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十一个产品和项目折射京津冀协同发展十一年十一万亿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十一个产品和项目折射京津冀协同发展十一年十一万亿

来源:新华网2025-02-27 09:24

  新华社天津2月26日电(记者李鲲、郭方达、刘惟真)河北供应高强度钢材,天津提供精密传感器,北京企业自研的AI系统当“监工”……在小米汽车工厂,平均每76秒就有一台新能源汽车下线的忙碌场景,让京津冀协同发展态势清晰可感。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领域之一,氢能、生物医药、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高端仪器设备和工业母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6条重点产业链,集成电路、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生物医药、电力装备、安全应急装备5个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逐渐成为汇聚三地产业优势的重要抓手。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11周年之际,京津冀区域经济总量突破11万亿元。记者探访“六链五群”,从11个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和项目中领略三地产业协同的新图景。

  亮出家底共享

  一款工业机器人能挑起多重的担子?天津朗誉机器人有限公司将答案刷新到600吨,开年以来,海外订单纷至沓来。“外国客户都看好,但出海就碰上了‘第一关’。”公司董事长任志勇说。

  工作人员在天津朗誉机器人有限公司组装设备。 新华社记者 李然摄

  客户临时提出所有零配件均需要符合当地标准,企业一时间根本找不到“补位”供应商,只好尝试向政府求助。“没想到天津工信部门对三地的企业情况都‘门儿清’!”任志勇说,没多久,他们就和天津的西门子、北京的施耐德等企业顺利牵手,核心零配件全部按时到位。

  京津冀联手绘制的重点产业链图谱回应了任志勇的感慨。

  “从产业链各个环节到重点企业库全部厘清、共享,等于亮出了各自的家底,实现优势互补。”天津市工信局规划发展处处长孙洪磊说。

  天津市天森智能设备有限公司厂房内,一台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是三地工业母机产业链“卡点”攻关的最新成果。

  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吕峙莹表示,公司与多所京津的高校合作建立创新平台,与河北多家机床企业成功对接,促使研发的新产品迅速应用落地。

  梳理绘制产业图谱的过程中,三地不仅联合攻关了一批技术“卡点”,也突破了很多“堵点”。以氢能产业链为例,2024年,三地根据梳理出的10个区域内“缺失环节”精准招商。如2024年5月,北京大兴区引入外资建立北京欧美清能咨询有限公司,助力京津冀氢能装备企业出海。

  寻找最大公约数

  透过屏幕便能监测土地状况,轻点按钮就能实现远程种植,这套智慧农业系统是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核心产品。7年前,董事长胡建龙从北京来到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我们以更低成本享受到了‘中关村’的政策环境。”胡建龙说。

  科芯(天津)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实验室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 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 摄

  上述故事不是孤例。仍以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为例,三地不仅“共造一辆车”,也“开通一条路”。2024年4月,京津塘高速自动驾驶干线物流测试场景全线贯通,开启了“跨省测试”新篇章。

  合作,是京津冀的常态。2024年,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会签约53个项目、意向投资额超300亿元,北京输出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由2013年的70多亿元增长到840多亿元。

  在2024年4月更名的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来自三地的一批科研平台和中试基地相继落户。坐落于此的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内,一种新材料正接受验证。

  “这款新型树脂材料如能投入量产,将在药用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天津南开和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振禄说。

  做大区域蛋糕

  去年年底,位于天津的飞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飞腾系列国产CPU总销量突破1000万片。“在京津冀协同创新的物力、智力、资源支持下,企业才有今天的发展。”公司副总经理郭御风说。

  相距不远的麒麟软件有限公司也逐步在信创市场确立了核心地位。“我们与京津冀生态伙伴强强联手,在研发创新之路上不断求索。”公司董事长谌志华说。

  在区域经济总量11年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的京津冀,以“六链五群”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成为发展的强劲动能。

  根据京津冀产业协同专题工作组发布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十周年报告》数据计算,2023年,仅京津冀“五群”的总规模已超3.2万亿元,其中,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集群占全国比重已超一半。

  蛋糕做大的同时也不断走向世界,总部位于河北保定的民营企业英利集团近年来主编了光伏建筑领域的国际标准,与荷兰、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100多所科研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

  “未来,三地将继续推进产业协作,合力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为京津冀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行区、示范区提供坚强产业支撑。”天津市工信局局长尹继辉说。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

  • 习近平会见土库曼斯坦总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近日,我国在光晶格钟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计量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计量学》,审稿人认为:“国家授时中心最新研制的锶光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第二小的不确定度光钟。
2025-06-17 10:02
荷兰奈梅亨拉德布德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分析数千万次模拟生成的合成数据,成功训练出能解析黑洞奥秘的神经网络。
2025-06-17 09:56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历经十余年攻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打造出“抗衰老版”间充质祖细胞。研究发现,这种抗衰老细胞之所以这么厉害,关键在于它们能释放一种叫“外泌体”的小囊泡。
2025-06-17 09:52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2025-06-16 09:55
可仅通过一个人的呼吸模式识别其身份,准确率高达96.8%。不仅如此,鼻部呼吸的这些“指纹”还能揭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2025-06-16 09:52
2023年5月,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文物领域核技术应用与装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获批。
2025-06-16 09:50
6月14日,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内,经重水堆辐照过后的钇-90玻璃微球顺利出堆,经检测,该批钇-90玻璃微球比活度等参数满足设计需求。
2025-06-16 09:50
新农人之“新”,不仅是身份上的“新来”之意,更在于他们的技能、理念、思维之新。
2025-06-16 09:49
2025年3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验收,建成了国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
2025-06-13 09:45
前不久,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擂台赛引发了全球关注。
2025-06-13 09:44
系外行星大气研究对理解行星形成、演化和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13 09:38
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受5月31日太阳爆发活动影响,北京时间6月1日14时至2日14时,先后出现了6小时特大地磁暴。
2025-06-13 09:37
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取得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首次记录了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
2025-06-13 09:35
“如果你是一名文科生,将有机会学习数学和计算机,将来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生”,这是不久前,复旦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布会上传出的消息。
2025-06-12 18:17
一种新的神经细胞网络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025-06-12 09:52
这一机器人仿生手灵感源于人类手部的生物智慧。
2025-06-12 09:46
冬虫夏草学名叫“中华线虫草”,其实是一种寄生蝙蝠蛾幼虫的真菌。线虫草在白垩纪就已经寄生蚂蚁的基干类群,学会了“操控蚂蚁”,而这类寄生蚂蚁的线虫草,正是如今最繁盛的一支。
2025-06-12 09:43
来自NASA的3位科学家分析了2020—2024年间坠落地球的523颗“星链”卫星在不同太阳活动水平的轨道变化。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很多科学家担心“星链”卫星可能会以人们尚不了解的方式破坏大气层。
2025-06-12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