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养牛,养“好牛”,“养好”牛——记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布和白乙
首页> 地方频道> 经济 > 正文

养牛,养“好牛”,“养好”牛——记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布和白乙

来源:通达融媒2023-11-28 11:05

  提到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镇准协日勒台嘎查兽医布和白乙,养牛圈儿里可谓无人不知——他养的牛身体壮、毛色亮、育肥快、产奶多,个个都是牛中“精品”;他为牛做的品种记录和配种记录堪称当地西门塔尔牛的“族谱”,谁家牛病了或是需要配种,只要查一下记录就能找到最佳方案;他开办的协日勒台传统奶制品厂,除自己家中产的牛奶外,还收购当地牧民家中的牛奶,产品卖到全国各地,自己一年收入130多万元不说,养殖户的腰包也跟着鼓起来。

养牛,养“好牛”,“养好”牛——记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布和白乙

  “产奶牛吃了我的‘配方粮’,产奶量都很高;如果想要育肥快,就给他们调配育肥餐。”布和白乙的科学养殖方法让养牛变得很轻松。2022年,他走上全市肉牛产业技能培训班的讲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来自各旗县市区的养殖户,“希望我传授的养殖方法能让更多的人‘养好’牛,为咱们通辽打造全国肉牛产业第一重镇贡献力量。”

  布和白乙的成功之路并不平坦。他从1998年开始从事配种工作,第二年开始自己养牛。虽然自己是兽医,在养牛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布和白乙家的养殖效益一直不高。

养牛,养“好牛”,“养好”牛——记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布和白乙

  “在帮助其他养殖户配种和自己养牛的过程中,我发现单靠养殖数量不能获得好的经济效益,于是我开始有了‘科学养牛、养精品牛’的想法。”2018年,布和白乙投入58万元,买了32头有系谱记录的优质育成母牛,开启了他的“科学养牛、养精品牛”的探索之路。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4年的精心饲养和自繁自育,布和白乙家的精品牛现在已经发展到58头。“我养的牛,每头牛比其他养殖户多卖两三万,目前最贵的值20多万!”

  自己富起来了,证明“科学养牛、养精品牛”的路子选对了,于是布和白乙认真总结梳理经验,一有机会就跟村里的牧民交流养殖心得,引导他们像自己一样通过科学养牛提升养殖效益。

养牛,养“好牛”,“养好”牛——记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布和白乙

  为了便于牧民学习,他总结提炼出四个方面经验做法,形成一套易于操作的“养精品牛模式”:

  ——品种优良。一是在买牛时,注重选择身型、体重、花片好的精品基础母牛。二是在购入基础母牛后,第一时间做好系谱登记,每代配种时选择不同的父本冻精,避免发生近交,影响繁育。三是根据不同的养殖目标,选择不同的父本冻精颗粒,需要挤奶的牛,就选用法系、德系冻精颗粒;纯肉用的牛,就选用美系、加系的冻精颗粒。

  ——饲养科学。一是在旗农牧部门的帮助下,设计标准化养殖流程,根据牛不同时期的膘情和增重目标,选择最适合当前生长阶段的配比饲料,确保每天喂料的数量科学合理。二是保证饲料的干净卫生和稳定供应,按照每头牛2亩青贮的标准,种植专用青贮玉米,日常喂养过程中,除了给牛喂青贮玉米外,还适当添加甘草、稻草、精料等,并在稻草上喷洒盐水,增强牛的食欲,帮助消化。三是不让怀犊期的母牛吃烂草、霉料和冻草,冬天不饮冷水,产犊前半个月单独喂养,保证犊牛的成活率。

  ——管理规范。一是采取全年舍饲,牛犊2月龄断奶,然后进行母犊分饲和直线育肥,6月龄就能达到700斤左右。二是按时给牛注射口蹄疫、布病等疫苗,做好个体及群体的管理,防患于未然。三是在日常喂养过程中,时刻观察牛的吃食形态、皮毛变化、粪便状况,一旦发现牛得病,及早治疗。

  ——设施完善。通过肉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与奶业振兴项目扶持,养殖的棚舍、窖池、储草棚、拌料间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牛提供舒适的环境、营养均衡的日粮,充分发挥每头牛的生产性能。

养牛,养“好牛”,“养好”牛——记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布和白乙

  让大家都养上精品牛不是终极目标,让牧民都富起来才是布和白乙的目的所在。布和白乙带领村民们成立家庭牧场,走出一条“标准化养殖、奶制品销售转为饲养成本、繁殖犊牛就是纯收入”的黄牛养殖致富路,进而影响带动全旗牧民参照这一模式发展养殖产业。目前,科左后旗有家庭牧场近500家,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家庭牧场正在让越来越多农牧民受益。

  2021年,布和白乙被评为2021年度准协日勒台嘎查“致富带头人”、甘旗卡镇“致富带头人”;2023年6月,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联合授予“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称号。

  记者 贾雪 图片 张启民等

  编辑:王星

  校对:沙仁图雅

  审核:阿力玛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

  • 习近平会见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近日,我国在光晶格钟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计量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计量学》,审稿人认为:“国家授时中心最新研制的锶光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第二小的不确定度光钟。
2025-06-17 10:02
荷兰奈梅亨拉德布德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分析数千万次模拟生成的合成数据,成功训练出能解析黑洞奥秘的神经网络。
2025-06-17 09:56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历经十余年攻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打造出“抗衰老版”间充质祖细胞。研究发现,这种抗衰老细胞之所以这么厉害,关键在于它们能释放一种叫“外泌体”的小囊泡。
2025-06-17 09:52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2025-06-16 09:55
可仅通过一个人的呼吸模式识别其身份,准确率高达96.8%。不仅如此,鼻部呼吸的这些“指纹”还能揭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2025-06-16 09:52
2023年5月,依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设的“文物领域核技术应用与装备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正式获批。
2025-06-16 09:50
6月14日,在中核集团秦山核电内,经重水堆辐照过后的钇-90玻璃微球顺利出堆,经检测,该批钇-90玻璃微球比活度等参数满足设计需求。
2025-06-16 09:50
新农人之“新”,不仅是身份上的“新来”之意,更在于他们的技能、理念、思维之新。
2025-06-16 09:49
2025年3月,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正式通过验收,建成了国际上综合实力最强的空间天气地基区域监测网络。
2025-06-13 09:45
前不久,一场人形机器人格斗擂台赛引发了全球关注。
2025-06-13 09:44
系外行星大气研究对理解行星形成、演化和宜居性具有重要意义。
2025-06-13 09:38
地磁暴,是由太阳表面活动引起的地球磁场全球性剧烈扰动现象。据中国气象局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消息,受5月31日太阳爆发活动影响,北京时间6月1日14时至2日14时,先后出现了6小时特大地磁暴。
2025-06-13 09:37
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取得四足类足迹的重要发现,首次记录了华南白垩纪地层的哺乳形类及恐龙足迹组合。
2025-06-13 09:35
“如果你是一名文科生,将有机会学习数学和计算机,将来可能成为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生”,这是不久前,复旦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布会上传出的消息。
2025-06-12 18:17
一种新的神经细胞网络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2025-06-12 09:52
这一机器人仿生手灵感源于人类手部的生物智慧。
2025-06-12 09:46
冬虫夏草学名叫“中华线虫草”,其实是一种寄生蝙蝠蛾幼虫的真菌。线虫草在白垩纪就已经寄生蚂蚁的基干类群,学会了“操控蚂蚁”,而这类寄生蚂蚁的线虫草,正是如今最繁盛的一支。
2025-06-12 09:43
来自NASA的3位科学家分析了2020—2024年间坠落地球的523颗“星链”卫星在不同太阳活动水平的轨道变化。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报道称,很多科学家担心“星链”卫星可能会以人们尚不了解的方式破坏大气层。
2025-06-12 09: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