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新春走基层丨石榴巷里的除夕
首页> 地方频道> 社会 > 正文

新春走基层丨石榴巷里的除夕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2025-01-29 09:07

  1月28日,除夕。

  石榴巷里热闹非凡。男女老少,各族家庭成员们早早便忙碌起来,在巷口的拱门上挂好红灯笼,家家户户贴上春联和福字。

  石榴巷全长800多米,住着18户人家,它是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最有名气的一条巷道。

  “石榴巷里有没有石榴?”

  “没有!”

  “那这里有什么?”

  “有红石榴一样的真心。”

  每当有人问及石榴巷时,这里的村民总是这样自豪又笃定地回答。

  达西村也不简单,它揽获了“全国小康建设明星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南疆第一村”等诸多荣誉。

  1月28日,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石榴巷。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杜建辉摄

  在村民石树文家,点心、糖果摆满了餐桌,女人们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在一声声“上菜喽!”的吆喝声中,胡辣羊蹄、爆炒牛肚、蒜蓉扇贝、香酥带鱼和蘑菇大盘鸡等菜肴逐一上桌。

  “今天,我们一起过春节,祝福各位兄弟姐妹身体健康,我们永远是一家人,石榴花岁岁盛开。”61岁的老周率先举杯,饱含深情地开启了当天年夜饭的祝福。

  阿不力克木·木沙、吐尔逊·司马衣、石树文等其他村民也你一言我一语,有人回顾过去一年石榴巷的变化,感慨发展带来的喜悦,有人展望新岁,畅聊未来的打算。

  18个家庭,72位村民,6年来,每年春节一起吃年夜饭的传统从未间断。共品佳肴、互道祝福,生活在石榴巷的人们,邻里之间还有一个共同的约定:不管大人小孩,把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爱管闲事又很有威望的老周,名叫周金山,他在石榴巷出生长大,对村里的各项惠民政策、村民补贴都了如指掌,他常给村民答疑解惑,外界一有新鲜事,他就迫不及待地分享给邻里。遇上谁有难处,他更是二话不说,撸起袖子就帮忙。

  “石榴巷里有9户维吾尔族家庭,9户汉族家庭,不分你我。”老周说,他教邻居阿不力克木·木沙种植技术、鼓励他购买收割机、承包土地。

  1月28日,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石榴巷的村民在石树文家欢聚。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杜建辉摄

  阿不力克木去年赚了60万元,大家都来讨教致富秘诀,“我家250平方米的小二楼和3辆车,都是老周传帮带的结果。这些年,不管是种地还是买设备投资,我都要请教他,我俩天天串门,亲如兄弟。”

  阿不力克木得知石树文家300亩果树,由于管理和技术欠佳出现枯死,第一时间组织石榴巷的人,一起到果园帮忙修剪病枝;得知村里两名残疾人需要轮椅,他立刻买了送过去。

  “我们巷子里的村民家从来不锁门,不管遇到啥困难,大家都会拧成一股绳。”石树文说。

  记者看到,在石榴巷每家门的标识牌上写着:无私大爱之家、自主创业之家、科技致富之家……

  “这些年,巷子里的人经常买我家的驴奶,还发朋友圈帮忙宣传,生活在这样的大家庭里,我心里暖,干啥都有劲!”养驴专业户吐尔逊·司马衣说,多年来“有馕掰开了一起吃”在石榴巷里已经成为一种传统。

  1月28日,尉犁县兴平镇达西村石榴巷,村民周金山(右一)给吐尔逊·司马衣夫妇讲解春联的美好寓意。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杜建辉摄

  如今,达西村人均收入3.92万元,村里的厂子多了,商铺多了,牛羊多了,团结友爱的氛围更浓了,全村500多户村民,有318户村民结成民族团结对子。

  “我们这里没有石榴,但有比石榴籽还宝贵的人心……”吐尔逊说着弹起了吉他,石榴巷里传出阵阵响亮的合唱: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白素君 杜建辉

[ 责编:宫辞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清洁能源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 春到沙湖迎客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北京举办,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其中将举办碳达峰碳中和科技、世界绿色设计等论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2025-03-28 03:30
日前,我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沧渊号”成功下线,将承担世界最长公路水下盾构隧道——海太长江隧道工程左线掘进任务。大海古称“沧渊”,海太长江隧道横跨长江入海口,全长39.07公里,其中过江隧道长11.185公里,最大埋深超75米,计划于2028年建成。“沧渊号”开挖直径达16.66米,整机总长176米,总重量超5650吨,再创国产超大直径盾构机新纪录。
2025-03-28 04:00
3月27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正式宣布启动带光联调,这标志着HEPS装置建设进入冲刺阶段。HEPS是设计亮度世界最高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也是我国第一台高能量同步辐射光源。截至2025年1月,经过多轮束流调试,HEPS储存环束流强度达到40毫安以上,发射度降低到93皮米弧度。
2025-03-28 04:00
3月27日,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主题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在北京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拉开帷幕。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名嘉宾齐聚一堂,共议前沿科技趋势、共享创新思想、共谋发展机遇。
2025-03-28 03:30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9项标准修改单。截至目前,我国已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60项,包含2万多项指标,涵盖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
2025-03-28 04:00
记者日前获悉,自去年10月全球洲际间断分布的5种崖柏属植物全部落户重庆市开州区崖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库以来,科研团队已成功繁育崖柏实生苗30万株,崖柏扦插苗20万株,
2025-03-27 04:00
职业技能培训对劳动者提技增收、缓解就业矛盾意义重大。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2024年印发《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要求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2025-03-27 05:10
长期以来,天气预报主要依赖于传统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型。随着AI技术的突破,气象领域开始应用AI技术提高天气预报以及气候预测水平。2023年,《科学》杂志将“AI辅助天气预报的发展”评为世界科学十大进展,同年我国主导的AI大模型在精细化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更被评为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首。这些里程碑既展现了大气科学与AI融合的潜力,也为应对极端天气和防灾减灾创造了新机遇。
2025-03-27 05:10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并被应用到各行各业,从根本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人工智能的发展越快,公众的期待与担忧越是急剧上升。如何平衡推进人工智能应用与治理,如何缩小科技发展带来的数字鸿沟,成为今年论坛上嘉宾热议的焦点之一。
2025-03-27 05:10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关键点,通过标识提醒用户辨别虚假信息,明确相关服务主体的标识责任义务,规范内容制作、传播各环节标识行为,将于2025年9月1日起施行。如何让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亮明身份”,不再“真假难辨”?如何破解人工智能安全治理难题?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2025-03-27 05:10
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蔓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必须面对的共同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预计2050年全球60岁以上人口数量将达21亿,其中包括4.26亿80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养老领域,养老机器人不仅可以减轻社会和家庭照料老年人的负担,还可支持老年人享受高质量的居家生活,因此智能养老机器人正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技术手段。
2025-03-27 05:10
目前,中国电信积极探索中央企业和国家科研院所的深度合作范式,打通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通道,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发展。
2025-03-26 10:28
至此,中国空间站舱外航天服已经圆满保障空间站任务以来的19次出舱活动,使用年限次数超出“3年15次”的寿命设计指标。
2025-03-26 10:27
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加速“出海”“出圈”,让更多澳大利亚华商和杨东东一样,开始将目光瞄准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积极寻找投资机会。
2025-03-26 10:2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旅需求正从“看山看水看风景”向“品文品魂品生活”转变。比如,逛博物馆,青铜器的精美纹饰固然能够吸引人的兴趣,但观众更希望了解青铜器纹饰背后的礼制密码;去故宫旅游,飞檐斗拱彰显的传统建筑之美固然让人欣喜,但榫卯结构背后的“天人合一”哲学更引人深思。山水器物背后的文化密码,具有一定的隐匿性,不易被直接观察和理解,而数智技术为游客了解这些文化密码提供了一把钥匙。
2025-03-26 04:45
记者从25日召开的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媒体通气会上获悉,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持续深化中央企业“人工智能+”专项行动,着力提升中央企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截至目前,中央企业在工业制造、能源电力、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布局应用人工智能,科研、生产、客服等方面降本增效明显。
2025-03-26 04:45
25日,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以下简称“细胞谱系设施”)在广东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启动建设。这一设施是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5-03-26 03:45
1956年,27岁的林皋带领年轻教师和同学们从零开始,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激振和测振仪器设备,在我国率先开展大坝抗震试验。
2025-03-25 09:10
2024年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比上年增长1.3%。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方面,《报告》指出,推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2025-03-25 09:09
在应用数学中心,来自东南大学通信、网络安全、电子、医学、制药等约10个学科的科研团队经常汇聚一堂,寻找交叉融合的合作点。
2025-03-25 09: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