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西藏: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雪域高原学生心中 | 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首页> 地方频道> 教育 > 正文

西藏: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雪域高原学生心中 | 各地教育成就巡礼

来源:微言教育2024-08-27 17:26

  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党中央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殷切期盼的“国之大者”。教育系统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奋力书写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新篇章。日前,教育部新媒体矩阵推出“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专栏,展示教育系统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生动实践。

  今天,“奋进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专栏之“各地教育成就巡礼”系列,通过一个视频、一组大图、一篇报道介绍西藏如何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视频带你看

  组图带你看

  西藏自治区教科院组织优秀教师团队赴薄弱学校、高海拔学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图为示范课教学现场。

  广东省佛山市江义中学西藏班师生音乐课场景。

  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尼玛江热乡小学学生在智慧教室上课。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在校园演奏民乐。

  西藏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全区主题教研活动,活动全程通过西藏教育珠峰旗云平台直播。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第十幼儿园幼儿在户外创作美术作品。

  均为西藏自治区教育厅供图

  报道带你看

  西藏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

  把爱我中华的种子

  埋入雪域高原学生心中

  在西藏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教学楼前,一个大大的中国结图案醒目地镶嵌在地面上。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藏教育工作,指出“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强调“要重视加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全过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这为做好新时代西藏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西藏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凝心铸魂、固本强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突出鲜明主线

  扎实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西藏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纳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和协同创新中心及自治区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西藏学生读本》,设立“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题40项,开展各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教学展示评比活动,持续深化爱我中华“播种”行动,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396所、示范班级399个、示范宿舍391个、模范个人399人,评选全区学校基层党组织示范点49个。

  阿里地区孔繁森小学学生次旦卓嘎在参加完自治区第二届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大赛总决赛后激动地说:“作为新时代的西藏少年,应该努力学习,争做民族团结小使者。”

  武汉西藏中学学生旦增扎西通过近期课程思政的学习,这样谈自己的收获:“通过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我们知道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各民族只有团结奋进才能让国家繁荣富强。”

  课堂是开展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西藏不断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体系,引导教师通过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提高教学实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中。

  聚焦培根铸魂

  全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西藏全面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基本用语用字的法定要求,在全国民族地区率先实现国家统编教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教材使用全覆盖,率先推进中职学校起始年级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高校统一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课程覆盖率和教材使用率均居全国前列。把“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纳入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加强学前普通话教育。每年2000多名教师参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素养提升培训。1142所学校完成语言文字达标建设及考核验收,80所学校创建为国家级、自治区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实施中华经典诵读进校园工程,举办全区大中小学“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和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少年主题展馆开馆,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青少年心灵。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教材处处长杨爱华介绍:“近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学校的推广和普及效果特别明显,幼儿进入小学前能够说流利的普通话,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显著提升,中学生语文成绩稳步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

  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基教处处长尼平介绍:“西藏在国家统编教材使用过程中,起步非常稳,师生适应快,使用效果好,有力推进了西藏教育高质量发展。”

  拉萨市堆龙德庆区第四小学学生贡尕尼玛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少年主题展馆的首批兼职讲解员,她立志要让更多的人聆听到感人肺腑的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故事。

  七十年,跨越上千年。

  半个多世纪以来,西藏发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最生动鲜活的教育资源。

  围绕促进“三交”

  深入推进各族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西藏班办学39年来,累计招生16.4万人,培养输送6.8万余名中专以上各级各类人才,目前招生规模已达近万人,为推动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作出了积极贡献。教育援藏工作深入推进,基础教育“组团式”对口支援,职业教育“集团式”对口支援,高等教育“团队式”对口支援,17个支援省市、34所支援高校尽我所能、服务“西藏所需”,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选派各类人才7993人进藏工作,促进144所西藏学校与援藏省市469所学校结对,为各族师生架起交往交流交融的桥梁。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到区外就业创业,非西藏生源高校毕业生到西藏就业创业,各族青少年生动实践着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在西藏班培养的一大批优秀人才中,涌现出了“全国最美乡村教师”“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格桑德吉、西藏第一个外科医学博士格桑顿珠、西藏水源守护者黄香等先进典型。格桑顿珠常说:“作为西藏班培养的学生,我们内心深深感恩党和国家这一政策创举,不仅为西藏培养了高素质人才,更重要的是圆了千千万万高原孩子的求学梦,既改变了我们的命运,也改变了我们的家庭,从而改变了西藏的面貌。”

  着眼凝聚人心

  不断夯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物质基础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西藏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建立了全学段的学生资助体系。近年来,财政教育投入均超过了300亿元;目前,教育“三包”年生均经费标准达到5620元(含营养改善计划1000元);学生资助政策达到40项,实现各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农牧民子女高考录取率达76%以上。实施高海拔学校供暖工程,实现供暖全覆盖。西藏教育持续稳定安全,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2023年,西藏共有学校3472所,区内外在校生95.91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0.43%、97.78%、91.22%和57.62%。

  拉萨阿里河北完全中学学生德吉巴姆在参加全国学宪法讲宪法比赛时有感而发:“我有很多牧区的朋友,他们也都在西藏不同的学校里免费接受教育,通过异地办学,让我们牧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城区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我一样的一批又一批的牧区孩子是多么的幸运。”

  拉萨江苏实验中学学生达瓦拉姆说:“我初中就读于拉萨北京实验中学,现在又在拉萨江苏实验中学读高中,这两所学校不仅漂亮整洁,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等一应俱全,教室里还有各种信息化教学设备,去年每间教室还通了暖气。我们享受着‘三包’政策,学费、食宿全部免费,学校的食堂不仅比家里的饭菜丰富,还更美味。这一切都离不开党的领导,感党恩,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是我们对党最好的报答。”

  70多年沧桑巨变,西藏教育实现了华丽的转身。从曾经的帐篷学校到现在的现代化教学楼,从师资匮乏到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从过去的“没学上”到现在的“能上学”“上好学”……西藏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西藏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任务,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为西藏确定的“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努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切实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凝心聚力建设教育强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文字 | 韩秀梅

  来源 | 《中国教育报》、育见新闻视频号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建德:“以花为媒” 打造春日消费新场景

  • 乌鲁木齐社区文化丰富居民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