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华中科技大学研支团20年青春接力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观察 > 正文

华中科技大学研支团20年青春接力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08-31 13:32

  “祝老师学业有成,前程似锦!”在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黄都中心完小,四年级(5)班的学生近日为华中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华科大”)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魏长芳举办了一场欢送会。

  教室里点缀着鲜花、气球,显然被精心布置过。魏长芳打开手机相机记录时,面对镜头,学生们起初还比出“耶”的手势,不久却泪流满面。

  去年7月,魏长芳和7名队友来到距离学校900多公里的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成为华科大研支团在贵州派出的第一批支教队员。在此之前,华科大研支团的接力棒,已经在西部地区传递了20年。自2003年华科大派出首批志愿者到湖北省保康县支教以来,360余名大学生先后赴湖北、云南、广西、新疆、贵州等西部基层开展教育帮扶。

  要扎根在很深的基层

  2003年,华科大积极响应团中央和教育部号召,开始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与研究生支教团项目,3名学生党员被选派至湖北省保康县支教。

  保康县位于鄂西北山区,境内山峦重叠、地势崎岖。此后8年间,这里一直是华科大在湖北省的唯一支教点。

  2005年9月,丁惠等6名党员志愿者赴保康县一中、保康县师范学校和保康县职业高中支教。他们中,有人居住在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室内阴暗潮湿,窗户上的玻璃也破了几块;有人洗热水澡要下山过河,经过一座钢索、木板铺成的小吊桥,行走时桥身摇晃。

  物质条件的苦很快被工作的忙冲淡。当地缺少数学老师,丁惠被分配到保康师范学校教数学,同时配合班主任给学生提供思想辅导。

  慢慢地,学生们把丁惠当成了“知心姐姐”,将生活中的烦恼一一倾诉。有一个女孩儿往丁惠的办公室门缝里塞信,诉说成绩下滑的苦恼。此后,丁惠便对她格外关注,有时还把她带回自己的宿舍,一对一辅导。

  保康县是贫困县,这里的学生渴望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站到高考的赛道上。以保康师范学校为例,由于家庭条件等因素,一部分学生选择在高二年级分流出来,毕业后直接就业。

  “我们热切地希望,改变一切能改变的。”丁惠说。

  为提升当地青年的综合素质,志愿者想到了开办英语夜校和计算机夜校。分散在不同工作地点的6名志愿者组成临时党支部,每周在县城汇合一次,交流工作情况,碰撞新的想法。

  支教结束时,丁惠将自己平时攒下来的学习用品、生活用品和衣物,悄悄留给了这些学生。

  2011年,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成为华科大在湖北省的第二个支教点。10名党员志愿者赴来凤县实验中学、大河中学及百福司镇中学等学校支教。

  在大河中学,近八成学生是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关爱。志愿者葛飞接手心理辅导工作后,完善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制度,并延长咨询时间。倾听学生的思想困扰时,葛飞认真记录下每一个人的内心状态,并对特殊案例进行跟踪回访。

  2015届志愿者蒋伟光曾赴来凤县革勒民族中小学支教。这之前,在他的印象里,支教应该去新疆、西藏这样的偏远地区。

  从县城到学校要经过60公里的盘山公路,下车后,还要步行穿过一段狭窄的石头路。蒋伟光逐渐意识到,“支教不一定要去很远的地方,但一定要扎根在很深的基层”。

  革勒民族中小学是一所由三年级至七年级学生编制的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分化程度很复杂,有的学生拼音不过关,有的学生一字不识。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是蒋伟光在服务地学到的第一课。

  为了尽可能弥补经验上的不足,一年内,蒋伟光主动给自己加码,参与听评课超40课时,参加教研活动30余次,远超规定任务量。

  2016年6月,即将离开服务地之前,蒋伟光还联系朋友发起感恩众筹活动,向当地学生捐赠适龄读物。他在日记本里写道:“我相信,不久的一天,改变会在这里发生,也许是我们这些青年人,也许是我们的学生。”

  改变在这里发生

  作为中央定点帮扶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的高校,2016年起,华科大选派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到临翔支教。

  在遇到2017届志愿者景丹之前,学习屡屡受挫、成绩总不理想的冯朝彪,没想过自己能坚持到高考。“景丹老师很温和,也很负责,为了让我们理解透彻知识点,可以反复讲六七遍。最重要的是,她对学生一视同仁。”冯朝彪说。

  那时,景丹在临翔区第一中学高中部教英语和数学,同时承担培优辅差的工作,针对学生的薄弱知识点进行专项辅导,每天陪伴他们至晚自习结束。

  本着自愿原则,学生们不论成绩好坏,都可以来景丹这里“开小灶”,冯朝彪就是其中之一。

  高考后,冯朝彪考上了临沧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大三下学期的专业实习中,他学着做一个“像景丹那样的好老师”。看到学生的满分试卷,冯朝彪立即和景丹分享:“我终于体会到,你看到我们进步时有多快乐了!”

  “信来了!信来了!”在临翔区蚂蚁堆中学,每当2020届志愿者董卜榕提着从武汉寄来的书信出现在走廊,学生们总会争抢着围过来,一边跑一边喊。

  在研支团云南分队的组织下,华科大的在校大学生和当地的中学生,两两结对成为笔友。在书信交流中,除了学习方法、考试技巧,孩子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几次书信往来后,董卜榕注意到,曾经一心想着“毕业后种桉树、烤桉油”的学生,在地理课上学习中国地图时,将目光投向了离家乡更远的地方。

  2021年11月起,云南分队联合华科大9个学院的学生党团支部,在临翔区第一中学、蚂蚁堆中心完小、杏勒完小开展了“见字如晤”书信交流、“先锋筑梦”党员故事分享会、“微光成炬”爱心捐赠等系列活动。746名华科大学子参与其中,包括430名学生党员,共寄往云南647封回信和1248份爱心礼物。

  2016年至今,云南分队服务的学校累计有18名学生考入华科大,还有更多的学生渴望走出大山,去看看这群“大哥哥大姐姐”描绘的“诗和远方”。

  去年8月,研支团新增了贵州省务川自治县黄都镇的支教点。黄都镇地形崎岖,东、西两侧为高山,中间为黄土田坝。魏长芳从武汉出发,需乘坐近8小时的高铁到遵义,第二天再乘坐4个多小时的大巴赶到镇上。

  抵达黄都中心完小后,自小在平原地区长大的魏长芳很兴奋——对山区教育的认识,终于不只停留在新闻报道和别人的讲述中了。

  一次班会课上,他询问学生以后想做什么,得到的回答大都是“打工赚钱”,然而当他问到具体的职业时,学生们面面相觑,答不上来。

  魏长芳以自己的大学同学为例,向学生介绍不同的职业选择。其中一个案例是,一名家境贫困、申请助学贷款的同学,从华科大毕业后回到家乡贵州,进入一家国有重点骨干企业工作。

  “为什么他会取得现在的成就呢?”

  “他的学习一定很好,很刻苦。”

  魏长芳以此激励他们,人生有很多可能,一时的困顿阻挡不了对进步的追求。临近支教结束,他在校园涂鸦墙上看到学生偷偷写下的一句评价:“魏老师严厉、有趣,我要向他学习。”

  在各个服务地,志愿者多年来探索的品牌育人活动也逐渐成型。

  新疆兵团分队结合当地盛产优质干果的特色,开创“爱心干果”助农助学活动,通过网络直播、社群推广等形式让优质农产品走入大众视野,将收入所得全部用于设立“喻华”助学金。在“双减”背景下,广西乐业分队在当地易地扶贫安置小区打造“乐晓课堂”品牌活动,以“1节兴趣拓展课+1节课业辅导课”的形式,把优质课程、趣味实验和科学精神送到留守儿童身边。

  向下扎根,向阳生长

  扎根基层的一年里,蒋伟光思考了许多与乡村教育相关的学术议题。

  他带领团队发放问卷,对20多名乡村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完成了《乡村教师调查报告(革勒车镇)》。在这份一万多字的报告里,他从乡村教师薪资水平、职业认可度、贫困问题、乡村学校问题等方面,分析了乡村教师及学校的发展现状。

  支教结束后,他回到学校完成硕士和博士阶段的学业,如今已是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的博士后。

  志愿者许霁曾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绿水镇支教,教学之余经常走山路家访。

  返校后,他与家访中发现的一名特困生结成对子,每个月从自己的研究生国家助学金中拿出一部分资助这名学生。担任能源学院本科新生班主任期间,他带领学生回到支教服务地开展志愿活动,还争取学院资源,长期帮扶当地留守儿童。

  如今,许霁已成为华科大的一名辅导员。为了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到基层去,许霁组建了华科大筑梦基层团。每年寒暑假,筑梦基层团都会派出多支大学生实践队伍,到湖北恩施、四川乐山、湖南邵阳、云南临沧等地开展政务实习和志愿活动。

  因为支教,董卜榕树立了“当选调生,到基层去”的职业理想,立志回馈那片广袤的土地。

  董卜榕来自四川平昌的一个小山村。初二那年,一名研究生志愿者来到她的学校支教,担任物理老师。在那名志愿者的帮助下,一向不擅长物理的她,考出了98分的高分,对此董卜榕一直心存感恩。

  后来,董卜榕成为华科大研支团的一员。在云南支教期间,她亲眼看到一名曾在试卷上潦草回答“我不会写”的“差等生”,到了学期末,不仅认真改完错题,还一笔一画地写下下一次考试的目标分数。董卜榕明白了,支教的意义就在于“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据统计,华科大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连续20年党员比例100%,超过90%的志愿者毕业后选择到西部地区、基层一线、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就业。

  “2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选派党员志愿者,突出管理、育人和质量3个重点,从严把好入口、培养和就业3个关口,逐渐形成了具有华科大特色的育人经验和成果。”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张耀介绍。

  2022年,经过团中央的综合评估,华科大研究生支教团的实施规模由20人提高至60人,是目前全国高校研支团中规模较大的一个。

  前不久,华科大新闻学院研究生、研支团云南分队志愿者李仪回到支教服务地,为当地的留守儿童和家长拍摄全家福,帮他们留住最美瞬间。

  这个想法在李仪支教时就已萌生。

  一次晚自习,李仪讲到“小明和爸爸妈妈去游乐园,3人要付多少票钱”的计算题。讲台下的一个学生却伤心地哭起来,她说,自己已经很久都没见过爸爸妈妈了。

  支教结束后,李仪协助负责学院的学生党务工作。在她的协调下,新闻学院的特色品牌团队“学生摄影工作室”,将志愿服务延伸到云南临沧蚂蚁堆中心完小,为当地居民拍摄全家福,开办摄影小课堂。

  “3、2、1,笑一笑!”镜头里有云南的大山、天空,还有孩子们眼中澄澈的笑意。“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我的目光应该始终落在基层。未来,我要和我的队友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李仪说。

  杨歆曼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走近甘孜岩画

  • 巴丹吉林沙漠秋日即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
2025-10-23 10:31
近日,以“先进制造”为主题的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落下帷幕。截至10月19日,境外采购商线下到会人数超15.79万人,环比增长6.3%。
2025-10-23 10:27
日前,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无人机蒙皮超薄一体化集成射频传感器挂飞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曲面天线全3D打印技术向实装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5-10-23 10:26
研究团队首次在原子尺度揭示了冰在二维下独特的“织网式”结晶过程。该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2025-10-23 10:24
据农情调度,截至10月21日,全国秋粮收获近八成。
2025-10-23 10:23
科研和产业像“两张皮”,中间缺了能把成果“送上门”的人。
2025-10-22 10:17
由美国斯坦福医学院、英国莫菲尔德眼科医院、德国波恩大学等多家国际科研机构组成的团队,开发出一款视网膜下无线微芯片,成功帮助晚期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恢复了视力。
2025-10-22 10:15
为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位于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219室的杨振宁书屋日前正式开放,与其同步启用的杨振宁档案资料库专题网站也面向全球上线发布。
2025-10-22 10:09
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含利福特尼唑的三联方案,让幽门螺杆菌治疗有望重新回归更简便的三联方案时代,为全球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2025-10-22 10:06
10月21日,在上海淀山湖畔举办的“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发布获奖名单。
2025-10-22 10:04
10月20日,记者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高压科学研究中心了解到,该中心联合广东省科学院组成的研究团队,日前在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发现了一处小行星撞击形成的地质遗迹——金林陨石坑。
2025-10-21 09:49
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Grace Hendricks和同事证明,一种mRNA版本的新冠纳米颗粒疫苗在小鼠体内产生的免疫反应是标准mRNA疫苗的28倍。
2025-10-21 09:42
10月17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举办“用于太阳磁场精确测量的中红外观测系统”(AIMS)研制总结暨未来科学规划研讨会。”
2025-10-21 09:39
单日就可最多烘干稻谷5000吨。
2025-10-21 09:28
农业农村部20日宣布,从当前开始到冬至(12月21日),启动实施奋战60天抗秋汛抢麦播促壮苗行动。
2025-10-21 09:24
农业保险作为灾后恢复生产的重要政策工具,如何更好守护农民“钱袋子”?
2025-10-20 09:55
安徽师范大学校长熊宇杰教授联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相关科研团队,成功创制出亚纳米级高熵合金,这一方法具备广泛普适性,可制备包含多达十种金属元素的高熵合金。
2025-10-20 09:51
财政部日前发布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显示,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064亿元,同比增长3.1%。
2025-10-20 09:4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国强教授团队17日在《科学》杂志发表一项神经科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揭示了大脑高效传递信息的“微观密码”。
2025-10-20 09:43
高校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科研人员是推进科技创新的重要人才队伍。
2025-10-20 09:4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