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华社广州8月18日电(记者徐弘毅)在大街上,在列车里,在危急时……无论何时何地,只要遇到有人紧急求医,人群中的医生总会挺身而出,毅然伸出援手。今年以来,身怀仁心仁术的医生们屡屡响应群众求助,挽救宝贵生命,彰显医者大爱。
挺身而出响应呼叫
8月1日傍晚六时许,在从广州东站开往南平市站的D2318次列车上,一阵急促的广播打破了车厢内的宁静:“现在有旅客突发疾病,请医务工作者听到广播后到4号车厢帮忙救援!”
车上,正在休年假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ICU医生徐榕咛,被丈夫从瞌睡中轻拍叫醒。得知广播寻医后,她快步来到患者所在车厢。
徐榕咛表明医生身份后,周围热心乘客说,患者1小时前低血糖,“喝了糖水就好些了,但是刚才一起来又摔倒。”
仔细观察后,徐榕咛判断情况并不简单:患者嘴巴歪斜,左侧鼻唇沟变浅,而且伸舌左偏,左侧肢体麻木、乏力。虽然意识清醒,但吐字不清,边饮水边流涎。
“他中风了,需要尽快送医。”徐榕咛说,脑卒中有非常高的致残、致死率,由于车上无法进行影像学检查,难以明确病情。“麻烦联系有卒中中心的医院,走绿色通道,尽快开通血管。”她对列车长说。
患者一度不愿提前下车就医,徐榕咛一边安抚患者,一边为患者测量血压,帮助对方保持呼吸道通畅,最终成功在最近的漳州站将患者送上120救护车,当晚便进行了手术。
突发脑梗乘客家属事后向广州12345热线表扬徐榕咛医生。新华社发
4天后,徐榕咛接到患者家属来电,患者的堂哥告诉她,由于送医及时,弟弟脑梗恢复良好。“我也是一名医生,非常清楚及时就医的重要性,感谢徐榕咛医生的帮助。”对方说。
“你别客气,我相信任何一名医生遇到这种情况都会第一时间救人。”徐榕咛说,“你也是医生,你应该明白。”
及时伸出一双援手
医者仁心,就是在危急时刻伸出援手。至今近三个月过去,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体检中心主任冯智毅每当路过珠江大桥,常会想起那个救人的下午。
5月23日,冯智毅在下班后驾车途径珠江大桥遭遇拥堵,他随后得知前方有一个27岁的男子意图跳江,警方正在现场处置。
眼看男子情绪激动,有多次心理救助经验的冯智毅主动上前,向警察表明自己是医生,可提供帮助。获得警方授权后,他开始尝试跟小伙子搭话,逐渐接近对方。
在沟通中,冯智毅了解到对方因为感情问题一时想不开,于是运用沟通技巧耐心开导。攀谈约半个小时后,对方打消了轻生念头,被众人合力救下。
之后,冯智毅又陪同小伙子在派出所等待家属到来,两人边等边聊,对方也渐渐敞开心扉。“假设当时有另一个你,看到想要轻生的自己,你会说什么话,把他劝回来?”冯智毅提出的这个问题,让小伙子思索良久。
“医生,以后要是再想不开,我就会提醒自己打消轻生的念头,谢谢您。”对方说。
这不是冯智毅第一次劝说轻生人员。自从2007年接受专业心理咨询培训后,冯智毅至今已在不同场合成功劝说3人打消轻生念头,这次是第四例救助。“能帮助一个人重拾生活的勇气,让他好好活着,这种成就感和我在医院治病救人是一样的。”他说。
争分夺秒全力施救
作为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一名麻醉科医生,心肺复苏是张睿最熟悉的基本技能。几个月前在晨跑中的一次紧急施救,让他对医者使命有了更深体会。
3月23日周六上午,张睿把女儿送到广州天河体育中心上体能课以后,自己正准备在附近跑个步时,忽然看见前方跑道上有一位跑者倒在地上,四周已经围上了人。
他上前看到,倒地的是一位约50岁的中年男子,面色苍白、嘴唇发青。张睿立即表明医生身份,并请围观人群有序散开,为抢救腾出必要的空间。
“朋友,你还好吗?你能听到吗?”见男子对问话没有反应,并且触诊颈动脉无搏动,张睿立刻开始为他实施心肺复苏。
张睿为心脏骤停男子实施心肺复苏。新华社发
“心脏骤停后的‘黄金4分钟’抢救期非常重要,否则可能因为缺血出现不可逆转的脑损伤。”张睿说。在场的保安很快也取来了AED设备,张睿果断对患者进行电击除颤,并继续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此时,另一名身为医生的跑友也过来帮忙,在两人配合下,男子逐渐恢复心跳和意识,随后被救护车送往医院。“患者后来接受了心脏支架手术,如今已经康复出院了。”张睿说。
女儿下课后,看到迎面走来的爸爸满身大汗、面露疲惫,不禁感到疑惑。“刚才有个伯伯晕倒,心脏停了,我给他抢救回来了。”张睿淡淡一笑告诉女儿。
“看来,以后去哪里都得把老爸带上,这样比较安全。”这个13岁的姑娘感叹道。让张睿更加欣慰的是,今年暑假,女儿也报名参加了一个包含急救培训的志愿者活动,回家后还主动分享新学到的急救知识。
“这也许就是见义勇为的分量,它不只在于救人一命,而且还会潜移默化鼓励更多人去帮助别人。”张睿说,“作为医生,只要自己的医疗技能有用得上的地方,都会义不容辞,救死扶伤是我们的天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