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为何越来越多大学生毕业后“反向”读职校?
首页> 地方频道> 教育 > 正文

为何越来越多大学生毕业后“反向”读职校?

来源:工人日报2024-07-29 08:51

  为何越来越多大学生毕业后“反向”读职校?

  有企业表示,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复合型人才,是市场紧缺的专业人才

  阅读提示

  如今,不少有着本科学历的人,以更加务实和前瞻性的思维“反向”读职校,通过掌握一门手艺为自己开辟一条职业新路径,在不同的赛道感受精彩的人生。

  选择山东省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之前,陈愉聪有些忐忑,这其中既有面对世俗观念的压力,更有对未来的不确定。

  经历过就业的坎坷,希望借助“回炉”,拥有“本科学历+技能证书”双配置,从而提高职场竞争力,是陈愉聪报考大学生技师班的主要原因。

  记者采访发现,和陈愉聪一样“放下身段”,以更加务实和前瞻性的思维,到职业院校“回炉”的人还有不少。他们通过掌握一门手艺,为自己开辟一条职业新路径,在不同的赛道感受精彩的人生。

  迷茫中的务实选择

  2023年,陈愉聪还是聊城大学本科化学专业的在校生。按惯例,大四这年需要参与社会实践,陈愉聪的实习单位是青岛市即墨区一家化工企业,岗位是注塑工艺调试。

  几个月的实习经历,让陈愉聪对职业从充满期待变得有些迷茫。“大学学的是理论知识,从事车间技术工作,优势并不明显。”令陈愉聪焦虑的是,注塑工艺调试的技术含量不高,职业前景一般。

  毕业季来临时,陈愉聪应聘过程不太顺利。“我既不是研究生学历,又不是985、211学校毕业,也尝试过应聘技术岗位,可与技校毕业的学生相比,又缺少实操能力。”

  踌躇迷茫之际,陈愉聪得知青岛市技师学院大学生技师班的招生信息。“学制两年”“对口就业”“工匠人才的晋升通道”,这些关键词吸引着陈愉聪,但父母反对的声音给他带来了压力。“他们很不理解,也怕亲戚朋友笑话。”

  尽管如此,陈愉聪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去大学生技师班“再造”。新生报到当天,班里20多名同学,除了两人是技师学院本部直升的学生,其他多是求职不顺或职业发展受挫的本科毕业生,年龄最大的34岁,陈愉聪既欣喜遇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又惊讶于大家对于“回炉”的接受程度。

  “时代在变,大家的观念和选择也在与时俱进。”这是陈愉聪与同学交流之后的感受。

  该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徐丕兵坦言,技师班的受欢迎程度确实超出预期,开办15年来,有300余人报名,其中本科学历100余人。选择技师班的学生从事过办公室文职、房屋中介、外卖送餐等行当,经历过社会“锤炼”的他们,对于职业规划和就业有着理性的判断,所以更务实地选择掌握一门技术,通过技能成长的路径实现职业价值。

  发现优势与短板

  从大学到职校,陈愉聪感受到了明显的“水土不服”,尤其是从“动脑”到“动手”的切换。“过去十几年的学习经历,我们都是伏案苦读,现在的课程需要大量的动手实操,刚开始明显不在状态。”

  “不少人存在不好意思动手、不愿意动手的情况。”带过数届技师班的徐丕兵发现,入学初期的实践课,大家经常不得要领,且缺少工艺操作的规范性。相比之下,技师学院本部直升的学生有着明显优势。

  不过,在初中即进入技师学院的王晓林看来,“大学生同学”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学习能力可以弥补短暂的实操不足。

  “开学初期,是我们带着他们动手,可随着理论知识的深入,他们的能力开始凸显,又变成了他们辅导我们。”20岁的王晓林说,升入技师班以后,“大学生同学”丰富的阅历和学习能力成为他宝贵的营养。

  “大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实高一些。”徐丕兵表示,自己与许多任课老师时常在大学生技师班课堂上被“问懵”,这种在课堂上思维碰撞的感觉,是在普通班里很少出现的。

  对此,青岛技师学院做了诸多调整和教研探索,比如实行20人的小班制管理,制定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选择固定的教师团队专门从事大学生技师班的教学任务,还将原本6年需要掌握的课程“解构、重构、耦合”成6门综合课程,实现多课程、多工艺、多工种的融合。

  每天大量的画图、实操练习,让陈愉聪从最初的无从下手变为了享受技术带来的成就感。从原来画一张图纸需要半小时,到现在15分钟。一个学期,陈愉聪画满了18本电路图,通过动手解决设备电路问题,让他深刻体会到,理论与技术技能协同配合,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拓展新的职业空间

  记者了解到,不仅在山东,广东、四川等地也有一些职业院校招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生。据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统计,近两年,学院招收“回炉”考取技术技能证书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累计超过150人,培训方向主要是心理咨询师、公共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等。多名毕业生表示,技能学习可以给他们的职业生涯拓展新空间。

  大学生“回炉”读职校的经历,除了帮助他们掌握一门技术,更多的是坚定了职业选择,刷新了过往保守的认知——在现代化智能车间,为一线作业人员提供技术指导,走技能发展之路,这是一条符合趋势且有希望的赛道。

  青岛鸿普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已连续多年录用技师班的学生。“与大学生相比,他们的技术能力更扎实,与技校生相比,他们具有更高的理论知识和职业素养,是企业紧缺的专业人才,普遍入职一两年后就能成长为工程师。无论是待遇,还是发展前景,都有明显优势。”该公司副总经理徐建说。

  从事大学生技师班教学15年,徐丕兵对于企业用人需求的变化有着切身的感受。“如今,企业越来越注重理论与技能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大学生技师班的培养模式能够满足这些需求。正因如此,学校经常接到电话咨询,不少技能院校都想创办大学生技师班。”

  虽然前景可观,但徐丕兵在推进教学中仍会感到力不从心,比如缺乏大学生技能再教育的规范文件,使得教学模式、课程设计等方面没有可参照的标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回炉”评价不一,需要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看待。

  采访结束当天,陈愉聪与王晓林分别参加了两家国企的面试。“所谓的焦虑,其实是因为不确定。”一路走来,陈愉聪颇为感慨,“当我选择更加务实的技能之路时,很多担忧都没有了,只剩下为实现目标而奋斗努力的决心。”(工人日报记者 张嫱)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建德:“以花为媒” 打造春日消费新场景

  • 乌鲁木齐社区文化丰富居民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人类探索地球的征程离不开载人潜水器的技术创新。海底两万里,书写新传奇。
2025-03-24 12:09
3月20日至23日在海南三亚举办的2025种子大会暨南繁硅谷论坛上,智慧育种成为焦点议题,业内人士期待智慧育种破译“基因密码”,开启种业创新的新赛道。
2025-03-24 08:53
中关村论坛重大成果、《国家创新指数报告》和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等一批科技成果、创新政策和权威报告也将在论坛年会期间发布。
2025-03-24 08:49
今年3月23日是第65个世界气象日,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当日在京启动2025年世界气象日活动,发布2024年度“中国十大气象科技进展”。
2025-03-24 04:55
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日前在北京怀柔科学城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是“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为生命科学研究和重大疾病诊治提供全尺度、
2025-03-24 04:55
青藏高原湖泊既对全球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也对其有重要影响。我国科学家研究评估了近36年间气候变化给青藏高原湖泊带来的影响,结果发现,青藏高原湖泊对气候变化响应显著,
2025-03-24 04:55
记者22日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获悉,我国油气勘探领域迎来重大突破——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济阳页岩油新兴油田亿吨级探明储量正式通过自然资源部储量评审备案。位于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内的新兴油田樊页平1区块,页岩层系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达1.4亿多吨,技术可采储量达1135.99万吨。这是首个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备案的探明地质储量达亿吨级的页岩油田。
2025-03-24 05:25
国家能源局20日发布的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4.0亿千瓦,同比增长14.5%。
2025-03-21 03:40
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9.1%,有力支撑工业经济实现稳步向新向好发展。
2025-03-21 03:40
2024年12月16日,中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3-21 10:12
一颗青梅、一杯酸奶、一碟陈醋、一缸酸菜……中国人的餐桌上,常能看到酸味的身影。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胃口可能变差,适量食用酸味食物可以起到开胃、收敛止汗的作用。
2025-03-21 10:11
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一项开创性研究首次直接观察到了DNA开始解旋的瞬间,揭示了使细胞能够准确复制其遗传物质的基本机制。
2025-03-21 10:09
根据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气候科学研究,2023/24年海洋表面温度的大幅上升虽然是异常现象,但用气候模型预测时并不全然意外。
2025-03-21 10:07
液体粉笔的研发让师生免受粉尘之扰,如今湖北应城市黄滩镇刘垸村粉笔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村民眼中的夕阳产业焕发新生。实践证明,深耕技术创新,用好技术赋能,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2025-03-20 09:54
今年春节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研究员黄家兴就跨越3000多公里,从北京来到云南沧源佤族自治县,开启新一年的追花之旅。跟着帮扶团队,蜂农李光强学到了真本事:以前有蜜就割,蜜蜂饿肚子出逃;现在留蜜补蜜,提高采蜜效率。
2025-03-20 09:53
对人性温度的感知,对多元价值的判断,对公共利益的坚守,这些人类独有的认知维度,是AI无法替代的核心价值。
2025-03-20 09:52
从燧人氏钻木取火,到墨子提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朴素理论,再到牛顿用棱镜分解白光揭示光谱的奥秘,光始终是科学与技术演进的见证者。进入21世纪,这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迎来了全新维度——光经济。
2025-03-20 09:49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国家卫生健康委19日举行的“时令节气与健康”发布会上,专家提醒,春分时节,昼夜平分,公众要注重规律起居、保证睡眠、均衡寒热饮食、适时添减衣物。
2025-03-20 09:40
近日,国内首款碳-14核电池原型机“烛龙一号”发布,这标志着中国在核能技术领域与微型核电池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2025-03-19 10:24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公布2024年全球知识产权申报统计数据。中国申请量为70160件,同比增长0.9%,仍是申请量最大的来源国。
2025-03-19 10:2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