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杭昌高铁黄昌段建成通车 让高铁列车与生态美景“同框”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杭昌高铁黄昌段建成通车 让高铁列车与生态美景“同框”

来源:科技日报2024-01-02 09:18

  ◎本报记者 都 芃

  初冬的鄱阳湖,水天一色,绿波万顷,疾驰的列车宛若游龙,从湖面飞速滑过。2023年12月27日,杭昌高铁黄山至南昌段(以下简称“杭昌高铁黄昌段”)正式建成通车,标志着杭昌高铁全线贯通运营。

  杭昌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连接线。其中,黄昌段近九成线路高架于湖泊、平原、丘陵之上,先后穿越长江江豚繁殖地鄱阳湖、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军山湖、白天鹅群居栖息地金溪湖,跨越信江、乐安江、昌江等10余条河流。保护沿线优美的生态环境,成为杭昌高铁黄昌段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环保优先,设计先行

  “杭昌高铁黄昌段的沿线施工环境复杂,施工难度大,但对于施工的环保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要优先考虑。”杭昌高铁黄昌段站前工程技术负责人黄志荣说。

  早在设计之初,杭昌高铁黄昌段就通过优化铁路线路、优化桥型等多项技术手段实现最大程度保护沿线生态环境。“杭昌高铁黄昌段在原有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对桥型结构提出了优化。”黄志荣向记者介绍,相比传统铁路桥梁使用的32米连续梁,杭昌高铁黄昌段鄱阳湖特大桥采用了40米新型简支梁跨越湖区,可以减少墩台230余个,最大限度减小对湖区生态影响。

  工程建设者甚至连施工过程中溅出的“泥点子”都进行了考虑。杭昌高铁黄昌段金溪湖特大桥共有8.8公里横跨鄱阳湖湿地,部分桥墩处于鄱阳湖银鱼产卵场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建设团队将所有的泥浆、渣土、污水全部外运,对可能飞溅出的污泥,采用泥浆箱进行防护,杜绝湖水污染。

  保护江豚及各类珍稀鸟类

  鄱阳湖是江豚重要栖息地。江豚依靠声呐交流,对声音十分敏感。为了降低施工建设期间工程噪声对沿线野生动物及居民的扰动,建设团队采用噪声较小的反循环钻机工艺施工,并将噪声较大、冲击性较强的施工安排在白天进行。同时,在所有临时场区设置音量传感器,建设团队派专人检测、分析、记录噪声排放情况,并及时加以控制,将噪声对沿线生活与生态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除了水里游的江豚,各类珍稀鸟类也是杭昌高铁黄昌段的“常客”。鄱阳湖是候鸟迁徙越冬的宝藏之地,每年秋冬季节,以白鹤为代表的数以万计候鸟从四面八方聚集到鄱阳湖。此时,结构稳固的铁路接触网支柱成为候鸟最喜欢光顾的场所。

  为了保护候鸟不被高压电击伤,以及避免鸟窝等异物造成接触网短路跳闸,影响高铁运行安全,建设者们在重要设备接触网支柱上全部装设反光式防鸟器、防鸟网等。同时,工作人员还可以通过智能化监测平台,在候鸟迁徙时对区段内各类重要设备进行动态监测分析,及时发现准备搭建的鸟窝等。该区段的青年职工也自发组建起候鸟保护突击队,积极与鄱阳湖生态保护区的候鸟保护机构联系,加强铁路沿线候鸟保护宣传,学习受伤候鸟紧急救治措施等。

  如今杭昌高铁正式全线贯通,黄志荣期待着看到江豚、白鹤与高铁列车“同框”出现这一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

  • 坐着高铁吃烤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近日,我国在光晶格钟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计量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计量学》,审稿人认为:“国家授时中心最新研制的锶光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第二小的不确定度光钟。
2025-06-17 10:02
荷兰奈梅亨拉德布德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分析数千万次模拟生成的合成数据,成功训练出能解析黑洞奥秘的神经网络。
2025-06-17 09:56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历经十余年攻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打造出“抗衰老版”间充质祖细胞。研究发现,这种抗衰老细胞之所以这么厉害,关键在于它们能释放一种叫“外泌体”的小囊泡。
2025-06-17 09:52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2025-06-16 09:55
可仅通过一个人的呼吸模式识别其身份,准确率高达96.8%。不仅如此,鼻部呼吸的这些“指纹”还能揭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2025-06-16 09:52
2023年5月,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文物领域核技术应用与装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获批。
2025-06-16 09: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