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禹州华夏植物群是中州华夏植物群的核心区,位于禹州神垕—磨街之间的大风口一带,通过地质公园建设,有效保护和利用了本区的植物化石;汝阳恐龙化石群化石在省自然博物馆保存,建设了原址馆、原址保护点,创新了恐龙科普线路……
5月9日,记者从河南省地质局获悉,截至目前,河南省建立了300余处生物地层剖面,发现化石点8000余处,并已建立15处典型古生物化石群落。
“呈东西向横亘河南省中部的秦岭—淮河一线,经历了极为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和生态环境变化,是中国大陆地质、地理、生物、气候的天然过渡带。由于地处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过渡地带,省内南北方地层类型皆有分布,保存了多种门类的古生物化石。”河南省地质系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张忠慧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河南省古生物化石十分丰富,门类齐全。截至目前,全省共建立了300余处生物地层剖面,发现8000余处化石点,已发现并鉴定的标本3600余种,模式标本1351种,典型的古生物化石群落15处(世界级5处、国家级4处、省级及以下6处),调查规划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290处,主要采用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地质公园、建设地质文化村(镇)等手段进行保护利用。
为进一步做好古生物化石的保护利用工作,河南省地质系统遗迹和古生物化石方面的有关专家建议:要做好区域的发展战略定位,有机融合化石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形成自然文化保护利用综合示范区;要针对每个化石点的具体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利用对策;坚持“科技驱动”,不断探索多元时尚的化石产地保护展示利用方式,不断激活化石及化石产地的生命力。(实习记者 孙越 通讯员 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