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首季中国经济观察|听,文旅消费迸发新活力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听,文旅消费迸发新活力

来源:新华社2025-04-27 09:12

  春兴万物生。明媚的春日带动人们出游的热情。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国内出游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出游人次17.94亿,比上年同期增加3.75亿,同比增长26.4%;国内居民出游总花费1.80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6%。

  春日里的中国在流动和忙碌中尽显生机,汇聚出一幅活力四射的经济图景。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听,文旅消费迸发新活力

  芦笙村头响,侗家迎客忙。在位于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的程阳八寨,侗族的阿哥阿妹身着民族盛装,吹着芦笙,跳起踩堂舞,迎接八方游客的到来。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听,文旅消费迸发新活力

  广西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程阳八寨景区办公室主任黄能盛表示,今年一季度,景区的旅游接待量大约为23万人次,整个景区的旅游综合收入约为2800万元,同比增长约15%—20%。“村寨里面一些集体经济经营的百家宴服务项目,平时来说可能每一餐会有两三百人用餐,但是一到节假日就是每一天每一餐都有六七百人用餐,完全是供不应求的。”黄能盛说。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听,文旅消费迸发新活力

  暮春时节,云南弥勒太平湖森林公园内千亩木春菊迎来盛放期,金黄花海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宛如宫崎骏动画中的梦幻场景,吸引了大批游客。

  弥勒太平湖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总经理陈思廷告诉记者,“从开年到现在,我们已经累计接待游客将近30万人次,收入大概达到了3000万元。”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听,文旅消费迸发新活力

  弥勒太平湖森林公园围绕“花”字做足文章,推出多元业态激活消费场景,花样活动解锁“沉浸式”赏花体验。景区将花卉元素融入吃住行游,游客可品尝紫藤花凉拌等特色料理,体验玫瑰温泉泡浴,感受“从花海到餐桌、从花田到浴池”的全感官享受。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听,文旅消费迸发新活力

  陈思廷还表示,“我们景区有非常多的活动,比如一些跟鲜花相关的手工研学活动,还可以品尝到鲜花宴以及跟鲜花相关的各种饮品等等。我们在酒店区域,也为大家准备了鲜花浴。”疗愈师程秋月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推出的鲜花泡池是用不同颜色的鲜花和造型打造的,让顾客身体放松,身心愉悦。我们想用鲜花传递出美好的祝福。”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听,文旅消费迸发新活力

  2025年4月16日,游客在浙江省瑞安市马屿镇圣井山杜鹃花海赏花。新华社发(孙凛摄)

  业态融合催生新消费场景和服务模式,为服务消费带来持续且深远的增长动力。美团、大众点评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以来,反映赏花经济的全国“实时花讯”相关笔记量环比增长近70%,“赏花+露营”“赏花+市集”“赏花+餐饮”等融合业态持续升温。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听,文旅消费迸发新活力

  每天晚上7点,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老城东南角的天心阁都会准时“亮灯”。夜幕之下,这座古老的长沙地标被暖色的灯光勾勒得立体而耀眼。进入天心阁公园,各种光影装置更是营造出一个如梦如幻的世界。

  天心阁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号称“半部长沙史”,400多年里经过10多次修葺、重建。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听,文旅消费迸发新活力

  湖南星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颖姝说,“因为长沙的夜游、夜经济在全国是非常有品牌影响力的,所以我们就聚焦夜间这4个小时,把天心阁光影公园打造成长沙夜游第一站。通过声光电加上园林美景,把这种传统文化和园林实景做了一个完美的结合。”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听,文旅消费迸发新活力

  这是一次“文化+科技”“文化+旅游”的融合尝试。在光影编织的游览线路上,文人、武将、热血青年等人物轮番登场,让游客仿佛置身于一个个历史场景。借助“网红长沙”,古老的天心阁吸引了一波新的流量。

  吴颖姝告诉记者,“目前我们景区客流的组成情况是70%以上都是外地游客,有广东的、哈尔滨的、长春的,还有北京上海的游客都非常多,应该说长沙历史文化地标的招牌是被擦亮了的。”

首季中国经济观察|听,文旅消费迸发新活力

  2025年4月23日,游客在大理苍山玉带路欣赏风光。新华社发(罗铸摄)

  车站机场熙熙攘攘,热门景点人头攒动……流动持续旺盛背后是中国经济的活力。多点开花的文旅消费如同一朵翻涌的浪花,汇入中国经济的广阔大海之中,奔流向前。

  统筹:吴炜玲

  编导:胡函博

  记者:陈露缘、张爱林、曾维

  孙敏、丁春雨、张楠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满满“科技范” 夏种生产跑出“加速度”

  • 世界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完成黄河段掘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既能上天飞行,也能踏海遨游,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AG600“鲲龙”飞机,正是这样的“跨界”航空装备。近期,“鲲龙”喜讯频传——4月20日,获颁中国民航局型号合格证;5月6日,批产首架机总装下线;5月18日,顺利完成生产试飞;6月11日,获颁中国民航局生产许可证。
2025-06-23 09:32
记者从展会上感受到,过去几年氢燃料汽车的发展倒逼氢能产业的发展,而今,氢能的应用从燃料电池车的单一赛道向其他行业辐射。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丰田中国氢能事业总部领域长真锅晃太表示,中国实现2035年百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的目标面临挑战。
2025-06-23 09:31
近日,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血液病医学部高晓宁教授团队和周杰教授团队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Oncogene》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首次揭示PHF19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致命开关”作用,为破解白血病复发耐药难题带来全新解决方案。团队首次阐明WTAP-PHF19调控轴的双重表观遗传调控机制,这相当于找到了癌细胞的“能量总控开关”。
2025-06-23 09:29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如何选对方向?如何坚定信念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我们邀请了几名在不同领域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请他们讲述自己当初为何选择投身科研,并勇毅前行、不断攀登科技高峰的故事。
2025-06-23 09:27
一种能够为任何3D打印器官快速设计血管网络的计算模型,可能让我们离无需供体即可移植人工肝脏、肾脏或心脏的目标更近一步。研究人员利用模型,为一个由肾细胞3D打印而成的1厘米宽环形结构设计了由25条血管组成的网络,整个过程仅用了几分钟。
2025-06-23 09:22
在6月18日至20日举行的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海)(MWC上海2025)上,一系列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集中亮相。
2025-06-20 10:21
每年春天,在南半球夜空的指引下,数十亿只布冈夜蛾会向南迁徙1000公里,到达澳大利亚的阿尔卑斯山脉。
2025-06-20 10:21
厦门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研究院教授梁亮亮团队联合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刘小钢团队,在镧系元素掺杂光子雪崩上转换纳米晶研究中取得进展。
2025-06-20 10:21
几十万年前,不只是我们“毛茸茸”的祖先在奔跑、狩猎、生火,还有许多其他“人类亲戚”也栖居在地球上。
2025-06-20 10:21
记者从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校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海洋大学eDNA工程中心张玮研究小组在四川稻城海子山保护区的从前措,完成了一次令人兴奋的“生命寻宝”——发现并命名了一种全新的藻类。
2025-06-20 04:40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