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集中供养更安心 社工服务送上门
首页> 地方频道> 卫生 > 正文

集中供养更安心 社工服务送上门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023-07-31 10:49

  核心阅读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西藏自治区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出实招、见实效,特殊困难老人集中供养政策得到更扎实的推进。以那曲市为例,提高补助标准、社工定期上门、开展职业培训……随着服务机制的日益完善,养老服务水平在不断提高。

  楚吉今年已经96岁了。在西藏自治区那曲市聂荣县特殊困难人员集中供养中心,楚吉老人拄着拐杖也只能走得颤颤巍巍。拉着记者的手,她聊起了家常,漫长的岁月模糊了她的很多人生记忆,但还没有磨灭她对当下生活的感受。

  “这里的日子好啊!”她不住感慨。哪怕是夏日,海拔4700米的小城聂荣最低温度依旧在0摄氏度左右徘徊,而楚吉坐在阳光暖棚里,背后是几株青翠的树苗,和其他老人不时谈笑,日子惬意。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西藏着力在为民服务上下功夫,积极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出实招、见实效。“一老一小”工程扎实推进,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共同参与的探访关爱服务机制,确保年龄超过60岁、没有子女、收入标准低于低保水平等条件的特殊困难老年人月探访率达100%,养老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记者走进西藏那曲,无数像楚吉一样的特困老人生活得到改善。受益于西藏自治区推行的集中供养政策,他们的暮年得到更加体面和舒适的保障。

  没有子女集中供养

  社工服务上门照护

  楚吉没有儿女,也没有家人,家境并不宽裕,自己因年龄增长开始逐渐丧失劳动能力。

  聂荣县民政局工作人员通过基层政府联系到她——“根据您的情况,有机会进入聂荣县的集中供养中心。”

  “那是什么?”楚吉困惑。

  “您可以理解为养老院,免费的。”工作人员告诉楚吉。

  在那曲,像楚吉这样的老人虽然总量不多,但他们的生活保障却始终是政府的牵挂。这些特困老人将获得民政部门特殊的关照,如果有意愿参加集中供养,他们将像楚吉一样进入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安度晚年,如果没有集中供养意愿,则有社工上门进行照料。

  “从我们的角度,当然是在集中供养中心有更好的照料条件。但是有些老人还是希望在家里,那我们就定期安排社工上门服务。”那曲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底,那曲现有养老服务场所13家,集中供养特困老人1042人,分散供养特困老人757人。”

  服务在家的老人,是那曲市聂荣县聂荣镇社工站工作人员嘎增的工作之一。每个月,她都要去辖区内的特困老人家中提供社工服务,包括但不限于简单的家务、照料和一些诸如反诈骗的政策宣讲。

  雪枫是居住在嘎增所在的聂荣镇的一名老人。前些年,他的孩子去世,经聂荣镇民政工作人员认定,雪枫两口子成为分散供养的特困老人,由嘎增等社工定期上门提供社工服务。

  这天,嘎增和同事们拎着给雪枫老人准备的米面油,来到了他们家里。她和同事一起,帮助老人把家里做了一遍清洁打扫,并为老人把衣服做了简单的清洗。

  “每次做完这些,我们都要和老人坐下来聊会天。聊着聊着,很多老人的表情从开始的木讷紧张,到笑容满面,这是我最有工作获得感的瞬间。”嘎增说。

  据介绍,今年,那曲市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和城市分散供养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14461元提高到14778元,农村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基本生活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7740元提高到8010元。

  用心考虑老人需求

  不断完善服务机制

  记者在聂荣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见到了一位名为“布”的老人,他今年已经73岁了,是那曲市第一批享受集中供养政策的老人,曾经,布的家里还有一些草场和牛羊,膝下没有儿女,生活虽然窘迫,但他和老伴依旧勉强维持。

  “随着年龄逐渐大了,牛羊都让乡亲们帮忙牧养,但平时生活中照顾自己变得有些困难。”布感慨道。

  那是2015年,那曲市刚刚推行特困人员集中供养,当乡政府告诉布相关政策,他并没有立马选择搬进来,而是有些犹豫——“集中供养,别过得都是苦日子吧?”

  他反复询问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打听各种细节。最终,他终于被说服,成为第一批入住集中供养中心的老人。

  刚开始也并非一切顺利——供养中心初步成立,很多机制也在探索,就医、吃饭、组织老年人活动,对这些大多刚刚从事这一工作的民政工作者来说都显得生涩。但是,布也从中看到了他们的真诚,这是没有儿女的他不曾受到过的细心照料。随着集中供养中心运转时间变长,各项工作开始走上正轨,他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舒适。

  每天,他都要在居住房子的阳光棚里走走逛逛,和邻居的老人们交流聊天;天气好时,他和一起进入供养中心的老伴坐在长椅上晒晒太阳。到了吃饭的时间,工作人员会按时送来简单但卫生的饭菜,并在餐后帮他们收拾妥当……

  白雄乡的老人扎西(化名)正是受到了布等人的影响才选择进入集中供养中心。放了一辈子牛羊,他老来没有依靠,民政人员上门向他讲解集中供养政策,扎西本来很是不愿意。“放牧多好啊,和牛羊为伴。况且,进了养老院还不知道过啥日子呢!”他心想。

  但他也有远房亲戚在集中供养中心。听了像布这样的老人描述自己的经历,他也忍不住动了心。最近,当民政人员到了他家,扎西扭扭捏捏地问起供养中心的事,并拐弯抹角地询问自己是不是符合政策,何时才能入住。

  “很多时候,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琢磨老人的需求。比如,老人们最爱热闹,我们聂荣县每次举办赛马节,工作人员都要5点起来赶去活动现场,帮老人搭建观看比赛的帐篷。然后在比赛前接老人过去。”聂荣县民政局局长次旺拉姆从2015年就开始从事相关工作,“真心换真情,老人们虽然很多感知退步了,但是对我们的关心的感知却敏锐,只要我们足够用心,他们就能感受到。”

  技能培训常开展

  提高照护专业性

  然而,最早开始推广特困人员供养时,次旺拉姆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不少群众不理解,陌生人照顾自己,能行吗?

  担心并非没有原因。早年间,特困老人的照料没有专门经费支持,没有专业护理人员,只是依靠基层干部兼职为老人提供保障。“切实提高人员的专业性,让老百姓感受到更专业的照料,这是我们做好这项工作最重要的要求。”次旺拉姆说。

  朗杰白觉是聂荣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中心的一名护士。作为一名护理专业毕业的学生,他在这里从事老人的照料已经3年了。

  “在这里,不少老人都患有慢性疾病,我们的职责就是当好基层的卫生卫士,为老人健康把好第一道关。”他说。

  走走转转,朗杰白觉和供养中心里的老人们都十分熟络,对老人们的身体情况也很了解。有些人身患慢性疾病,朗杰白觉需要提醒老人们按时吃药;有些人一些身体指标不正常,他则要提醒老人饮食、生活里各种注意事项……

  面对这些琐碎的工作,朗杰白觉甘之如饴。刚工作时,他一度嘀咕——“我一个学医的,咋来干养老了呢?”但随着工作时间的增长,他渐渐对自己的工作有了认同感——“能有机会为家乡的这些老人服务,让他们能安度晚年,这也是专业技能回报家乡的重要途径。”

  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是嘎增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刚进入这行时,她满怀热情——“我就是来为老人们服务的。”

  但是,刚一工作,工作内容就给她泼了一盆冷水。嘎增还记得,刚进老人的家中,她想给老人说明来意,结果说了多次,老人依旧不理解。她仔细观察,才发现老人耳朵出了一些问题,听力不佳。她凑在老人耳边,又向老人说了几遍,老人才慢慢理解了她的来意。

  这让嘎增意识到,养老工作仅仅依靠一腔热情是不够的。工作之余,她经常阅读相关书籍,学习如何同老年人相处。每次服务回来,她都会认真复盘与老人交流的过程,期待在下一次服务时能给老人带来更好的服务体验。

  据介绍,那曲市近年来加快推进护理型养老床位,持续推动护理型床位发展。此外,那曲市民政部门还委托专业学校对那曲市内社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动员社工参加护理职业技能比赛,切实提高护理的职业性和专业度。

  《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31日 12 版)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

  • 习近平主持“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