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一场透雨,满野新绿。汪陂村的林间空地上,那一只只身披丝氅、头戴凤冠的鸡雏,正优雅地踱着方步四处觅食……
江西泰和乌鸡闻名遐迩。而汪陂村,正是泰和乌鸡的原产地。
“瞧,这‘白凤仙子’,不仅‘颜值’一流,还撑起我们泰和的支柱产业,今年预计产值突破50亿元!”说这话的,是泰和县乌鸡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肖志埔,“我们的目标是到‘十四五’末,全县饲养量3000万羽以上,产值突破100亿元!”
“泰和乌鸡有2200多年的养殖历史,但大多数人对它的认知还停留在‘乌鸡白凤丸的重要原料’这个层面。也难怪,泰和乌鸡变凤凰,也不过是最近几年的事。”肖志埔感慨。
乌鸡,如何变成了“凤凰”!
“苗好三成收,种好一半功!泰和乌鸡也是一样。良种,是关键。”在浙江大学与泰和县合作设立的乌鸡产业技术联合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博士李文涛道出了第一个“秘诀”。
“泰和乌鸡生长速度慢、产蛋量低是出了名的。过去,有些养殖户为提高它的生长速度和产蛋量,会把乌鸡和其他品种杂交。这让乌鸡口感和药用价值都降低不少。”李文涛介绍,“如今,我们通过遗传育种、营养检测、疫病防控、生态养殖来提高乌鸡的良种繁育水平和营养价值,让它们品质更好、长得更壮、产蛋更多。”
“前不久,我们培育出4500羽纯种‘一世代’泰和乌鸡,每羽都有数字身份证!可以全程检测生长性能并持续筛选制种。”李文涛话里透着自豪。
“秘诀”之二,是规模养殖。
武山脚下的傲昕种鸡扩繁场,是全县规模最大的养殖基地。公司生产技术负责人黄燕明带记者边走边看。眼前,一栋栋“乌鸡别墅”里,饲料投喂、水冷控温……全部实现自动化;智能孵化机、粪污处理系统……高标准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3年前,我们刚开始运营的时候,年产鸡苗260万羽。现在呢,年产2000万羽!用传统方式,一个人照顾3000到5000羽乌鸡就很了不起了。数量上不去,产业咋发展?如今,用现代饲养设备规模化养殖,一个人能管理1万羽以上,生产效率和养殖规模大大提高,成本一下子降了下来。”
农产品要增值,深加工这个环节必不可少。
“想补补身子,可选乌鸡白凤丸、乌鸡阿胶糕、乌鸡酒;追剧吃零嘴,可尝尝乌鸡蛋布丁、乌鸡饼干、酱翅酱爪;想下厨做美味,我们有乌鸡小火锅、乌鸡蛋面条、乌鸡酱油……”泰和电商物流园区的乌鸡旗舰店里,人员川流不息,负责人黄敏把琳琅满目的商品介绍给大家的同时,也道出了“秘诀”之三——做强产业链。
“以前,大家卖的,只有鸡、蛋,顶多加上乌鸡酒。现在呢?八大品类、140多种产品,围绕乌鸡,要啥有啥!还有这个——”黄敏指着店里醒目处摆放的“白凤仙子”卡通形象,“统一标识!有了它,我们的专卖店进了大型商超和会员店,进了北京、广州、深圳、乌鲁木齐……网店、自媒体、直播带货,一个赛一个火!”
产业链不断延长,是当地政府牵头,全县36家乌鸡养殖企业、18家加工企业和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浙江大学的“乌鸡博士”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助力凤飞”的好政策,是泰和乌鸡产业不断壮大的第四个“秘诀”。
除了与科研院所、高校合作,泰和每年还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奖补资金500万元,与农业银行合作推出10亿元“白凤乌鸡贷”,建设乌鸡数字产业园,开发文旅项目、文创产品……(本报记者 王斯敏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司马天民)
《光明日报》( 2023年09月04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