道的味道,还是得从菜场入手。

  在富强农贸市场,“王老头糖藕”是本地人公认的“心头好”。“王老头”名叫王季福,安徽巢湖人,十几年前开始在富强菜场摆摊卖糖藕。

  苏州糖藕以九孔塘藕为主角,搭配糯米、桂花等食材,讲究“甜而不腻、糯而不烂”。他做的糖藕处处用心,很多老苏州吃了之后爱不释“口”,专程来富强菜场就为这一口。

在老菜场里寻觅苏州味道

  隔天采购最新鲜的材料,莲藕要选颜色微黄的,两边都有藕节封住,这样藕洞没有淤泥,不影响糖藕口感;糯米要选粒大饱满的,而且一定要是新糯米。塞糯米也是个技术活,用筷子塞进藕洞,这样的动作一般要重复三十多次,而且不能塞太满,以防蒸煮过程中米胀破莲藕。王季福说,糖藕要做得糯,火候调节是关键。先大火烧开,然后中火煮一个小时,再转为小火熬上七八个小时,让老冰糖渗入莲藕。最后再撒上桂花,让糖藕的口感更丰富,也更有营养。

  如今,迁入了新市场,小爽也正式与爷爷“王老头”完成交接,这甜甜蜜蜜的糖藕一如既往还是“老苏州”钟爱的美食。(苏萱)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分论坛即将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全球规模最大恐龙蛋化石群——湖北十堰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的埋藏时代,首次被科学家认定为距今约8600万年。专家考证,这是迄今全球分布最集中、规模最大、埋藏最好、原地出露最多、原址保存最好的恐龙蛋化石群。
2025-09-12 09:58
9月10日上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七十六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上,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正式公布,我国申报的云南元阳哈尼梯田、江苏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四川彭州湔江堰、北京门头沟永定河古渠灌溉工程全部成功入选。
2025-09-11 10:18
“十四五”以来,我们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当好自然资源“大管家”和美丽中国“守护者”,全面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有效支撑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2025-09-11 09:57
未来,城市的画卷上,AI、物联网与大数据等现代科技将继续深化推广,但唯有始终以人的尺度丈量技术,以人文的关怀驾驭创新,方能使城市永葆文气的深度、人气的热度与烟火气的温度,让每座城市都在科技的守护中,找到生生不息的发展动能。
2025-09-11 09:52
北京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合作者联合开发出一种全新的“高维超分辨成像”技术,成功实现了对活细胞内15种细胞器的同时成像与精准识别,为细胞生物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2025-09-11 09:43
要为“年纪尚小”的新职业破解“成长的烦恼”,不仅要完善新职业的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要有能跟上步伐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培训,为新职业从业者提供支持政策,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更好的保障制度、更强的身份认同感、更完善的培养体系为新职业就业者提供更广阔、更精彩的发展舞台,让他们在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岗位上实现人生价值,也为创新创造的活力涌动持续贡献力量。
2025-09-11 09:39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