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189亿斤!内蒙古通辽市粮食生产再创新高
首页> 地方频道> 经济 > 正文

189亿斤!内蒙古通辽市粮食生产再创新高

来源:草原全媒2024-01-16 15:28

  2023年以来,内蒙古通辽市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持续加大行政推动、政策扶持和科技支撑力度,千方百计稳面积、提单产、增总产。2023年,该市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89亿斤,比上年增加2.25亿斤;粮播面积1893万亩,比上年增加4.54万亩;粮食单产998.39斤,比上年增加9.5斤,以面积、单产和总产的“三增”迎来了粮食生产的“二十连丰”。

189亿斤!内蒙古通辽市粮食生产再创新高

  2023年科左中旗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整地观摩会现场。

  高位推动,上下联动,全方位抓实粮食生产。通辽市委、市政府坚决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将粮食生产作为“五大任务”重要内容,年初党代会、人代会和市委农村牧区会议专题安排部署,并将粮食任务纳入旗县和部门年度实绩考核、乡村振兴考核体系,市长与各旗(县、市、区)长分别签订了年度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任务、压实责任。连续3年印发节水增粮(密植高产)方案,全域推进玉米增产行动。开鲁县采取“科技包县”模式,与中国农科院深度合作,建设六级联创玉米节水高产示范基地10个;奈曼旗推进山沙区玉米密植高产,被称之为“奈曼模式”,并在全区推广;科左中旗依托项目整村整镇推进单产提升行动;科尔沁区每镇都建百亩田、千亩方,点面结合推进粮食增产;库伦旗、扎鲁特旗、科左后旗典型示范带动粮食增产。通辽市全域推进粮食增产的成果为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实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提供了参考。2023年,全国节水增粮现场会在通辽召开。

189亿斤!内蒙古通辽市粮食生产再创新高

  收获的玉米直接运送到粮食银行。

  政策激励,项目带动,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市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农机购置补贴、玉米大豆和马铃薯生产者补贴等惠农补贴25.4975亿元,大豆补贴标准提高到400元。统筹优质高效增粮、绿色高产高效、化肥减量增效、玉米单产提升工程、一喷多促等项目资金2.7187亿元,集中支持粮油作物单产提升示范区建设。补贴资金和项目资金的强力支持,极大调动了农民种好粮、多打粮的积极性。

189亿斤!内蒙古通辽市粮食生产再创新高

  专家组在田间地头测产。 

  建良田,护良田,筑牢粮食生产根基。2023年新建高标准农田56万亩,全市已建成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全覆盖浅埋滴灌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661万亩,为粮食稳产高产提供了有力保障。引导农户增施腐熟农家肥844万亩,全市保护性耕作面积134.5万亩,轮作67万亩,开展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和盐碱地改良示范项目6个,进一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优化了耕层土壤结构。持续推进四控行动,2023年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率90%以上,精准化除草面积1800万亩(次),应用高效植保机械50万个(套)。全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地膜回收率分别达到 84%、91%、87%。

189亿斤!内蒙古通辽市粮食生产再创新高

  大型农机进行籽粒直收作业。

  选良种,推良技,挖掘粮食增产潜力。2023年建设看禾选种平台10个,鉴选发布优质、高产、耐密、抗逆、宜机收品种15个。依托通辽市农牧科学研究所,积极选育研发新品种,切实保障农业用种优质安全。采取“1+8+N”模式,2023年建设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百亩田100个,千亩方125个,万亩片30个,推广玉米密植精准调控高产技术面积238万亩,带动全市“吨粮田”面积260万亩以上。经专家测产,玉米小面积示范田最高产量1439.40公斤/亩,千亩方最高产量1246.65公斤/亩,万亩片最高产量1183.47公斤/亩,分别创造了东北春玉米和内蒙古自治区小面积、千亩方和万亩片最高单产纪录。引进推广高性能联合整地、导航精量播种、无人驾驶、籽粒直收、飞防等先进机械设备,提高农机化质量和水平。2023年,精量播种1500万亩以上,籽粒直收面积25万亩。
2024年,通辽市将积极推进千万亩现代节水高产农业示范区建设,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400万亩、社会化服务800万亩,整域推进单产提升600万亩,建设一批单产提升综合性示范园区,示范区力争实现亩增产100斤,总增产6亿斤粮食的目标。 

  内蒙古日报·草原全媒记者:鲍庆胜

  新闻编辑:莎日娜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河套地区秋收进入尾声

  • 唐山港前三季度货物吞吐量超6.3亿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了解,在空间科学实验方面,中国将统筹利用首次载人登月前的飞行试验以及载人登月的任务机会,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
2024-10-17 07:15
“祥云”AS700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首个按照适航规章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载人飞艇。
2024-10-17 07:14
王贻芳说,江门中微子实验已吸引17个国家和地区、74个研究机构的750位科研人员参与,采取经费投入分担、技术共同研发、科研成果共享的方式推动全球中微子研究共同进步。
2024-10-17 07:14
中国科普研究所调研发现,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企业家等对如何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仍有困惑。因此,开展有关新质生产力的科普工作,有利于领导干部、企业家增强对新技术、新动能、新模式的认知,把握科技创新和产业革命大趋势,更好理解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点和发展规律,促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10-17 03:15
“这路灯开启时间刚刚好,真是‘无缝对接’啊!”湖北省十堰市北京路一家蛋糕店的店主何伟十分疑惑:路灯是咋做到这么准时的?
2024-10-17 05:15
从“制”到“输”、从“储”到“用”,如今,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各项新技术不断突破,全新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为国内可再生能源开发应用提供了诸多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也为本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
2024-10-17 05:05
由于今年第三季度订单锐减,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公司15日股价大幅下挫,跌幅超过15%。
2024-10-16 10:59
天文学家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欧洲空间局(ESA)联合运营的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JWST),观测到一个在大爆炸后仅7亿年就形成的星系“自内向外”的生长过程。
2024-10-16 10:36
(记者罗云鹏 通讯员王若琳)记者15日从深圳大学获悉,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教授谢和平团队就海水中的氯离子引发副反应和电极腐蚀现象,提出一种新的解耦式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策略,将有助于丰富和进一步构建破解海水复杂成分影响的海水电解制氢理论体系和技术框架。其进一步拓宽了谢和平院士团队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全新原理技术体系,将为海水直接电解制氢的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2024-10-16 10:35
智慧粮库里,更多的新科技派上用场,让储粮更加绿色安全。
2024-10-16 10:30
10月1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了《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
2024-10-16 05:15
10月14日,第四届中国考古学“西阴论坛”“青铜冶铸与夏商文明”学术研讨会在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举行。
2024-10-16 05:15
今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了《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专家核查及评议结果公示》,与2020年上一轮评审相比,本轮评审拟大幅新增博士点831个。这意味着博士生培养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2024-10-15 04:50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2024年全国优化营商环境十大创新实践案例,一大批具有创新意义、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脱颖而出。
2024-10-15 04:50
10月14日是第55个世界标准日。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为“美好世界的共同愿景”,中国主题为“强化标准引领,促进高质量发展”。
2024-10-15 05:05
我国探月工程在不断书写月球探测新篇章的过程中铸就的探月精神,既是“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又富有鲜明的新时代特质。
2024-10-15 05:05
14日16时许,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首趟中老铁路“京滇·澜湄线”国际货运列车满载390吨老挝香蕉从云南省昆明市王家营西站驶出,一路向北京市平谷区疾驰,标志着中老铁路国际冷链班列暨“京滇·澜湄线”国际货运列车正式开行,打通了一条连接中国北京、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国际货运通道。
2024-10-15 05:05
2023年总被引频次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中国期刊共有37种,比2022年增加2种;影响因子进入本学科排名前1/4的期刊有149种,比2022年增加12种。
2024-10-14 09:34
最近一个特殊门诊引发社会关注。媒体报道,10月8日,上海某研究机构设立的“空间与数学学习困难门诊”正式开诊。
2024-10-14 04:05
如今,不少城市的地下空间别有洞天。
2024-10-14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