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大学生造黄谣被严厉处分 不纵容是最好的警示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观察 > 正文

大学生造黄谣被严厉处分 不纵容是最好的警示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3-03-24 09:05

  近日,继南华大学“造黄谣”者何某某被本校开除后,中科大也宣布取消其推免生录取资格。此前,有网友发布消息称,这个学生盗用女生朋友圈照片,并将其加工成不雅图片,发到网上牟利。报警后,男生被警方带走调查,受到行政处罚。而就在前不久,苏州大学学生赵某某也因恶意改图、造黄谣侮辱女性被开除学籍、受到行政处罚。这些造谣者为自己的卑劣行为付出了代价,符合公众对正义的期盼。

  造谣者伤人于无形,而造黄谣者更甚。梳理近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不难总结出女性遭遇黄谣时的普遍困境。首先,此类造谣中伤防不胜防,不管是朋友圈里的照片,日常生活中的互动,还是造谣者对自己基本情况的了解,都可能成为对方肆意“创作”的素材。捏造耸动的桃色聊天内容,盗用照片制作不堪入目的合成图,把编造出来的情节说成真的……现实中,“黄谣”会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传播蔓延。

  面对各种子虚乌有的编排,受害者往往百口莫辩,难以自证清白。很多时候,她们都不知道谁才是隐身暗处的造谣者,更没有与造谣者当面对质的机会。可是,她们却要为此付出“社会性死亡”的沉重代价。回顾“黄谣”引发的悲剧,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它对受害者人格尊严造成的伤害。受害者的压抑、痛苦和绝望,更令人无比同情。

  细数“造黄谣”者做过的恶,桩桩件件都令人愤怒。网上毫无根据、却又铺天盖地的诋毁,一步步击溃粉发女孩郑灵华的心理防线,最终使其失去继续生活的勇气,选择轻生;只是下楼取个快递就被造谣“出轨快递员”的吴女士本是受害者,却仍要付出被公司劝退,事业停滞搁浅的代价。相比于这些被公开报道的事件,还有更多受害者选择隐忍,不敢大声说出自己的窒息感,现实生活中,谁都知道他人的指指点点和有意无意地避而远之,对一个“社会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越是把观察的镜头拉近,我们越能看到谣言对人的伤害是如何一步步发生的,进而体会到坚决抵制、打击黄谣的必要性。与之相对的,是一些对黄谣危害性轻描淡写的说法。比如,有造谣者拿“开玩笑”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动机,转发谣言者也会用轻飘飘的“吃个瓜而已”逃脱责任,有人对受害者勇敢维权的行为不以为意,还劝其“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必反应过度”。此前甚至有个别学校出于各种考虑,对造黄谣事件选择“大事化小”。

  哪怕是对南华大学何某某这种“造黄谣”情节极其严重的人,也有人质疑:开除学籍、取消推免资格、给予行政处罚,这样的处理是不是太重了?这些轻描淡写的看法,要么是出于对黄谣危害性的无知,要么是对受害者困境的选择性忽视。事实上,只要看到黄谣如何让人陷入抑郁,走向生活的绝境,只要认同人格不容侮辱、隐私不可侵犯的共识,就不会觉得依法依规严肃处理是小题大做。对于黄谣,任何轻忽都会造成纵容,都会给他人带来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

  不管是从法律层面进行完善,解决黄谣受害者举证难、维权难的问题,更高效地揪出幕后操作者,还是高校以黄谣事件为契机展开性别教育,开诚布公地讨论这一现象背后的性别偏见,科普受害者维权的有效方式,抑或是每个人从自己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审慎态度,拒绝炮制、传播流言蜚语,都有助于打击此类现象。只有正视黄谣的危害,基于对他人的尊重传递正确的观念,才能传递善意,让社会秩序变得更加公正理想。(中国青年报)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在智博会上感受“智慧”养老生活

  • 走近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7日0时3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8 09:32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孙道远教授、毛竹教授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行星科学研究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该研究首次在地球以外的行星中确认了固态内核的存在。
2025-09-05 09:41
据世界气象组织2日发布的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最新通报,拉尼娜现象有可能从今年9月起回归并影响未来数月的全球天气和气候状况。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而厄尔尼诺现象则是指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升温的现象。
2025-09-04 09:47
这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
2025-09-04 09:44
正确掌握储存技巧和使用习惯,才能发挥冰箱的功能,保障家人饮食健康。
2025-09-04 09:39
这不是惊悚小说,也不是玄幻剧,而是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和海洋巨兽的别样相遇——这是鲸和海豚的骨头。从意外搁浅偶然获得,到渔业生产相对频繁打捞,闽南的“新鱼骨庙”(阴庙)呈现出和历史上的鱼骨庙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5-09-04 09:37
9月3日,某潜艇支队某艇员队组织收看阅兵仪式直播,铿锵有力的步伐、全新亮相的装备、转型跨越的成就,让他们动容,更让他们振奋。南昌舰的入列,标志着海军驱逐舰实现由第三代向第四代的跨越,首次突破万吨级设计,在航母编队体系作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5-09-04 09:32
日前,我国科学家近日成功研制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首次实现全频段、灵活可调谐的高速无线通信,有望为未来更畅通可靠的6G无线通信提供保障。为此,北京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组成的联合研究团队,历经4年,自主研发出超宽带光电融合集成系统。
2025-09-03 10:01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牵头完成的“基于耐盐植物和土壤调理剂的滨海盐碱地高效利用技术创制与应用”项目获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为滨海盐碱地的综合治理与高效利用提供了新方案。基于各项研究,团队开发了4种抗盐剂、2种盐碱地土壤调理剂等盐碱地培肥改良系列产品,为盐碱地快速培肥和障碍消减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9-03 10:01
9月1日起,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联合修订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 17761—2024)正式实施。新国标进一步增强了电动自行车的智能化功能,增加了北斗定位、通信和动态安全监测功能。
2025-09-03 10:00
作为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增设的群众赛事项目,被称为“空中F1”的无人机竞速备受瞩目,该项赛事决赛举办地深圳近日也掀起了无人机竞速热潮,市民和游客在公园里就能过一把“飞行瘾”。据介绍,深圳中心公园位于深圳核心区域,无论是深圳还是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的无人机爱好者,都能轻松快捷到达这里。
2025-09-03 10:00
油菜、白菜、甘蓝、萝卜是大众最熟悉的十字花科作物,也是食用油和蔬菜的主要来源,然而它们都受到同一种毁灭性病害——根肿病的威胁。基于GSL5功能研究和团队所创制的材料,他们还揭示了有趣的病菌与寄主的互作关系,即病菌致病和寄主抗病反应机制。
2025-09-03 10:0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