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189亿斤!内蒙古通辽市粮食生产再创新高
首页> 地方频道> 经济 > 正文

189亿斤!内蒙古通辽市粮食生产再创新高

来源:草原全媒2024-01-16 15:28

  2023年以来,内蒙古通辽市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持续加大行政推动、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力度,千方百计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2023年,该市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89亿斤,比上年增加2.25亿斤;粮播面积1893万亩,比上年增加4.54万亩;粮食单产998.39斤,比上年增加9.5斤,以面积、单产和总产的“三增”迎来了粮食生产的“二十连丰”。

189亿斤!内蒙古通辽市粮食生产再创新高

  2023年科左中旗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整地观摩会现场。

  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全方位抓实粮食生产。通辽市委、市政府坚决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将粮食生产作为“五大任务”重要内容,年初党代会、人代会和市委农村牧区会议专题安排部署,并将粮食任务纳入旗县和部门年度实绩考核、乡村振兴考核体系,市长与各旗(县、市、区)长分别签订了年度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任务、压实责任。连续3年印发节水增粮(密植高产)方案,全域推进玉米增产行动。开鲁县采取“科技包县”模式,与中国农科院深度合作,建设六级联创玉米节水高产示范基地10个;奈曼旗推进山沙区玉米密植高产,被称之为“奈曼模式”,并在全区推广;科左中旗依托项目整村整镇推进单产提升行动;科尔沁区每镇都建百亩田、千亩方,点面结合推进粮食增产;库伦旗、扎鲁特旗、科左后旗典型示范带动粮食增产。通辽市全域推进粮食增产的成果为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提供了参考。2023年,全国节水增粮现场会在通辽召开。

189亿斤!内蒙古通辽市粮食生产再创新高

  收获的玉米直接运送到粮食银行。

  政策激励,项目带动,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市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玉米大豆和马铃薯生产者补贴等惠农补贴25.4975亿元,大豆补贴标准提高到400元。统筹优质高效增粮、绿色高产高效、化肥减量增效、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一喷多促等项目资金2.7187亿元,集中支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示范区建设。补贴资金和项目资金的强力支持,极大调动了农民种好粮、多打粮的积极性。

189亿斤!内蒙古通辽市粮食生产再创新高

  专家组在田间地头测产。 

  建良田,护良田,筑牢粮食生产根基。2023年新建高标准农田56万亩,全市已建成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全覆盖浅埋滴灌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661万亩,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引导农户增施腐熟农家肥844万亩,全市保护性耕作面积134.5万亩,轮作67万亩,开展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和盐碱地改良示范项目6个,进一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优化了耕层土壤结构。持续推进四控行动,2023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率90%以上,精准化除草面积1800万亩(次),应用高效植保机械50万个(套)。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地膜回收率分别达到 84%、91%、87%。

189亿斤!内蒙古通辽市粮食生产再创新高

  大型农机进行籽粒直收作业。

  选良种,推良技,挖掘粮食增产潜力。2023年建设看禾选种平台10个,鉴选发布优质、高产、耐密、抗逆、宜机收品种15个。依托通辽市农牧科学研究所,积极选育研发新品种,切实保障农业用种优质安全。采取“1+8+N”模式,2023年建设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百亩田100个,千亩方125个,万亩片30个,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面积238万亩,带动全市“吨粮田”面积260万亩以上。经专家测产,玉米小面积示范田最高产量1439.40公斤/亩,千亩方最高产量1246.65公斤/亩,万亩片最高产量1183.47公斤/亩,分别创造了东北春玉米和内蒙古自治区小面积、千亩方和万亩片最高单产纪录。引进推广高性能联合整地、导航精量播种、无人驾驶、籽粒直收、飞防等先进机械设备,提高农机化质量和水平。2023年,精量播种1500万亩以上,籽粒直收面积25万亩。
2024年,通辽市将积极推进千万亩现代节水高产农业示范区建设,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400万亩、社会化服务800万亩,整域推进单产提升600万亩,建设一批单产提升综合性示范园区,示范区力争实现亩增产100斤,总增产6亿斤粮食的目标。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鲍庆胜

  新闻编辑:莎日娜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在辽宁沈阳开幕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闪耀智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