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专家呼吁:HIV感染者需要坚持长期、规范、科学的抗病毒治疗
首页> 地方频道> 卫生 > 正文

专家呼吁:HIV感染者需要坚持长期、规范、科学的抗病毒治疗

来源:中国新闻网2023-06-30 21:32

  中新网北京6月30日电 (记者李纯)全球首位女性HIV感染者或已被治愈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消息爆出后,几乎每天都有患者打听艾滋病治愈成功的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中心主任张彤表示,患者治病心切可以理解,医生听到这样的消息也很振奋,但现阶段HIV感染者更应将追求长期治疗成功设定为切实可取的治疗目标。

  张彤说:“HIV感染者能够得到广泛的功能性治愈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但极少数艾滋病治愈成功的案例都不具有普适性,这些案例的成功往往有很多附加条件,且感染者配型成功的概率很小。因此,HIV感染者依然需要坚持长期、规范、科学的抗病毒治疗。”

  据张彤介绍,北京佑安医院1990年收治的第一例HIV感染者,目前已是70多岁,一直坚持抗病毒治疗,病情控制得很好。“这样的病例很多,所以患者要有信心。”

  艾滋病目前尚不可治愈,但感染者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将HIV病毒载量控制在非常低、甚至在体内检测不到的水平。一旦感染者在治疗过程中停药,潜伏的病毒会重新激活、迅速复制。也正因此,患者仍需终身服药。

  如何定义治疗成功?“对治疗成功的定义应兼顾短期治疗目标和长期治疗目标。”张彤强调,目前,HIV感染者的短期治疗目标是快速实现病毒抑制,让感染者像普通人一样恢复工作和生活。“在艾滋病治疗的进程中,不论感染者的免疫功能如何、感染了多长时间,一旦确诊HIV,就需要迅速启动抗病毒治疗,最大程度地挽救感染者的机体免疫系统。”

  “而长期治疗目标是持续强效地实现病毒抑制、维持长期药物安全性、优化治疗方案以保证依从性并提升生活质量与满意度,简而言之就是让感染者获得更好、更健康的生活。”张彤说。

  她也表示,感染者在未来几十年中可能面临许多困难,因此还要帮助患者建立治疗信心,鼓励他们不断地主动寻求医生的帮助,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治疗艾滋病,首先是要接受科学规范的抗病毒治疗,然后才能实现短期尽快抑制病毒复制和长期治疗成功。”张彤指出,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常常会看到以下几个误区:抗病毒药物不用每天服用,想起来就服用,忘了后面补上就行;遇到药物副作用就自行调整药物或剂量;网络或病友比医生更可信;治疗期望值过高,总想着停药。

  张彤指出,艾滋病和高血压不同。高血压药物短时间漏服,补上后很快就能恢复,但艾滋病药物漏服,病毒就会快速复制,反复多次可能产生耐药,恢复到稳定水平的难度更大;很多药物有一定的毒副作用,毒副作用强弱一定要与医生沟通,听从医生建议;每个人的体质和其它基础疾病不一样,用药自然不同,不能轻信网友和病友的推荐擅自服用药物;即便体内已检测不到病毒,也不代表病毒已被彻底清除,一旦停药有可能“死灰复燃”。

  张彤表示,如今,艾滋病的治疗已经进入整合酶抑制剂时代,例如全球各大指南中推荐的药物比克恩丙诺片,服药方式非常便捷,仅需一天一片,临床研究显示5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停药率为0.8%,且对睡眠、骨、肾的影响较小。此外,这类药物的适用范围比较宽泛,对合并乙肝等疾病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比克恩丙诺片这类复方单片抗艾制剂创新药物也被纳入了国家医保,可兼顾HIV感染者的短期和长期治疗目标,对于实现感染者长期治疗成功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创新药物不断获批上市,未来HIV感染的治疗或将变得更加方便、有效。张彤也强调,患者一定要遵从医生的专业建议,坚持科学规范治疗。(完)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四川米易:保障农资供应

  • 湖南沅江:服饰产业“智”造上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共筑数字童年新生态”为主题的“未成年人手机防沉迷座谈会”在京召开。李国强指出,沉迷手机不仅可能会导致视力损伤、睡眠障碍、颈椎问题等生理健康问题,还容易引发社交焦虑、注意力不专注等问题。
2025-02-25 09:34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24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过去一年,我国海洋经济呈现强劲发展势头,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比上年增长5.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8%。
2025-02-25 09:32
当前,我国大学生群体普遍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在成长过程中通常得到父母及长辈的全方位关照,从而导致他们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薄弱。
2025-02-25 09:31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最后一年,做好“三农”工作对全局发展至关重要。
2025-02-25 09:30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2025-02-25 09:29
一场以“项目经理人机制”为核心的科技创新管理范式变革正在上海悄然推进。
2025-02-25 09:26
“蛟龙”号计划2月份完成水池试验,3月组织实施南海海试。
2025-02-24 09:30
2月21日,由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国产载人飞艇“祥云”AS700电动型AS700D在湖北荆门成功完成科研首飞,标志着我国低空经济领域的绿色航空新装备取得重大突破。
2025-02-24 09:26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构建了野生和栽培辣椒的高质量基因组图谱,揭开了辣椒性状演化奥秘。
2025-02-24 09:25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脑功能与脑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郁金泰团队历经5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获得重大科研突破,发现帕金森病全新治疗靶点FAM171A2蛋白,并找到了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小分子化合物。
2025-02-24 09:22
美国斯坦福大学等机构研究团队近日宣布,在基座大模型基础上,仅耗费数十美元就开发出相对成熟的推理模型
2025-02-24 09:20
16项标准是我国环境基准体系的组成部分,可与《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配套使用。
2025-02-21 10:07
日前,我国首口超万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完钻,钻探深度10910米,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2025-02-21 10:06
该规定提出,严明资格条件,规范准入程序,完善退出机制,严禁将会员类型与人才“帽子”挂钩、“交钱就能入会”等行为。
2025-02-21 10:04
钙钛矿材料具有荧光量子产率高、色纯度高、色域广等独特优势,被认为是下一代超高清显示技术的理想材料。
2025-02-21 10:03
中国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任务探测器20日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2025-02-21 10:02
最近,全国多地将DeepSeek等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于政务和公共服务。
2025-02-20 14:40
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仍在持续:不仅多个平台宣布接入DeepSeek,各个行业也密集搭上这趟“快车”。2月4日,DeepSeek系列大模型正式上线昇腾社区,开发者可一键获取DeepSeek系列模型,并支持昇腾硬件平台上开箱即用。
2025-02-20 10:02
近日,全国首套大型智能化森林火灾救援处置训练设施顺利通过最终验收,在国家西南应急救援中心正式交付使用。
2025-02-20 02:50
19日,科学家们在国际学术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布了“天关”卫星的最新发现。
2025-02-20 02:5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