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让内蒙古“粮仓肉库”更丰盈——亮丽北疆 奋进通辽系列报道之一
首页> 地方频道> 经济 > 正文

让内蒙古“粮仓肉库”更丰盈——亮丽北疆 奋进通辽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通达融媒2024-09-26 01:11

  开栏的话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内蒙古通辽市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

  75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通辽市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辉煌成就。本报即日起开设《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专栏,全面展示通辽市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成就和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展现全市上下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通辽新篇章的生动实践。

  75载栉风沐雨,75载春华秋实。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牧业是固国富民的战略产业。75年来,通辽市农牧业走过辉煌发展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不断“升级”的农牧业大市正向着农牧业强市迈出铿锵步伐。

  种好“通辽粮” 丰盛“中国碗”

  金秋九月,通辽大地田畴似锦、大地流金,处处是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在开鲁县小街基镇先锋村的耐密宜机收玉米新品种选育及高产耐密植精准调控技术与推广示范区,无人机正在进行飞防作业。看着丰收在望的玉米,村民刘建强感慨不已:“现在种地采用的是密植技术,亩株数达到6500株左右,产量比原先提高百分之五十以上。”

让内蒙古“粮仓肉库”更丰盈——亮丽北疆 奋进通辽系列报道之一

  通辽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素有“内蒙古粮仓”的美誉。在国家项目的支持下,通辽市玉米小面积示范田最高产量1439.40公斤/亩,千亩方最高产量1246.65公斤/亩,万亩片最高产量1183.47公斤/亩,分别创造了东北春玉米和自治区小面积、千亩方和万亩片最高单产纪录。

  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的重大责任,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建高标、强科技、重服务、提单产、扩总量,持续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多年来粮食产量稳定在180亿斤以上。2023年,全市粮食产量达到189亿斤,占全区总量的23.88%、全国的1.36%。其中,玉米产量181.9亿斤,占全区的28.6%、全国的3.1%。2024年,全市推广玉米密植高产水肥一体化面积661万亩。

让内蒙古“粮仓肉库”更丰盈——亮丽北疆 奋进通辽系列报道之一

  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通辽市始终坚持调结构、促转型,全力推动粮食单产再提高,高质量打造“内蒙古粮仓”,让“中国碗”装上更多“通辽粮”。

  通辽肉牛好 通辽好牛肉

  日前,第十七届(2024)牛业发展大会在通辽举行。来自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委厅局、兄弟省区市、国内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的领导,国内的肉牛产业专家学者、行业协会负责人和有关企业家代表齐聚一堂,共襄中国牛业发展盛举、共话中国牛业振兴盛事。

让内蒙古“粮仓肉库”更丰盈——亮丽北疆 奋进通辽系列报道之一

  通辽市是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输出基地,有着“中国草原肉牛之都”的美誉,发展肉牛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资源优势。通辽市坚持世界眼光、地区优势,将肉牛产业作为全市主导产业来抓,量质并举、速效并重,举全市之力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据行业统计,2023年,全市牛存栏达385.8万头、出栏140万头、牛肉产量2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04%、11.37%、13.36%,种质资源、养殖规模、交易数量、品牌价值等各项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地级市前列,“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在持续抓好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行动计划(2022—2025年)》《扶持政策》落地见效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考察调研,印发了《2023年通辽市推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通辽市2024年全面建设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行动方案》,明确了任务目标和主要工作,方案配套10个子方案,形成“1+10”肉牛产业年度工作体系。

让内蒙古“粮仓肉库”更丰盈——亮丽北疆 奋进通辽系列报道之一

  加大投入力度,多渠道整合投入涉农项目资金9.65亿元,形成政策叠加效应。强化金融支撑,全市“惠农e贷”“肉牛创业贷”等肉牛产业融资产品近40种,肉牛产业贷款余额231.9亿元,同比增长25.2%,增速高于全市贷款增速10.5个百分点,有力推动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品牌是农牧业发展的核心标志,是发展现代农牧业的重要引擎。在2023年7月召开的中国·通辽区域品牌联合发布会暨招商推介大会上,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通辽农品”正式亮相。品牌广告语为“生态通辽、绿色农品”,表达了通辽农畜产品通过“通达辽阔”的道路通往千家万户的美好愿景。

让内蒙古“粮仓肉库”更丰盈——亮丽北疆 奋进通辽系列报道之一

  千里沃野,叠翠流金,“粮仓”更实,“肉库”更足。通辽市将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和粮食安全抓在手上、放在心上,加快推进农牧业现代化建设,持续提升重要农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让“中国碗”里的“通辽粮”分量更重成色更足。

  作者 杨永娜 图片 张启民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子午工程二期通过国家验收

  •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通过国家验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先优化人员分工,过去按天计工时,改为了以量计价,鼓励村民优化流程,提高效率,用人成本降低了20%。
2025-03-19 10:19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
2025-03-19 10:15
首次揭示了植物新型广谱抗病天然产物——芥酸酰胺及其抗病机制和化学防御策略,对于开发新型绿色无害农药、减少细菌病害、保证植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25-03-19 10:14
包括加快人工智能(AI)大模型迭代升级、推出AI应用新产品、加快开源步伐等,进一步竞速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赛道,优化人工智能落地应用体验。
2025-03-18 09:13
上海、浙江、广东、四川等地中小学也在积极开发人工智能教育资源、构建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并已取得一定成效。
2025-03-18 09:13
日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及合作者在重离子治癌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5-03-18 01:55
日前,记者从江西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湖北博得生态中心科研团队在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一个蜘蛛新种——官山伪遁蛛。
2025-03-18 01: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