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向着协同发展的又一个春天进发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向着协同发展的又一个春天进发

来源:天津日报2025-02-26 21:52

  东风浩荡,河海奔腾,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见证京畿大地的奋斗与荣光。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走过十一年奋斗历程。激情澎湃的协同篇章,书写在广袤大地,镌刻在人们心中。

  “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勇担使命、开拓进取”,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春节前夕视察天津时,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新的期许。牢记嘱托、善作善成,天津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工作主线,把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重大战略机遇,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下大力气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今天的京津冀,高质量发展迸发出更强劲活力,区域经济总量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2024年区域经济总量达到11.5万亿元。

  今天的天津,协同牵引发展,融合迈向深入,在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区、示范区中开拓进取、善作善成,全市上下形成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奋勇争先的浓厚氛围和生动局面。

  回望走过的路,更能感悟蕴含其中的思想伟力。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逻辑,到每个关键点位的落子布局,习近平总书记都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一幕幕难忘场景、一次次关键指引,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工作就有底气,发展就有希望,事业就能顺利。

  回望走过的路,更能感受攥指成拳的强大合力。凝聚共识、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一盘棋”之下,产业协同迈上新台阶,“六链五群”培育见行见效;交通一体化向纵深拓展,跨省通勤更方便;“生态圈”越来越优,蓝天白云成就百姓最美获得感……天津坚决落实重大国家战略,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协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回望走过的路,更能把握善作善成的方法论。协同,是一个个项目、平台、资源的聚合,也是生产力的高质量“重塑”。以产业焕新带动科技创新支撑城市更新,天津推动成果转化实现多项“领域第一”;以做优增量推动盘活存量有效提升质量,“金篮子装金鸡蛋”,越来越多的存量资源变成“新模样”,越来越多的存量载体导入新产业、新业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瓣瓣同心、携手并进,协同追梦的京津冀活力勃发,印证着这样一个深刻判断:“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京津冀等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符合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今年是协同发展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迎着春光,我们再出发!

  续写协同追梦的精彩故事,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牢牢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个战略牵引,把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放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全局中谋划思考、找准抓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到津沽大地上。

  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这是一个向着更高标准、更高境界奔跑的春天。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谋划、在大局下行动,我们要增强全局观念、主动精神、创新意识,持续在“融入”和“引入”上下功夫,加快推进区域一体化、京津同城化,唱好京津“双城记”,以协同之势、担当之为推动天津发展再上新水平。

  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这是一个比拼意志、释放潜能的赛道。立足功能定位、用好工作抓手,既发挥比较优势,用好资源、市场、要素,强化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的协作,也深入发掘特色,推进文旅商贸融合发展,在持续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增添新活力,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在天津走深走实,取得更大成效。

  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战略牵引,这是只争朝夕、干字当头的征途。京津冀协同发展既是理念上的“心往一处想”,也是行动上的“劲往一处使”。今年一季度已过半,当下“怎么干”关系全年“怎么样”。在善作善成上下实功,把重点任务项目化、清单化,具体抓、抓具体,抓出发展的“手感”,抓出创新的实效,抓出活力与生产力,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科技、产业、城市的良性循环,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全力推动实现“开门红”、带动“全年红”。

  日月春晖渐,光华万物新。新的奋斗时序已经开启,无数劳动者、建设者、创业者砥砺前行的足音,汇聚成协同发展的强大信心。让我们乘着浩荡春风坚定前行,以蛇行千里的劲头,书写出更加壮丽的协同发展新篇章。(天津日报评论员)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方向晨:做服务“国之大者”的工程师

  • 中国救援队伍完成缅甸地震救援任务抵京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一根细细的纱线,一头连着福建首个规模超万亿元的纺织鞋服产业;另一头牵动5位院士的心,带动多项高性能纺织面料技术取得突破,为国内一家锦纶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逾10亿元……
2025-04-10 10:13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利用AI进行违法犯罪、AI数据权属争议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透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看司法机关如何通过积极稳妥审理相关案件,运用法治方式厘清法律边界、做好规制监管、强化司法指引,护航人工智能向上向善。
2025-04-10 10:11
医生身处临床服务、保障人民健康第一线,能切实了解病患需要、诊疗现状、技术进展,也是最容易做创新、出成果的。
2025-04-10 10:07
近日,该所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2025-04-10 03:55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发育、免疫监视及退行性病变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自1919年被发现以来,小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
2025-04-10 03:55
业内有这么一句话:“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 之所以发生如此巨变,离不开一批批农业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其中有个闪亮的名字,人们不会忘记——“中国长绒棉之父”陈顺理。
2025-04-09 09:54
在现代化工中,90%以上的生产过程需要催化剂的参与。 团队研制了世界首套双光束原位透射红外光谱,在催化反应中发现了新机制。
2025-04-09 09:54
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席鹏教授团队联合河北大学高保祥教授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HBimmCue,实现了对线粒体内膜环境的高分辨率、高亮度动态观测。
2025-04-09 09:53
千松坝林场位于河北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成立2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通过推广林草间作、林牧结合等多种模式,完成造林工程逾百万亩。2013年开始,千松坝林场在大滩镇小北沟村荒山上植树造林,生态环境的改善,带动了旅游、餐饮、民宿等发展。
2025-04-09 09:53
润滑材料在飞机的诸多部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如发动机、起落架、舱门、尾翼,以及液压系统等部位都离不开高性能润滑材料的支持。为我国一款重要飞行器研制高性能润滑剂是乔旦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而她也因此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25-04-09 09:50
啃下硬骨头的不是蛮力,而是创新力,思维创新、技术创新是突破极限的关键驱动力 如今,在无垠大海,在广袤荒漠,能源装备今非昔比,能源技术突飞猛进,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更有底气。
2025-04-09 09:47
打开手机刷短视频、通勤路上听播客、睡觉前追微短剧……网络视听已如空气一般,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每一刻。加强对低俗、恶俗、违法内容的监管,严厉打击版权侵权行为,为创作者提供更加安全的创作环境。
2025-04-09 09:46
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需要发挥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作用。推动跨学科、跨地区、产学研协同攻关,凝聚农业科技创新合力,关键在于加快建立协同化农业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2025-04-09 09:44
清明时节,浙江杭州、福建武夷山等地的春茶采摘进入旺季。 在不断拓展下沉寄递服务网络的同时,快递企业还持续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加大对无人机、无人车等智能装备的应用,助力全社会物流成本的有效降低。
2025-04-08 10:03
俗话说:“绿肥种三年,瘦田变肥田。近日,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西南丘陵山区农机与电动装备创新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机器采收装备,解决了这一难题。
2025-04-08 10:03
当前意识研究主要聚焦于在大脑皮层中寻找意识体验的神经相关物,但对脑深部皮层下结构的研究较少(如丘脑)。
2025-04-08 10:01
近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规划遵循世界农业强国建设规律,立足我国国情农情,对农业农村发展谋篇布局。
2025-04-08 09:57
活动中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4.3/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至4.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至5.6‰。
2025-04-08 09:54
在养老服务领域,智能机器人能帮助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目前,一些企业研发的机器人不仅能够帮助老人取快递,还能把老人抱到轮椅上、搀扶老人走路等等,可大大减轻照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2025-04-07 10:03
长江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孕育着超过4300种水生生物,形成了独特且复杂的生态系统。长江生态系统在国土空间生态格局中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2025-04-07 09: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