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千金不换的“百万爹娘” | 讲述通辽人自己的故事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千金不换的“百万爹娘” | 讲述通辽人自己的故事

来源:通辽市融媒体中心2025-04-08 08:25

  一诺十三年

  赵连发和李兰芝是霍林郭勒市查格达村一对普通夫妇。他们用13年的时间,为瘫痪在床的儿子还一笔150万元的巨债;

  先后3次采访,时经6年,写下这个让人眼发酸心发烫的故事——

  2018

  凌晨五点半的灯

  2018年,立冬。

  11月中旬,日头出得越来越晚,天儿也越来越凉,即便是村里人也很少会起大早。但是在霍林郭勒的查格达村,什么时候看到老赵家的灯亮了,就约摸能知道,此刻是凌晨5点半。

  入冬之后,53岁的李兰芝给自己找了个新活计:羊保姆,她收管了乡亲家的100只羊。老伴赵连发今年59岁,凌晨2点刚从矿上下班,补了不到4小时的觉就帮着李兰芝赶羊。

  “添草,清圈,一天喂4遍草,饮一遍水,反正添一遍草就得清理一遍。这一天才挣三四十块钱,就为了一个啥啊,促进卖草。”李兰芝一边饲羊,一面和记者说起院里堆着的3000捆草料,这是秋天的时候老两口从山上割的,雇车往回拉用了1天,打草4天,捆捆儿又用了1天。这3000捆草料,每捆能卖上8块钱;100只羊,每只羊每个月的保管费是6块钱;入冬之前,李兰芝还做过不少零活,赵连发每月下井能领回七八千块;这样老两口的平均年收入能达到十多万元。

  这个数字足以让他们在村里过上富足无忧的生活。如果,不用还债的话。

  老赵家也曾是村里的富裕人家:3间大瓦房,家里养着五六百只羊、30多头牛。2011年,大儿子赵玉华在锡林郭勒盟遭遇严重车祸,危在旦夕。老两口掏空家底之后四处举债,借了120万把儿子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命虽然保住了,可是赵玉华却再也站不起来,失去了劳动能力。

  大儿子瘫在床上,儿媳妇不离不弃,在照料他的同时看顾两个小孙子;小儿子还没成家。别无选择,赵家的老爸老妈扛下了这笔百万巨债。

  “我们老两口还!给人家薅过草、拔过苗,上创园、飞机场打过工,还伺候过泥瓦匠,上砖厂干过活儿,反正没有轻快活儿,全都干过。”李兰芝细数这些年打过的工,没有怨怼,全是理所当然的坚定。

  从那往后,挣钱还债成了老赵家唯一的生活主题。

  凌晨五点半就开始忙活的赵连发 李兰芝

  还债

  墙上的电话号码

  2016年,120万的债务加上利息已经涨到150万;这一年,赵家小儿子娶了新媳妇,赵连发和李兰芝把唯一剩下的3间瓦房留给了小两口。

  他们租了一个住处:地方挺大,却被羊群和草料占得满满当当。对李兰芝来说,一天24小时里,大事小事桩桩件件,最好糊弄的就是一日三餐:白米饭泡点热水,就着自己腌的小咸菜——厨房一角堆着两个白色的塑料桶,一桶是腌辣椒,另一桶是酱萝卜——只有赵连发从矿上回来,李兰芝才会开火炒上一个或两个菜。

  李兰芝的午饭:大米饭泡热水

  夜幕降临,李兰芝添了些火。今年冬天,他们家只买了6吨煤。要不是我们来,她这会儿就已经把火压灭裹着厚棉被睡觉了。

  一盏昏黄的小灯泡,照着被煤烟熏黑的墙壁。这面墙,也成了李兰芝的记事本,她记性不太好,常用的电话号码都写在墙上:看管谁家的羊,借了谁家的钱,欠着谁家的账……7年里,她都数不过来向多少人借过钱。记者问她有没有想过,这钱就不还了?她说从来没有过这个想法,因为做人要有良心,人家在最难的时候拉了你一把,这是恩情,得记、得还!

  说到动情处,一直表现得爽朗豁达的李兰芝流露出脆弱的一面,她将双手摊到身前,问记者,也是在问自己“你看我这双手,还是人手吗?”——李兰芝的双手关节粗大、略微肿胀变形,皮肤纹理间,有洗不透的污黑——问出这句话的瞬间,泪水就盈满了她的眼眶,但是她马上就用手抹掉了,然后给自己鼓劲:“我倒了我得自己站起来,再过个三年五年,我还想撵上我原先的日子!别看岁数大了,我得好好干,我得有骨气!”

  赵家老两口用7年的时间还掉114万,还差36万。

  李兰芝的“账本墙”

  曙光

  熬得过最黑的夜

  2019年,转机。

  再见李兰芝,是在她儿子赵玉华的家里。为了方便孩子读书,赵玉华一家在霍林郭勒市区租房住。

  “之前那个楼房住了4年,那个是低楼层,但是太阴暗了,潮湿,倒不用上楼下楼来回背着(赵玉华)。后来租了个2楼,又住了两年。这个房子,今年是头一年。”李兰芝回忆道,“7年里,搬了3回家。”

  从查格达村到霍林郭勒市里,要坐半个小时的班车。李兰芝每次来看儿子,都是当天往返,很少过夜。

  暂别李兰芝,记者直奔霍林郭勒市政府。她还不知道,这次来之前,我们就一直在和查格达村的包联单位联系,想帮她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这次,时任副市长张亲辉带记者去了一个地方——霍林郭勒市和东新区的廉租房楼区,19幢居民楼向阳而立。不久之后,这里会有一扇窗,是属于赵玉华的家。

  市里给赵玉华的妻子安排在粮油超市工作,除去每月2500元工资外,还免费提供他们家全年的米面粮油。“一家人家风特别好,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像这样的乡亲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多帮扶。”张亲辉感慨道。

  30公里外的查格达村,李兰芝家多了10吨煤,是政府给送来的免费爱心煤。记者问她这回舍得点炉子啦,她发自内心地笑答:“嗯呐!”

  晌午的阳光透过窗,照在温暖的小炕上,这应该是每天忙到脚不着地的老两口难得的休闲时光,能有一句没一句地说说话,说的也大多是矿上的活儿,圈里的羊。

  “你把那瓶洗发香波拿矿上去,咱家也不使……”李兰芝叮嘱赵连发。

  这次临别前,李兰芝和记者约定,等他们把债还清,要杀上一口猪,到时候请我们吃肉喝酒。

  善与诚

  她一个人 还在“还”

  那次分别后,记者以为很快就能收到李兰芝的邀请,不曾想世间事瞬息万变,这一等就是5年。

  一打听才知道,赵连发在几年前去世了,那笔债还没还清。

  但是,李兰芝一个人,还在还。

  2020年的冬天,李兰芝失去了赵连发。从病发到离世,他只捱了不到一年。

  村上有人说,赵连发是累死的。他的确用最大力量透支且燃烧了自己。这笔债,赵连发是用命在还

  李兰芝刚嫁给赵连发的时候,才20出头。两个人是经人介绍走到一起的,赵家看上了新媳妇的干脆爽利;李家看上了新女婿的本分老实。 小两口勤勤恳恳,过着小富即安的闲适日子。后来两个儿子相继出生,生活变得越来越热闹又有奔头。再后来,一场车祸差点折了老大的命,他们把大儿子从鬼门关抢了回来。再再后来, 老两口倾家荡产扛下一笔巨债。

  少年夫妻老来伴,相伴走过近40年,赵连发和李兰芝是什么样的感情呢?说爱,显得不矜持;说陪伴,又不够厚重;应该是相濡以沫吧:他们有过蜜里调油的新婚生活,有过磕磕绊绊的柴米油盐,更多的是并肩作战的彼此守护。暴雨来临时,他们肯定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交握双手只为给对方一点底气:在当年赵玉华的手术室外,在舍不得多生一点火的寒冷冬夜,在两个人一起吃饭才会开火炒的一盘菜里……

  老赵刚走的时候,李兰芝慌了神。她伤心无助,但又不能放任自己沉溺在悲伤里。

  他们已经合力还了130多万外债,余下的,她要撑下来!

  2021年春天,赵玉华能站起来了

  对赵玉华来说,走路这件事儿,他学了两次。第一次是孩提时,那段记忆早已忘却;但他会永远记得,第二次,还是妈妈教会了自己走路。

  “这些年,我妈老了特别多,老得特别快。我有时候恨自己,也想过一了百了,大家都省心。可是想想媳妇不离不弃,想想我爸妈这么大岁数还起早贪黑替我还债,又觉得自己不配放弃。”赵玉华终于可以坦诚吐露自己的心迹。

  李兰芝则一直坚信“只要人在、家在,就没啥过不去的!老大能站起来,我们家的日子也能站起来!

  现在赵玉华走路还需要拄拐,李兰芝给他买了辆代步车,接送孩子上下学不成问题。他正在一点点重建自己的视界和世界。

  赵连发走后,李兰芝拗不过孩子们,去做了个体检。大毛病没有,但是她患上了类风湿,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再像之前那样上墙搬草、下地赶羊肯定是不行了。管不成羊,李兰芝一个人租着那么大的房子也就失去了意义。当地残联帮忙协调申请,李兰芝在2021年夏天,搬到了霍林河市里的廉租房。有的债主感念这一家人的诚信和坚持,主动减免了债务的利息。

  2021年搬到城里后,李兰芝每年都会去集上抱回六只小猪羔,到年尾的时候给两个儿子一人留上一只,再卖上四只来还钱。三年后,这笔经年旧债终于见了光,不到两万元了!用李兰芝的话说,“再用小半年,就能彻底还清了!”

  13年,李兰芝用善用爱,用诚信和辛劳,谱写一个平凡人家的传奇。

  记得第一次去李兰芝家采访的时候,厨房桌上摆着一枝她在山上干活时采回来的野沙棘,这枝金黄,是略显破败的环境中唯一一抹亮色。就是这株野沙棘让记者由衷相信:只要有她,日子再苦,这个家也不会散。

  这个家,坚韧有大爱的李兰芝,木讷寡言却吃苦耐劳的赵连发,突遭变故却不离不弃的大儿媳,不嫌家贫毅然嫁过来的小儿媳……每一位都让人肃然起敬: 把他们拧成一股绳的那种力量,是刻在骨子里的善与诚。

  家风如此,未来可期。

  致敬

  千金不换的“百万”爹娘

千金不换的“百万爹娘” | 讲述通辽人自己的故事

  作者:于露 刘东梁

  文字编辑:任志鸿 视频制作:于露

  一审:赵丽明 二审:于露 终审:斯琴塔娜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当日,作为第42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系列活动之一,第21届世界风筝锦标赛在山东省潍坊市滨海云门国际放飞场开赛,来自51个国家和地区的257支队伍、1971只参赛风筝参加角逐。形态各异的风筝漫天飞舞,带来一场精妙绝伦的视觉盛宴。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值得一提的是,“破晓”存储器件的稳定性高度依赖工艺流程的一致性,通过AI算法对工艺测试条件进行科学优化,能够推动技术创新与落地。
2025-04-18 10:03
向高处攀,能攻克“卡脖子”技术;往深里钻,能改进工艺、降低成本。坚持面向应用,面向生产一线,注重产学研结合,培育兼具理论知识和实操能力的工科人才——这是教育的有力支撑。
2025-04-18 09:36
春耕正忙,走进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开弦弓村的高标准农田,连片油菜花正被翻耕回田,为稻田积蓄肥力。
2025-04-18 09:29
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始终是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对农产品数量、质量、品类多元化需求。
2025-04-18 09:27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杨德仁来到禄劝县第一中学,为现场600名初中学生作当日首场讲座。
2025-04-18 09:23
全球首台“玲龙一号”小型模块化反应堆主泵成功吊装就位,这标志着“玲龙一号”进入系统安装关键期,为后续机组调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5-04-18 09:22
瞪羚企业在中国的实践始于2003年中关村科技园推出的“瞪羚计划”,旨在通过金融支持帮助高成长企业跨越初创期困境。
2025-04-18 09:21
文化的特殊属性决定了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大力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也必须紧扣文化的特殊属性,把握好正确的方法原则。
2025-04-18 09:20
儿童是嗓音障碍的高发群体,更应得到及时、有效的防治。
2025-04-17 10:36
大数据若停留在实验室,便失去了意义。我们的目标是将数据转化为信息,再升级为决策支持。
2025-04-17 10:30
面对人工智能这把“双刃剑”,我们亟须构建完备的人工智能安全治理体系。
2025-04-17 09:30
立足经验,破解问题,继续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布局,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
2025-04-17 09:27
地月空间是指从地球低轨延伸至月球(约38万公里)以及远至200万公里的空间。
2025-04-17 09:27
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鹊系列发动机在其浙江湖州动力制造基地完成第100台正式下线,标志着我国商业航天动力系统实现从单台研制到批量制造的跨越,迈向规模化应用新阶段。
2025-04-16 10:2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团队,近期将历时3年自主研发的儿童用磁悬浮双心室辅助装置,成功植入一名7岁终末期心衰患儿体内。
2025-04-16 10:19
全球首次成功绘制六倍体小麦的端粒到端粒完整基因组图谱,实现了小麦基因组从“头”到“尾”无缺口的精确组装。
2025-04-16 10:17
从数学上讲,绳结交叉点与量子算法之间的理论等价性已经为人所知数十年,但直到现在才由该团队完全付诸实践。
2025-04-16 10:15
香江四月,风暖潮平,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于4月14日在香港开幕,为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勾勒出更包容、更可持续的未来图景。
2025-04-16 10:10
近年来,我国强化统筹规划,产学研用等相关主体密切协作配合,全力强化“政策扶持、科技创新、人才强基、对外合作、历史文化”等五大措施,推动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2025-04-16 10:09
借助一种名为SMART-EM(单分子原子分辨率时间分辨电子显微镜)的技术,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拍摄了催化反应过程。
2025-04-15 11: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