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雨水出奇多,暑湿来袭,皮肤病增多惹人烦
首页> 地方频道> 卫生 > 正文

雨水出奇多,暑湿来袭,皮肤病增多惹人烦

来源:羊城晚报2024-06-05 08:58

  原标题:雨水出奇多,暑湿来袭,皮肤病增多惹人烦(主题)

  专家提醒:保持皮肤干爽,药食同源告别“湿”态(副题)

  今年广州天气异常,三月份早早入夏,2024年至今,雨水较常年同期偏多73.8%,破历史同期雨量纪录。当前正值“龙舟水”时期,预计仍将出现强降水过程。高温多雨,空气中弥漫着湿热的气息,这不仅使得喜欢温暖潮湿环境的真菌大量繁殖,癣病增多,同时因为湿气重,导致居民身体不适,深受困扰。

  羊城晚报记者 张华 摄

  雨水多,真菌长,皮肤不堪其扰

  高温多雨,这不仅使得喜欢温暖潮湿环境的真菌大量繁殖,各种癣病和过敏性皮肤病明显增多。广州市皮肤病医院皮肤防治科主任医师刘玉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股癣为例,由于皮肤癣菌感染大腿内侧腹股沟区、会阴、臀部所引起的皮肤病,这种感染在男性中更常见,因为阴囊和大腿间的皱褶更容易出现潮湿、闷热、多汗。股癣最常发生在温暖天气或在穿紧身内裤时,糖尿病、肥胖人群发病的风险增高。

  另外,足癣也变得更为常见,刘玉梅表示,湿热是足癣的复发诱因之一。多汗、穿不透气的鞋子或机体抵抗力下降亦是重要的易感因素。

  “同时,发生特应性皮炎的儿童也比较多了,可能跟潮湿的天气有关,因为天气闷热,出汗、瘙痒,一搔抓,皮疹就加重了,特别严重的特应性患者现在越来越多。”刘玉梅说。

  专家表示,在潮湿天气里,保持皮肤清洁卫生,特别是干爽很重要,在阴雨天晾过的衣物用吹风机先吹干再穿;勤换衣物鞋袜、毛巾、穿透气性好的鞋子。出现皮肤病,不要随意在药店购买药物自行使用,应看皮肤科医生,结合病因、病程、严重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治疗方案。

  健脾祛湿,调理身体多食用清热养阴之物

  气温逐渐升高,雨水增多,空气中弥漫着湿热的气息。在这个时节,居住在岭南,容易受到湿气的侵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主任李建军表示,此时需注重防湿祛湿,多食用清热养阴食物。

  脾胃作为身体的重要器官,主运化水湿,喜燥恶湿。然而,当脾胃功能失调时,水湿运化就会受到阻碍,导致湿气在体内积聚,从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特别是在芒种来临时节,气温的迅速上升常常让人们选择食用凉冷食物来降温。这种做法虽然暂时缓解了热感,却可能损伤脾胃正气,使其更容易受到湿气的困扰。此时,很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浑身没力气、精神不振、大便稀溏等症状。

  中医养生讲究药食同源,李建军表示,平时可多食用薏米、茯苓、赤小豆、扁豆等健脾祛湿,帮助肠胃运化。“当然,夏季养生之道,食疗仅是冰山一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和均衡饮食结构都是维护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同时,避免过度贪凉、贪吃生冷食物也是预防湿气困扰的关键。”

  ■Tips:

  湿热天气,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林玉洁分享一个健脾祛湿食疗方——四神汤。

  材料:茯苓10克、淮山药15克、芡实10克、莲子15克。

  制作:将以上药材与瘦肉一同放入瓦煲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文火慢炖1小时,直至肉质软烂、汤色浓郁即可。也可单独煮水代茶饮。

  专家解析:茯苓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能帮助身体排出多余水分,减轻湿气的困扰;淮山药则能补脾养胃、生津益肺,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芡实能益肾固精,有助于提升身体的整体健康水平;莲子则能补脾止泻、养心安神,对提高睡眠质量也有显著效果。(羊城晚报记者张华 通讯员 林栩琪 刘文琴 黄睿)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举行会谈

  • 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与记者见面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驱动的双重背景下,中国民间投资实现增速,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2025-04-22 09:14
胡大刚介绍,苹果果实硬度是影响果实耐贮性、运输性、货架期和消费者偏好的重要品质性状。 该研究成果不仅为苹果采后保鲜技术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其他园艺作物的品质改良研究开辟了新思路。
2025-04-21 10:13
来自国家天文台、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荷兰莱顿大学等单位的学者,在利用我国天文大科学装置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进行光谱巡天观测中,证认出1982个银道面背景类星体,其中1338个为新发现星体。
2025-04-21 10:12
在深化测绘地理信息应用上,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多测合一”改革的通知,强化成果共享。
2025-04-21 09:27
在不少科研人员看来,人工智能不仅是工具,更是撬动科学问题、推动科研范式变革的引擎。
2025-04-21 09:21
标志着全球起飞重量最大的民用水陆两栖飞机通过了严格测试和验证,研制取得圆满成功,获得市场“准入证”。
2025-04-21 09:1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