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夏日文旅热力“上新” 各地启动夜游模式
首页> 地方频道> 要闻 > 正文

夏日文旅热力“上新” 各地启动夜游模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2024-07-19 08:58

  户外骑行的凉爽夜风、深夜食堂的烧烤刨冰、水库边的浪漫露营、音乐会上的闪烁星空……酷暑之下,避开白天的高温烈阳,清凉的“夏日夜游”成为文旅市场新宠。避暑不避欢、“白天宅、晚上嗨”,大家纷纷解锁夏日避暑的新方式,层出不穷的夜游创新玩法在各地精彩亮相。

  进入暑期 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迎来高峰

  暑期来临,北京积极组织多彩文旅活动丰富市民暑期生活。围绕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推出户外骑行、深夜食堂、露天电影和光影音乐节等多项文娱活动,打造多元消费业态。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法海寺等多家博物馆及图书馆也将延时开放,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在山西太原,夜幕降临,钟楼街内灯光璀璨,散步打卡、逛吃体验的人们络绎不绝。

  游客房婧:又繁华又古老的那种感觉,最近天气也比较热,晚上降温以后,小风吹着也很凉爽。

  市民杨瑞:这条街感觉幸福感挺高的,一家人吃喝玩乐都可以在这里得到满足。

  上海,从6月延续至9月,围绕夜购、夜食、夜秀、夜娱、夜游、夜动、夜读7个维度,推出一批夏夜特色活动。

  广州打造“Young城Yeah市”(“羊城夜市”),推出“美食+”“旅游+”“艺术+”“文化+”花样玩法,持续打造夜间消费品牌。

  灯火璀璨 拉动乡村夜间经济

  现在,夏日夜游的这股热潮已不再局限于城市,夜间文化和旅游正逐渐向县区下沉,让乡村的夏夜“亮起来”、人气“聚起来”、夜间消费“火起来”。

  近日,厦门同安启动“环东风情季”系列活动,今年活动主要包括啤酒电音节、渔村生活节、厦门国际啤酒节以及环东浪漫线潮玩活动等。走进浦头、后田、潘涂、丙洲四个滨海渔村,以“一村一品”特色海鲜为主线,以“海味”美食相约,迎接各地游客尝地道海味、享滨海美景。

  厦门市同安区后田社区党委书记林国阳:去年推出了一个“一村一品”,(后田社区)就是海鲜卷,我们现在注册了三个商标,带动村民在家里面就可以就业和发展产业。

  在河南信阳,每当夜幕降临,大大小小的水库边上,总能看到一个个闪亮的露营帐篷,篝火晚会、星空音乐会这些消费新场景,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流连忘返。

  多地文化场所延长开放 打造夜间消费新场景

  “夏日夜游”的火爆也给很多文化场所带来了新灵感,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书店等纷纷推出夜间服务,满足消费者多样需求。

  这个暑期,为了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参观需求,首都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延长开放时间。近年来,不少博物馆推出了夜间开放举措。除了开放时间延长,提供的文化服务能否更丰富,则是参观者的另一个诉求。此前,湖南博物院推出了实景解谜游戏“马王堆符文之谜”,带领观众探寻符号、文字背后的秘密,受到游客欢迎。

  在上海,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书店推出了24小时服务。晚上十一点半,这家位于上海和平公园内的24小时图书馆依旧灯火通明。记者看到将近三分之一的座位都有人坐,有人忙着学习充电,有人带着电脑加班,也有人沉浸在阅读空间里安静地看书。据了解,这家图书馆从4月23日正式开放以来,累计入馆读者已经达到33万人次,图书流通将近12.4万册。这样一个24小时全天候开放的空间,满足了不同人群在不同时间的阅读需求。

  夜间文旅消费 推动经济核心引擎

  大城小巷灯火通明的街区,诠释了夜晚的“热辣滚烫”。新近出版的《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22—2023》指出,夜间文旅消费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王笑宇:截止到2023年底,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整体是1.57万亿的规模。商务部的相关数据显示,夜间的文化旅游消费实际上占整个消费市场60%。

  夜间消费还有“黄金4小时”“核心6公里”的规律。“黄金4小时”是晚上6点到10点,这是黄金的夜间文化旅游消费的高峰期,“核心6公里”是以住宿目的地为中心,6公里周边的全要素夜间文化旅游消费的业态。

  目前的整个文旅市场,实际上也在从1.0的观光市场,逐渐转化到休闲加观光,品质、主题、休闲度假、消费,全流程、全要素去覆盖。

  (总台央视记者 刘璐璐 李兵 朱世松 宋云屹)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 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几年,人工智能在许多行业都有应用,成为人类的“好帮手”。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2024-09-05 05:30
经过近3千米的行驶,我们来到了这座小山的山顶,这里距离海面约750米,地貌以岩石为主,可以看到海星、海胆、珊瑚和海葵等。
2024-09-05 08:29
冰箱在使用过程中的减碳,不仅来自冰箱自身运转过程中的节能,还来自冰箱保冷、保鲜技术提升而减少的食物浪费。
2024-09-05 08:26
禾本科植物适应性强,易于推广种植。如:小麦抗旱、耐冷,水稻耐涝、耐热、耐移栽,玉米耐热、耐瘠薄、抗旱、光能利用率高,谷子、高粱和燕麦耐盐碱、耐瘠薄、抗旱、光合作用能力强。
2024-09-05 08:25
近期,中国地震局与国家成都超算中心、清华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全球第一个亿级参数的地震波大模型。
2024-09-05 08:23
打造了多种高科技气象服务产品。
2024-09-05 05:20
随着“山河号”盾构机刀盘缓缓启动,济南市黄岗路穿黄隧道开始盾构掘进,我国最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开启穿越黄河之旅。
2024-09-05 08:23
科学研究,不仅是对未知的探索,更要体现对现实的关怀,其落脚点应当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024-09-05 08:28
高耸入云的南迦巴瓦峰,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见证了对口援藏30年来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
2024-09-04 10:02
围绕“规模应用 生态赋能”,大会发布了北斗规模应用操作系统、大众北斗1米精准定位服务等系列成果,央地携手推动北斗规模应用先行先试。
2024-09-04 09:16
身高1.68米、全身自由度超过50个、搭载robotGPT云端大脑的达闼人形机器人XR4,已经在7月初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开启了预售,一台价格39.9万元起。
2024-09-04 09:15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三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4-09-04 09:13
中国石油3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我国最大油气田——中国石油长庆油田累计生产油气当量历史性突破10亿吨。这是长庆油田继2020年建成6000万吨级特大油气田之后取得的又一里程碑式成就。
2024-09-04 04:15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AI(人工智能)已经深入到文艺创作的各个领域,并逐渐兴起一场艺术创作模式革命。
2024-09-04 04:15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1日完成2024西太平洋国际航次科考的第十一次下潜作业,潜航员傅文韬、下潜科学家许学伟和陈旭光在西太平洋皮加费塔海盆完成5572米大深度下潜,顺利完成深海羽流絮凝实验。
2024-09-03 09:00
云计算作为数字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支撑。
2024-09-03 08:59
今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以下简称“网安周”)继续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为主题,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十部门联合举办。
2024-09-03 05:00
江西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正向“新”发力、朝“质”攀峰。
2024-09-03 05:00
身着粉色裤子、白色T恤,头戴一只可爱的发卡,不仅能与人互动,还能完成拖地、洗抹布、打开电视等工作——在日前举行的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上,一款新亮相的智能机器人吸引了大众眼球。
2024-09-03 05:00
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聚集地,是教育、科技和人才的集中交汇点,也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
2024-09-03 05: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