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河北唐山:“双进”打开协同育人新天地
首页> 地方频道> 教育 > 正文

河北唐山:“双进”打开协同育人新天地

来源:中国教育报2023-12-01 09:49

  河北唐山请社会各界优秀人物走进校园,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

  “双进”打开协同育人新天地

 冬日伴暖阳,校园里响起喜庆的音乐声,只见操场上16条“巨龙”腾空而起,小小的“驯龙”高手们跑动着、舞动着,“巨龙”变换出各种造型,孩子们脸庞上洋溢着阳光般的笑容。

  这是记者在河北唐山滦州市第三实验小学看到的一幕。近年来,唐山市大力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落实,并创新实施“双进”促“双减”工程,助力素质教育开展。

  “双进”进什么?如何进?如何促进教育减负提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唐山市多所学校。

  模范在身边,先进人物进校园

  “苦难的童年经历、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唐山市道德模范、古冶区雷锋精神纪念馆馆长段思序讲述着,古冶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学生们听得热泪盈眶。

  如今,像这样学习模范人物的场景在唐山各中小学已成为常态。

  2022年9月,为深化“双减”工作,唐山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部署开展“双进”活动。“针对‘让谁进’和‘进哪里’这两个核心问题,我们从成长需求、课程建设、校园文化等角度入手,以融合的视角打破单一时间、单一地点、单一教师的局面,寻找校内教育与校外资源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形成同心同力、同向同行育人圈。”唐山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双进”启动,社会各界优秀人物走进了唐山的中小学校园——

  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李征指导路北区裕华道第二小学学生动手操作磁悬浮太阳板、冰箱制冷模型等,让他们在探究科学知识的同时,感受节能环保的重要意义;

  青年书法家杨卫东为西缸窑第二小学学生讲授书法课,指导学生在一笔一画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

  截至目前,已有5000余名专家学者、体育名将、艺术名家等各领域校外优秀人物走进校园,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新老师”。

  “‘双进’活动的广泛开展,有效拓展了学校育人途径,进一步丰富了育人活动,为切实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推动全面育人、协同育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探索提供了有效路径。”唐山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史林友说。

  开辟新天地,走进社会大课堂

  “双进”的另一层含义是——让学生走进社会各类育人场所。

  “这么近,那么美,欢迎游河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这里的首钢京唐公司。”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学生管万岭声音清晰明亮。

  2023年4月,河北省开展“红领巾邀你游河北”最美一日研学路线设计大赛。“走进首钢的研学经历让我惊叹于首钢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首钢人善用科技、促进企业快速转型的创举也将激励我不断前行。”管万岭和同学把走进首钢的经历转化为详细的路线图、邀请函、解说词等。

  学生们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足迹记录着他们的成长。在唐山科技馆,唐山市乐亭县第五实验小学的245名小学生开启了一天的科学之旅;在空军某部,鹤祥实验小学学生“零距离”感受“迷彩蓝”的别样风采,点燃爱国情、强国梦;在唐山市劳动教育基地,光明实验小学学生体验现代化农业的力量……唐山学子还走进红色教育基地、体育运动场所、文化活动场馆等,不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为有效弥补校内活动场馆和专业教师数量的不足,唐山市用好用活实践教学基地。”史林友告诉记者,各地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建立“场所+方案”的“一站式”资源库,促进学校和育人场所双向互动。截至2023年春季学期,唐山市学生走进各类校外育人场所累计达76.15万人次,1265名优秀校外辅导员与学校建立长期固定合作关系,371所学校与科技馆、博物馆、科普基地等校外育人场所开展了共建活动。

  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融合为育人新天地,唐山青少年儿童成为活跃其中的亮丽风景。

  减负又提质,“五育”并举助成才

  放学铃响,唐山市曹妃甸区第四小学的学生们蜂拥着走进创客活动室,学生们在教师指导下将一个个创意变成现实;在冀东中学,沙盘游戏社团、合唱社团、轮滑社团、无人机社团等20个社团热闹极了,学生们在各自的舞台上展示风采……

  “持之以恒的‘双减’工作,激发出学生的无限潜能。绝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后服务中,校园变成了一个个斑斓世界。”曹妃甸区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孙梦成说。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唐山市教育发展的中心思路。早在2018年,唐山市就率先在中心城区小学探索开展“弹性离校”课后服务。2021年,“双减”政策颁布后,唐山市全面实现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城乡学校全覆盖,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完善“分时分层实施,学生弹性离校”的人性化课后“5+2”服务模式。今年暑假,唐山实现小学生假期免费托管服务县域全覆盖。

  如今,“双进”促“双减”工程进一步推动了课后服务和育人质量提升。唐山市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期间开设的社团、兴趣小组数量达到8100多个,内容涵盖德智体美劳全部领域,实现“五育”全覆盖,同时科技创新活动已覆盖全部义务教育学校。唐山市学生和家长对课后服务的满意率分别达99.65%和99.46%。

  校内教育质量提升了,校外培训得到有效治理。记者了解到,唐山市已依法依规注销不合规培训机构398家,667家合法合规培训机构全部纳入监管平台,累计联合执法2000余次。

  “随着‘双进’活动的持续开展,唐山市将在实现‘双进’活动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形成社会资源向育人环节聚集、向学生成长成才聚集的素质教育综合体,以‘双进’促‘双减’,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每个孩子、每个家庭。”史林友说。 (本报记者 林焕新 高毅哲 周洪松)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27届哈尔滨国际雪雕比赛开铲

  • 意大利罗马举行中国花灯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过去一年,怀柔科学城进入“运行为主”新阶段。2025年,怀柔科学城将持续做好“科学、科学家、科学城”三篇文章,加速形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效应,“十三五”时期布局的29个设施平台将全部试运行。
2025-01-08 09:43
屈膝、下蹲、从托盘上稳稳夹起6公斤的物料箱平举至胸前,倒退、转身、小步走向左后侧的无人物流车拖车旁,精准对位,低头、屈膝、弯腰,将物料箱放在拖车上,然后转身回到托盘前,继续搬运……
2025-01-08 09:36
基础设施是城市的骨骼,是城市安全与发展的“生命线”。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025-01-08 09:35
天寒地冻的小寒时节,攀西大裂谷却是另一番景象。四川省攀枝花市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阳光灿烂,中午的气温超过20摄氏度。
2025-01-08 09:31
1月7日,记者在2025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获悉,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475.6万件,成为世界上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2025-01-08 09:30
褚智勤团队联合香港大学教授林原、北京大学教授王琦、南方科技大学助理教授李携曦,开创了一种金刚石剥离技术,可获得超薄且超柔韧的金刚石膜——它就像一张纸一样可以卷起来。
2025-01-07 09:56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高效、顺畅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才能让知识资本真正成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5-01-07 09:51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6日发布消息,该校研究人员领衔编撰的《2024年全球水监测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气温再创纪录,全球水循环出现变化,导致更多极端天气、严重洪水与干旱。
2025-01-07 09:50
安徽工业大学教授曾杰、教授刘明凯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教授李洪良合作,验证了一种通过界面锚定策略精准调控单原子之间距离的通用方法。
2025-01-07 09:47
全球质量最高的现代栽培种甘蔗高度复杂基因组被绘制,为今后甘蔗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2025-01-07 09:46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所掀起的澎湃汹涌浪潮,在深刻改变人的存在和生活方式,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人机关系的界限,给人类的存在和交往带来了新的伦理挑战和道德困境。
2025-01-06 02:50
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怎样让领先的科技成果及早被市场了解?怎样让实验室成果实现大规模量产?怎样让成熟的成果匹配到合适的企业?连接科研与市场两端的技术经理人被列入“十四五”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尤其令人关注。
2025-01-06 02:15
受日冕物质抛射活动影响,2025年新年第一天,即北京时间1月1日11时开始,到1月2日2时,地球出现明显地磁活动,其中1月1日23时至2日2时发生了全球地磁指数(Kp指数)为8的特大地磁暴。
2025-01-06 09:49
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米质量安全评估创新团队通过系统分析我国十几年来稻米食味数据后发现,育种遗传改良、田间管理优化等措施不断改善提升我国稻米食味品质。
2025-01-06 09:48
聚变工程堆中心螺管系统的建成,不仅能为未来聚变堆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同时也为低温、材料、凝聚态物理、超导应用等其他领域提供一流的大型测试平台。
2025-01-06 09:47
经过168小时满功率连续运行考核,全球最大华龙一号核电基地、由中核集团旗下中国核电投资控股的漳州核电1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025-01-03 09:31
社交网络的去中心化推动着信息平权,使人人都有麦克风。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发布虚假错误的信息。科普信息的发布与传播不能被流量为王和眼球效应所裹挟,而应坚持科学性、合法性。
2025-01-03 09:27
记者2日从中铁(上海)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上投”)了解到,全球首台高压射流—机械联合破岩盾构机“山大号”于近日在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东仓站始发。
2025-01-03 09:22
当下,人工智能的火热让人们对其有了深刻的体会。尽管许多人并不完全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但一提起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智能交互机器人、机器狗、无人机等已广为人知的应用便浮现在人们脑海中。
2025-01-03 09:19
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2025-01-03 09: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