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位于京杭大运河与宝射河交汇处,宛若一颗明珠镶嵌于江淮沃野。多年以来,宝应县人民医院以守护人民健康为初心,在高质量发展的主航道上奋楫前行,坚持党建引领,锚定“更高质量、更为安全、更有效率、更好评价、更可持续”的总体目标,构建起“学科带动、人才强基、绩效驱动、管理增效、服务为民”的立体化发展矩阵。
“一线工作法”激活管理新效能
一直以来,宝应县人民医院全力构建高效协同、精益创新的运营管理体系。据宝应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张正军介绍,每周一晨例会是医院统筹全局、精准施策的先手棋,医院领导班子与职能科室负责人共同梳理一周工作要点、重点任务清单,将“服务临床、保障一线”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后续深入临床解决问题奠定坚实基础。每周二的院长查房,则成为医院破解管理难点的金钥匙。医院领导班子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直抵临床一线,通过现场“问诊把脉”,随机抽查病历质量,查找医疗流程堵点,严格监督核心制度落地。从急诊分流的效率优化、术后康复的精细管理,到合理用药的精准监控,领导班子直面问题不回避,现场拍板求实效。
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正是医院落实“三减三提”(减数量、减时间、减经费,提效率、提质量、提服务)要求的生动写照。医院将节省下的行政会议时间,转化为服务患者的黄金时段,门诊患者平均候诊时间缩短30%,住院患者满意度高达98%,实现了提升管理效能与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双赢”。
医院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为导向,将日常质控与其要求深度融合,在绩效监测中交出亮眼答卷。2024年,医院门(急)诊量为63.39万人次,同比增长32.58%,医疗服务收入占比为33.46%;门诊医药次均费用及门诊药品次均费用逐月下降。
“温度提升计”描绘就医新图景
宝应县人民医院党委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开设“书记信箱”,同时出台《服务类投诉管理办法》,明确投诉界定、流程规范、限时办结与责任追溯要求,为持续改进服务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4年初,医院党委牵头组建了患者服务中心与热线服务中心,线下线上双轨并行,搭建医患“连心桥”。截至目前,患者服务中心高效响应咨询求助1968人次,满意度达99.2%;热线服务中心接听来电11760人次。其中咨询、预约占比超92.5%,平台投诉量同比大幅下降。这些数字背后,不仅是医患沟通顺畅的表现,更是医院对患者诉求真诚回应的体现。
为破解群众“看名医难、负担重”的痛点,医院在扬州市率先成立“北京·上海高级专家会诊服务中心”,紧密对接京沪及省内优势医疗资源,创新推出“点单式”专家服务。中心运行以来,提供咨询服务2000余人次,完成线上会诊32人次、线下手术40人次。自2024年6月起,医院连续举办大型惠民义诊12场,累计惠及患者近千名。
“梧桐引凤策”构筑发展新支撑
为引进更多优质医学人才,医院出台“宝医英才”计划,构建领军人才、骨干人才、青年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机制;成功引进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等的专家,全职返聘南京鼓楼医院资深专家1名,与北京市、上海市、南京市等地医疗卫生机构合作共建“名医工作室”8个,提升专科软实力。
与此同时,医院创新实施《临床一线合同制护士分级定酬方案》,建立备案制护士薪酬晋级通道;研究制定《职称聘用管理办法》,打破“唯论文、唯资历”的传统评价模式,将医务人员日常表现、综合考核、行风评议、满意度评价等指标进行量化积分,开展职称聘用。上述两项改革举措,既为各类人才搭建了公平透明的晋升通道,又有效激发了全院职工立足岗位、精进业务、提升服务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夯实医院高质量发展基石。“县域同心圆”织密健康新网络
宝应县人民医院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创新探索“合作共赢、成本共担、成果共享、共建共商”的“四共”模式,整合医院皮肤科和宝应县皮肤病防治院优势资源,于2025年4月成立宝应县皮肤病医学中心,开设专病门诊,南北院区分别聚焦皮肤病诊治与医学美容,努力打造规范化、高质量、一站式的区域皮肤病诊疗新高地;依托“一办十中心”工作机制,以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为枢纽,高效推进医学检验、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建设。
2024年至今,宝应县人民医院为成员单位患者提供CT远程诊断近3万人次、病理诊断2600余人次,显著提升了区域资源利用效率与整体服务能力。与此同时,医院组建专业团队为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定期上门随访、用药指导及慢性病管理等连续性服务。
运河潮涌,奔流不息;健康扬帆,正当其时。江苏宝应县人民医院正以“精诚为民”的赤子之心和“水润万物”的执着韧劲,在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破浪前行。(马佳祁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