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南疆“她体育”故事之一:因为睦邻而居,才好结队而赛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南疆“她体育”故事之一:因为睦邻而居,才好结队而赛

来源:新华社2025-04-25 10:25

  新华社乌鲁木齐4月23日电(记者胡虎虎、孙哲、曹奕博)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风依旧在吹。

  新疆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新村“藏身”于这片沙海。民房齐整气派,不远处就是高大延绵的沙丘。

南疆“她体育”故事之一:因为睦邻而居,才好结队而赛

  图为新疆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新村。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房前屋后,胡杨吐绿,新叶随风摇曳,是风沙中最亮眼的生机。身材娇小的红柳零星分布,开出淡粉的花,“俏也不争春”,恰似狂暴沙海中的一抹温柔,坚韧向上。

  达里雅布依乡女子麦热球队的训练场地,就是一片被胡杨、红柳包围着的沙地操场。麦热球类似曲棍球,是一种在新疆和田地区广泛流行的古老运动。这项群众性运动并没有过于严格的规则,一片空地,三五好友,兴之所起,即可挥杆。2021年,麦热球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南疆“她体育”故事之一:因为睦邻而居,才好结队而赛

  达里雅布依乡女子麦热球队队员在村子里训练。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39岁的阿依古丽·买托合提是球队里最年长的队员。她身穿皮衣、脚踏休闲鞋,奔跑在正午骄阳下,屡屡挥动球杆,拼抢也毫不逊色。一起训练的队友有人穿着牛仔裤,有人穿着衬衫,还有人穿着后跟略高的鞋子。红色的球洞穿由两个塑料水瓶组成的球门,得分的一方欢呼不已,失球的队员则懊恼地擦去脸上的沙尘。

  对习惯了在沙海胡杨间放牧、采收大芸的阿依古丽和队友们来说,玩麦热球是一种新的休闲方式。

  易地扶贫搬迁之前,全乡1300名牧民散落在沙海胡杨林间,没有公路与外界相通、没有长明电、没有网络信号。劳作之余,阿依古丽想找邻居聊天,都要走到十多公里外。缺少场地、没有玩伴,麦热球这样的集体运动根本无法开展。

南疆“她体育”故事之一:因为睦邻而居,才好结队而赛

  阿依古丽(中)在比赛中庆祝得分。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2019年,达里雅布依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全乡居民分批搬到新村,政府还投资修建了从县城到新村90多公里的沙漠公路。新建学校里的运动场,走路就能拜访到的朋友们以及网购上门的运动服,催生了全乡第一个亮相县里比赛的女子球队。

  “新村有场地,左邻右舍一喊就到,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阿依古丽说。傍晚时分,新村联排安居房的炊烟还没散尽,她站在自家院门口吆喝一声,邻近的队友们便笑着应声而出,大家拎起球杆,一道沿着硬化路走向村中心的体育场。

  三年前,这支球队破天荒地代表全乡征战于田县第26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得了女子麦热球比赛第三名。

  在阿依古丽家中,作为奖品的电磁炉至今依然在使用。她将参加开幕式时所穿的浅蓝色运动外套压箱珍藏,“那是我第一次穿运动服”。今年是她和队友们连续第四年参赛,首场比赛便以4:0轻取对手。

  “走进体育场,和其他乡镇代表团站在一起,我就是代表达里雅布依的一员。”隆重的开幕式和麦热球场上的较量,激发了队员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自我价值意识。

南疆“她体育”故事之一:因为睦邻而居,才好结队而赛

  达里雅布依乡女子麦热球队队员(蓝衣者)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在奔跑击球中,阿依古丽和队友也感受到这项古老集体运动的魅力,她们在场上没有明确的位置之分,但又默契地熟知各自的特点。“阿依古丽有激情”“帕提古丽的速度快”“吐尼沙汗的力气大”“艾西木汗击球准”……不只是麦热球,她们作为村里的文体骨干,还常出现在篮球、拔河、踢毽子等比赛中,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

  球场上协作进取的精神也延续到生产生活中。阿依古丽与“新邻居”们一起下地干活,相约去县城,参加文体活动,彼此之间更为熟悉。谁家农活缺人手,大家齐帮忙;参加人居环境整治等以工代赈项目,村民也有一种比着干、不服输的劲头。

南疆“她体育”故事之一:因为睦邻而居,才好结队而赛

  图为达里雅布依乡老村。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球队的表现吸引了不少村民的注意,有人主动询问麦热球的玩法,还想加入其中。达里雅布依乡体育专干仇添说,新村的设施更完善、活动更多样、保障也更充分,举办麦热球比赛等文体活动,既激发了村民建设家乡的活力,又有助于开展群众工作。

  “在场上,必须团结如一人,才能拿到更好的成绩。在场下,我们又是关系很好的姐妹,一有空就结伴去县城逛街。”阿依古丽说,“只有团结,生活才能越来越好——这个道理,正是体育教会我们的。”

  从赛场载誉归来,阿依古丽和队友穿行在暮色沙丘间,成为苍黄沙海中最俏的春色。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

  • 坐着高铁吃烤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近日,我国在光晶格钟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计量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计量学》,审稿人认为:“国家授时中心最新研制的锶光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第二小的不确定度光钟。
2025-06-17 10:02
荷兰奈梅亨拉德布德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分析数千万次模拟生成的合成数据,成功训练出能解析黑洞奥秘的神经网络。
2025-06-17 09:56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历经十余年攻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打造出“抗衰老版”间充质祖细胞。研究发现,这种抗衰老细胞之所以这么厉害,关键在于它们能释放一种叫“外泌体”的小囊泡。
2025-06-17 09:52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2025-06-16 09:55
可仅通过一个人的呼吸模式识别其身份,准确率高达96.8%。不仅如此,鼻部呼吸的这些“指纹”还能揭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2025-06-16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