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如何发挥人大代表的主体地位,增强代表在闭会期间的履职实效,是摆在各级地方人大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浙江宁波市江北区,有一项开展了整整6年的代表活动,当地的老百姓亲切地称之为“代表夜聊”,很好地回答了这个时代命题。这项由江北区人大常委会推行的活动,加深了当地基层人大代表与选民之间的日常联系,让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和幸福感,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基层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之路。
“代表夜聊”,拉近了代表与选民的距离
2022年11月2日晚,江北区人大常委会外滩街道工委开展了一场宁波大学附属医院选区专场“代表夜聊”座谈会,零距离听民声、汇民意、解民忧,会议主题为“助力提升宁大附院医疗服务品质”。这场座谈会从当晚六点半持续到九点。
在这次专场“夜聊”会上,共有6名市、区两级人大代表,7个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闻讯前来反映问题的19名选民提出了12个问题,如何破解医院停车难?如何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配套政策?如何加强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交流?对于这些问题,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有的进行了现场沟通交流与答复,有的承诺回去调研后,限期给出答复或者解决方案。
相比外滩街道举行的这场主题“代表夜聊”,在江北区内,经常举行的是没有主题的夜聊活动。“代表夜聊”,即指人大代表利用晚上时间,进村、社区、学校、企业等选区接待选民,将选民反映的有关民生方面的问题交给政府相关部门,并由人大相关部门予以督促快捷办理的工作做法。它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为切入点,抓住群众关心的身边事、烦心事,坚持做好“聊”“督”两个环节,使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其主要特点可以用“进选区、晚上聊、面对面、开放式、小事项、短流程”来概括。
江北辖区共有7个街道、1个乡镇,当地的人大街道工委(镇人大)每月都会举行这样的“代表夜聊”活动至少一次以上,把代表接待选民的时间安排在晚上,比较符合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代表们也有相应的时间。而代表受理的这些问题,都是最基层群众“急难愁盼”的身边小事,老小区的车子停不下了,电动自行车充电不方便不安全,河水发臭了,小区门口天天堵车,哪条人行道坑坑洼洼了……等等,这些问题不大但群众却是天天有感。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聊”,代表与选民们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
为了解决好群众反映的这些问题,江北区人大常委会和代表们在实践中,设计了一套程序来办理,提高了解决率和速度。如对于一些容易办理的事项,由现场参与接待的部门当场承诺解决;一时无法答复的事项,接待后以代表督办件的形式函告责任部门,要求7日内答复,并限期办理;对于具有普遍性、制度性的重要问题,转化为代表建议或是人大常委会的监督议题。同时,区街(镇)两级还设立了“民生小事”专项资金,用来解决这些当年没有预算安排、群众反映又比较迫切的问题,使这些问题得到快速解决,老百姓的获得感很强。
“代表夜聊”,充实了人大代表的日常履职
“代表夜聊”工作机制的推行,在制度框架内灵活促进了代表闭会期间的履职实效,较好地解决了代表白天本职工作忙没时间联系群众、督办民生问题抓手少等问题,使代表有更多机会深入基层面对面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改变了以往“选前看照片、选后没声响”的情况。
区人大代表陈炜芬是一位连任代表,作为一名来自企业界的代表,当选代表前很少接触基层的社区居民,通过这些年多次参与“代表夜聊”活动,现在她每次参加区人代会审议发言讲的都是市政建设、小区改造、物业管理等群众关注的议题,自己的行业反而很少涉及。
在日常举行的夜聊活动中,还经常会出现排队、延时等情况,一般安排晚上8点半结束的接待活动,由于来反映问题的群众太多,往往要到9点、10点以后才能结束。当地群众“有事找人大”的意识和愿望明显增强,有什么事情第一时间想到通过社区、村和物业向街道、镇人大和人大代表反映。
一些代表在参加夜聊接待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民情民意问题素材,他们把群众反映比较集中、部门解决起来又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加工”形成大会期间和闭会期间的代表建议,交给政府部门办理。
区人大代表唐瑞峰在2021年10月的一次“代表夜聊”中了解到因周边村庄拆迁,导致周围企业一线员工租房困难,部分员工离职流失的问题。后经过一番调研,唐瑞峰在区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了租赁型职工集体宿舍建设“扩存量、谋增量、提质量”的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应,目前江北投创中心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
“代表夜聊”,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提升
从开始试点的2017年9月至今年7月底,江北区已经开展了“代表夜聊”活动749次,参与的各级人大代表2641人次,累计接待选民8600余人,收集的民生事项3941件,推动解决了3902件,解决率为98.6%。将近6年的时间,全区8个街道、镇,平均一个月10场的“代表夜聊”,来自最基层人民群众的民意民情得以快速汇聚上来,使人大真正成为了收集民意、解决民需的主要渠道。
数据显示,“代表夜聊”实施的第二年即2018年,江北区区长电话和党政接待平台等受理群众月均来电便从1355件次下降至982件次,下降幅度接近30%。“代表夜聊”的实施为群众纾解了心头的“怨气”,让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作风更加务实,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解决了“社区管不了、部门管不好”的问题,为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在源头化解提供了新方法。
近年来,在江北辖区内一些小区推行的老旧改工程中,每改一处,所在街道的“代表夜聊”活动就入驻到那里。在人大代表的主持下,小区居民代表与政府部门负责人坐到了一起,经过充分沟通和后续的一些工作,使得改造方案在采纳居民意见后并多次修改的基础上顺利落地,修建健身活动场所、改造停车位、增设充电桩等居民提出来的合理需求都得到了实施,居民们都表示很满意。
“从一件‘为民开门’的小事中,能看出‘代表夜聊’起到的实打实的效果。”江北区十一届人大代表乐依萍说,当地一个小区以前只有东、南两道门,而超市、银行网点、公交车站和学校等公共配套设施集中在小区西北侧,从其他门步行至上述地点距离较长,老人小孩出门很不方便。在“代表夜聊”中得知这一情况后,乐依萍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一起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物业公司反复沟通,最终帮小区居民打通了西侧的便民路。
在长期举行线下活动的基础上,江北区人大常委会还对“代表夜聊”进行了数字化迭代升级,建设了“代表夜聊”应用场景,推出主题式“直播夜聊”模式,完善和拓宽了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
(作者: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人大常委会 费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