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之城|敦煌:镶嵌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中国之城|敦煌:镶嵌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来源:新华社2025-02-20 15:53

  新华社兰州2月18日电 题:敦煌:镶嵌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新华社记者姜伟超、张玉洁

  乘飞机从甘肃省会兰州往西飞行约两个小时后,茫茫戈壁上一个绿色小点出现在视线里。随着飞机高度下降,俯瞰下去,一片多边形的绿洲逐渐显现,如一块美丽宝石。

中国之城|敦煌:镶嵌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这是2023年4月25日拍摄的莫高窟窟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出了机场,在合适的季节可以看到,马路两侧是绿油油的冲天白杨,身后护卫着的藤蔓结着饱满的葡萄。直至一条宽阔大河出现在眼前,敦煌主城区的真实模样正式浮现。

中国之城|敦煌:镶嵌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这是2023年6月14日拍摄的敦煌党河风情线(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张晓亮摄)

  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曾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作为一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的规模实际不大,是一个人口不足20万的西北县级小城。小到从地标反弹琵琶雕塑向外辐射的东南西北四条街巷,便构建起城市的基本框架。打车只花起步价,就能在城中随意穿行。

中国之城|敦煌:镶嵌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这是2025年2月12日拍摄的敦煌城市地标——反弹琵琶雕塑。

  新华社发(张晓亮摄)

  漫步街头,一路上探出街面的各种廊檐飞角,有着汉唐气派,它们是车站、酒店和商业街建筑。路边散花飞天挑起路灯,莲花藻井化身地砖,就连拐角处的石墩上都描绘着古波斯风格的纹饰。

中国之城|敦煌:镶嵌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2024年6月7日,游客在莫高窟参观游览。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街道上,独具特色的文化元素无处不在。民宿老板用改良的“三兔共耳”纹样装饰门楣,茶馆的八棱柱竟是莫高窟中心塔柱的微缩版。最多的还是书店和文创店,一家挨着一家,红柳根雕、敦煌乐器、创意工美、飞天泥版画琳琅满目。

中国之城|敦煌:镶嵌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2024年7月22日,游客在敦煌体验“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中国之城|敦煌:镶嵌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2024年9月22日,在敦煌研究院“典范”“高地”建设成果展上,游客借助VR设备沉浸式游览莫高窟第285窟虚拟场景。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仅仅离市中心往南几公里远的地方,敦煌绿洲紧挨着“泉映月而无尘”的月牙泉。走近看,月牙泉像是沙漠的眼睛,一汪碧水荡漾。骆驼在泉水的倒影里低头啜饮,整个城市在眼前恍然间“活”了起来。

中国之城|敦煌:镶嵌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这是2014年11月23日拍摄的敦煌市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雪景(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张晓亮摄)

  从月牙泉继续往南走,身后长长的影子被泉边的细柳条切成斑驳纹理。转过身,突然遇见整片粉红罗布麻花海在暮色中集体静立。一只不知名的小动物掠过苇丛,眼前的一切就像敦煌壁画上的狩猎图走进现实。

中国之城|敦煌:镶嵌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2023年4月25日,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保护团队图像处理人员年海丽在拼接壁画图像。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一座在沙漠中能欣欣向荣的小城,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馈赠。从小城南望,巍巍祁连山上常年戴着雪做的“帽子”,源源不断的冰川融水哺育着这块绿洲。

中国之城|敦煌:镶嵌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2025年2月4日,游客在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骑骆驼游览。

  新华社发(张晓亮摄)

  城里是繁华,城外是大漠戈壁。荒芜和繁华之间,藏着城市规划的密码。

  敦煌的规划者用包括生态保护红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在内的“三区三线”,勾勒出城市发展的边界。从艺术殿堂莫高窟到候鸟乐园西湖湿地,各类限制开发、减少扰动的要求措施,让敦煌保持了宁静,也留住了历史的样子。

中国之城|敦煌:镶嵌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2024年9月4日,游客在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观看球幕电影《梦幻佛宫》。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份节制,令城市的面目自然清新。在敦煌,很难看到超高建筑扰动天际线,土金色、暗红色的外墙颜色与自然甚是和谐。简洁和古朴的审美,也融入了城市的角角落落。

中国之城|敦煌:镶嵌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2024年9月4日,游客在雨后的玉门关遗址区大方盘城游览。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中国之城|敦煌:镶嵌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这是2024年7月16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拍摄的小方盘城。

  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中国之城|敦煌:镶嵌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2024年7月16日,在甘肃省敦煌市玉门关遗址区,两名文保员在巡视汉长城。

  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敦煌又很大。

  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门户,多元文明在敦煌汇聚交融。

中国之城|敦煌:镶嵌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2024年9月20日,演员在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举行期间表演大型情景音画剧《千手千眼》。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如果在敦煌多待几天,人们可以见到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服饰的各国人士,他们或因旅游或因学术会议相聚于此。华灯初上,走进东街的沙州夜市,来自世界各国的友人将装满锁阳咖啡与杏皮水的杯子举过鼻尖碰在一起,让人对“国际化”有切身体会。

中国之城|敦煌:镶嵌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2024年6月7日,前来甘肃调研考察的驻华外交官在敦煌莫高窟九层楼前留影。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敦煌大到古与今只有一步之遥。

中国之城|敦煌:镶嵌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2024年9月21日,与会嘉宾在第七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参观。

  新华社记者 郎兵兵 摄

  自1979年敦煌成为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以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游客来到这座沙漠小城。创意品小店里也常常有外国游客到访,老板甚至总结出了一套“国际审美经验”:日本人爱沙漠,韩国人喜飞天,欧洲人偏好浮雕……

中国之城|敦煌:镶嵌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2024年5月10日,游客在敦煌夜市选购特色旅游工艺品。

  新华社发(张晓亮摄)

  暮色覆盖城市,爬上鸣沙山,落日划过沙丘的棱线,远离喧嚣,闪烁的星光中,整座城却愈发立体形象起来。敦煌的大与小在此刻奇妙地融为一体,古与今、新与旧、快与慢、传统与现代碰撞交融。

中国之城|敦煌:镶嵌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2023年3月16日,游客在敦煌夜市游览。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中国之城|敦煌:镶嵌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2023年4月26日,在敦煌市西关小学,音乐教师罗莉在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合唱团的学生练习合唱敦煌特色歌曲。新华社记者 陈斌摄

中国之城|敦煌:镶嵌在沙漠里的绿宝石

  2022年4月21日,读者在敦煌书局阅读区看书。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这个面积两万多平方公里的沙漠之城,源于大自然神奇的造就,更是人类携手历史创造的珍宝。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举行会谈

  • 习近平会见越南总理范明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借助一种名为SMART-EM(单分子原子分辨率时间分辨电子显微镜)的技术,首次在原子尺度上拍摄了催化反应过程。
2025-04-15 11:02
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马蜂窝发布《中国赏花游报告2025》
2025-04-15 10:46
春天里,田野上,一粒粒良种破土而出、向阳生长,承载起端牢中国饭碗的希望。既为品种权人提供有力保护,又有效规范种业市场,一粒种子伤“芯”被抚平的故事,折射法治对种业发展的有力保障。
2025-04-15 11:00
中国是拥有杜鹃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超过530种。2018年,《毕节市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条例》出台实施,形成对百里杜鹃资源保护“有地方性法规、有特设机构、有专岗人员”的立体化保护机制。
2025-04-15 10:58
从概念验证中心起步,一大批创新项目正培育成熟、投入市场,迈向更加广阔的未来。
2025-04-15 10:49
以耕地保护为例,为扭转黑土地退化趋势,我国自2020年启动实施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
2025-04-14 09:58
北京市、中国科学院发布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设施开放运行报告,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已布局建设37个科技设施,其中16个已向全球开放,包括多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4-14 09:57
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在江苏常熟下线,将用于世界最长高速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施工。
2025-04-14 09:57
志林肚天牛体色以浅红褐色为主,下颚内缘为黑褐色,触角呈暗红褐色。
2025-04-14 09:30
如今,科技小院的科研成果已经推广至山西长子县、榆社县等地,形成了“垃圾分类先行、农用酵素开花、有机合作结果”的发展路径。
2025-04-14 09:28
经监测,截至2024年年底,青海湖裸鲤资源蕴藏量达12.75万吨,较2023年增加0.72万吨,增长5.98%,较2002年保护初期增长49倍;
2025-04-11 03:45
中央气象台预计,4月11日至12日,随着新一股较强冷空气东移南下,我国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强风、降温、沙尘天气,华北将出现历史同期罕见持续性大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地区东部将出现暴雪,南方将出现今年以来最强风雹天气。
2025-04-11 10:23
我国科学家利用嫦娥六号采回的月球背面样品,首次获得月球背面月幔的水含量小于2微克/克,为认识月幔水的时空演化提供了关键约束。
2025-04-11 03:45
自然资源部10日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高纯石英矿成为我国第174号新矿种。据悉,这一矿种于2020年至2021年被发现,
2025-04-11 03:45
为实现长期心电智能监测,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无运动束缚的动态12导联心电系统(以下简称“MU-DCG系统”),实现了无感化佩戴、抗运动伪影以及低功耗原位实时信号处理的优势集成。
2025-04-11 03:45
一根细细的纱线,一头连着福建首个规模超万亿元的纺织鞋服产业;另一头牵动5位院士的心,带动多项高性能纺织面料技术取得突破,为国内一家锦纶龙头企业及上下游企业新增产值逾10亿元……
2025-04-10 10:13
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在赋能千行百业、助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利用AI进行违法犯罪、AI数据权属争议等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透过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司法案例,看司法机关如何通过积极稳妥审理相关案件,运用法治方式厘清法律边界、做好规制监管、强化司法指引,护航人工智能向上向善。
2025-04-10 10:11
医生身处临床服务、保障人民健康第一线,能切实了解病患需要、诊疗现状、技术进展,也是最容易做创新、出成果的。
2025-04-10 10:07
近日,该所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首次实现对流动水体中高风险抗生素、农药残留等新发污染物的实时、在线、动态监测。
2025-04-10 03:55
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中,小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发育、免疫监视及退行性病变等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自1919年被发现以来,小胶质细胞一直被认为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内部。
2025-04-10 03: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