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2025年高考报名陆续开启 多地要求严格资格审查
首页> 地方频道> 教育 > 正文

2025年高考报名陆续开启 多地要求严格资格审查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4-10-16 03:07

  中新网北京10月15日电 近期,北京、上海、湖南、安徽、福建、广西等多地陆续开启2025年高考报名。其中,多地明确从2025年起取消高考补报名,多地要求严格资格审查、严防“高考移民”。

  高考报名工作陆续开启

  湖南、河北取消高考补报名

  按照往年惯例,高考报名多于10月至11月展开。可以注意到,今年的高考报名时间集中于10月中下旬、11月上旬。

  如上海2025年高考网上报名信息采集的时间安排在10月14日至17日(每天8:00至21:00)、10月18日(8:00至16:00)。

  湖南2025年高考报名信息填报和缴费时间统一安排在10月16日至31日(不含双休日)。

  江西省2025年普通高考网上报名时间为11月1日9:00—7日17:00。河南省2025年高考网上报名信息采集时间,艺术类为10月28日9:00至11月1日17:00;非艺术类为11月4日9:00至11月16日17:00。

  值得注意的是,湖南明确,从2025年起取消高考补报名。所有考生必须在全省安排的统一时间内完成报名信息填报和缴纳报名费等报名程序,逾期不再受理。河北也提出,报名结束后不再安排补报名。

  8省份新高考将落地

  实行“3+1+2”模式

  近年来,全国29个省份已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第五批8省份,包括山西、内蒙古、河南、四川、云南、陕西、青海、宁夏在内的新高考将于2025年落地。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发布《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报名提醒》。其中提到,2025年起,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秋季统考(含少年班、特殊拔尖人才选拔试点等)实行“3+1+2”模式,由统一高考科目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组成。

  其中,“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科,所有考生必考;“1”和“2”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且只能选择其中1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科目中选择2科,且只能选择其中2科。

  严格资格审查

  严防“高考移民”

  在多地公布的相关文件中,均对报考资格作出明确规定,并要求严格资格审查,严肃报考工作纪律。

  广东要求,严格学籍和实际就读情况审核,严防“高考移民”,加强考生加分和优先录取资格审核。凡属弄虚作假或以高考为目的非法迁移入户的,一律取消其高考报名资格。对弄虚作假骗取加分和优先录取资格的,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福建则提出,严格资格审查。严格高中学籍管理,严禁空挂学籍、人籍分离、违规招生、违规借读等行为,采取有效措施标本兼治“高考移民”,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获取高考资格的“高考移民”行为。

  此外,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提醒,一般各省报名类型包括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高职分类考试等;还有一些特殊类型招生,如强基计划、专项计划、定向培养、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提前单独招生等。考生报名时需注意自己的报名类别,认真阅读相关规定,按要求填报相应选项,以免错漏。(完)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抵达阿斯塔纳出席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

  • 上海举行2025年高校招生志愿填报现场咨询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近日,我国在光晶格钟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计量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计量学》,审稿人认为:“国家授时中心最新研制的锶光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第二小的不确定度光钟。
2025-06-17 10:02
荷兰奈梅亨拉德布德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分析数千万次模拟生成的合成数据,成功训练出能解析黑洞奥秘的神经网络。
2025-06-17 09:56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历经十余年攻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打造出“抗衰老版”间充质祖细胞。研究发现,这种抗衰老细胞之所以这么厉害,关键在于它们能释放一种叫“外泌体”的小囊泡。
2025-06-17 09:52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2025-06-16 09:55
可仅通过一个人的呼吸模式识别其身份,准确率高达96.8%。不仅如此,鼻部呼吸的这些“指纹”还能揭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2025-06-16 09:52
2023年5月,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文物领域核技术应用与装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获批。
2025-06-16 09:50
6月14日,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内,经重水堆辐照过后的钇-90玻璃微球顺利出堆,经检测,该批钇-90玻璃微球比活度等参数满足设计需求。
2025-06-16 09:50
新农人之“新”,不仅是身份上的“新来”之意,更在于他们的技能、理念、思维之新。
2025-06-16 09:49
2025年3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验收,建成了国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
2025-06-13 09:45
前不久,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擂台赛引发了全球关注。
2025-06-13 09:44
系外行星大气研究对理解行星形成、演化和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13 09:38
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受5月31日太阳爆发活动影响,北京时间6月1日14时至2日14时,先后出现了6小时特大地磁暴。
2025-06-13 09:37
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取得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首次记录了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
2025-06-13 09:35
“如果你是一名文科生,将有机会学习数学和计算机,将来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生”,这是不久前,复旦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布会上传出的消息。
2025-06-12 18:17
一种新的神经细胞网络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025-06-12 09:52
这一机器人仿生手灵感源于人类手部的生物智慧。
2025-06-12 09:46
冬虫夏草学名叫“中华线虫草”,其实是一种寄生蝙蝠蛾幼虫的真菌。线虫草在白垩纪就已经寄生蚂蚁的基干类群,学会了“操控蚂蚁”,而这类寄生蚂蚁的线虫草,正是如今最繁盛的一支。
2025-06-12 09:43
来自NASA的3位科学家分析了2020—2024年间坠落地球的523颗“星链”卫星在不同太阳活动水平的轨道变化。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很多科学家担心“星链”卫星可能会以人们尚不了解的方式破坏大气层。
2025-06-12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