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走进蒙西镇碱柜村,村民赵和平正在田里喷洒农药。在这里,一条条黑色滴灌带像“毛细血管”般延伸铺设在田间,黄河水经过滴灌带,一滴滴精准灌溉着每一株玉米苗。
“与之前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相比较,用水量由原来每亩1500立方米降低到每亩560立方米,显著降低了单位面积耗水量。”蒙西镇镇长布音满都呼说。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基。一直以来,农业用水影响着农民的生产条件、经济效益。
蒙西镇作为黄河流入鄂托克旗的第一站,始终坚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着力提升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强化水资源集约利用成为摆在蒙西镇面前的必答课题。
全镇以农业节水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要抓手,破解水资源紧缺瓶颈,从工程、试点农田建设、机制改革等措施入手,全面实施农业高效节水行动,推动农业用水量逐年下降。
以工程改造提高效能。对蒙西镇全镇尚未实施高效节水的4960亩耕地进行提升改造,配套高效节水灌溉设施。
以试点建设探索技术赋能。在沿河四村区域,成功组织实施自动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项目,打造了1000亩的节水技术集成应用示范试点。2025年上半年用水量同比下降了260万立方米,节水成效显著。
以机制改革激发节水活力。蒙西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作已被正式纳入自治区级改革范围。建立健全反映水资源稀缺程度和运行维护成本的农业水价机制,同步完善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政策,运用价格杠杆有效调节用水需求。
“以前用大水漫灌,还要进地里看灌溉的情况,看浇到哪里了,到没到地头,而且有时候地埂不结实的还容易跑水。现在用上滴灌,我这片地六个小时左右就能浇完,水一开回家等着就行了。”碱柜村村民赵和平说。
做好农业节水文章,要持续从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发力,做到节水优先、定水而行。
依据全镇黄灌区耕地总面积、主要种植结构以及各灌溉泵站的实际供水能力,科学测算并合理确定了每亩耕地的灌溉用水定额指标。通过将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细化分解到地块,探索并推动“水权到地”管理模式,明确用水权益与节水责任,引导农民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
从“用水大户”到“节水标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蒙西镇的田野上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一幅“节水为重,生态优先”的乡村振兴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记者 莫日根 吉格斯高娃 赵继达 郝维涛 达楞太编辑| 宋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