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鄂托克螺旋藻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阿尔巴斯山羊绒羊肉热销全国各地……各具优势的县域特色产业,为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旅游名县,促进农民群众就近就业增收”。
近年来,鄂托克旗坚持“绿色先行、科学发展”理念,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强化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转型升级,促进县域特色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向新而行。
创新驱动,推动产业提质升级
内蒙古鄂尔多斯素有“中国绒都”之称,“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广告语更是家喻户晓。
驰名中外的阿尔巴斯绒山羊
作为鄂尔多斯品牌主要原料地、阿尔巴斯绒山羊主产区,近年来,鄂托克旗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建立严格的保种体系,制定“优质优价”奖补政策,加快智慧牧场建设,全力推动羊绒产业提质升级。
功到自然成。继1985年荣获山羊绒最高奖项意大利“柴格纳奖”、2014年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2017年被列入中欧双100地理标志互认产品、2019年获评全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之后,2025年在上海浦东美术馆举办的意大利顶级时装品牌“诺悠翩雅”百年庆典上,鄂托克旗牧民李占强、岳芳夫妇荣获“年度最佳羊绒大奖”,其生产的12.8微米超细羊绒被品牌永久收藏,奠定了阿尔巴斯绒山羊这一“草原明珠”在国际市场的品质标杆地位。
鄂托克旗三户牧民荣获意大利“诺悠翩雅”2024优质羊绒大奖
“有好羊绒就该卖出好价钱!政府的好政策,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李占强在庆典仪式现场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鄂托克旗每年安排1000万元扶持资金,专门用于羊绒“优质优价”奖补,鼓励牧民养殖超细型阿尔巴斯绒山羊。对于绒纤维细度在14.5微米以内的羊绒,每公斤可享受最高500元的封顶补贴。
鄂托克旗牧民正在分级抓绒
“经过严格选育后的阿尔巴斯绒山羊,肉质好,绒价高,企业抢着收购,还有额外补贴。”棋盘井镇乌仁都西嘎查牧民斯琴毕力格翻开手中厚厚的账本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养了500多只阿尔巴斯绒山羊,抓了700多斤绒,细度基本都在14.5微米以内,按照优质优价补贴,比普通羊绒多收入约20万元。
与此同时,为了确保品种纯度和提高种源品质,近年来,鄂托克旗积极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与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等高校开展科研合作,探索提高羊绒产量及品质的科学方法。一系列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使阿尔巴斯山羊的产羔率由1986年的100%提升至如今的137%,个体平均产绒量也从300克增至650克以上。
技术人员正在检测羊绒细度
据了解,目前,鄂托克旗阿尔巴斯绒山羊存栏约180万只,原绒产量达1200吨,辐射带动农牧户15000余户,羊绒产品在欧美等海外市场备受青睐。2024年,共出口阿尔巴斯山羊绒260吨,总销售额超2亿元。
近年来,鄂托克旗锚定自治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工作目标,落实鄂尔多斯市“构建世界级羊绒产业”工作任务,围绕“品种保育、品质提升、品牌建设”三大关键环节,全力推动世界级优质羊绒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持续擦亮阿尔巴斯绒山羊品牌名片,形成育养产销全产业链发展的良好局面。
绿色转型,走可持续发展路子
鄂托克旗是世界上最大的低温螺旋藻产地,螺旋藻养殖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园内排列整齐的养殖大棚
近年来,鄂托克旗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推动螺旋藻产业蓬勃发展,在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千方百计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走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路子。
走进位于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园内的鄂尔多斯加力藻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正在高效运转。
据了解,该公司年产1000多吨螺旋藻粉,可以固定消化2000多吨二氧化碳。
经烘干室烘干后的螺旋藻粉
“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政策’,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消化吸收社会上煤化工企业产生的二氧化碳,减少其排放量,为改善生存环境、营造健康低碳生活贡献一份力量。”公司总经理乔占山说,为了减少大气污染,公司从2009年开始使用天然气作为燃料,有效减少碳排放,在减碳固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世界藻都”鄂托克旗备受欧美各国关注,产品远销美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鄂托克旗年产螺旋藻粉5000吨,占全国产量的50% 以上,世界产量的40%以上,产值超过5亿元,产品远销美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藻都”。
逐绿追梦,向新而行。2025年,鄂托克旗对标自治区“六个行动”,加快推进县域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增强对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依托螺旋藻、羊肉羊绒等县域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增收。
记者 吴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