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甘肃金昌:创新赋能 传统工业华丽“蝶变”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甘肃金昌:创新赋能 传统工业华丽“蝶变”

来源:科技日报2023-03-22 10:53

实施“强科技”行动

甘肃金昌:创新赋能 传统工业华丽“蝶变”

  甘肃省金昌市正着力在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旧动能”向“新动能”加速转换,“积累量”向“提升质”跨越的动力日益强劲,金昌正奋力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跑出“加速度”。

  “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是甘肃金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实施‘强科技’行动的方向。”3月12日,甘肃省金昌市委书记王钧告诉记者,目前,金昌正着力在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创新驱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旧动能”向“新动能”加速转换,“积累量”向“提升质”跨越的动力日益强劲,金昌正奋力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跑出“加速度”。

  从厚度仅有0.03毫米的“手撕镍”到年产量突破6800吨生产大关的羰基镍,从突破高纯铜、镍、钴“卡脖子”技术到成功掌握高纯铁生产技术,从笨重的电解镍板到纤细的纯镍箔材,金川集团实现了从“原”字号成长为“材”字号艰难蝶变,成功跻身世界500强企业。这是金川集团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生动实践。

  镍钴共伴生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在做试验。受访者供图

  科技兴则产业兴,科技强则产业强。工业是金昌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从甘肃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的发展思路,再到今年该市经济工作会部署推进“强工业、强科技、强县域”行动,在擘画新时期路线图的过程中,创新驱动贯穿于金昌发展的理念和发展的脉络中。

  数字科技赋能 激发工业制造活力

  加快推进工业现代化是该市高质量发展必须翻过的“山”,是实现“十四五”奋斗目标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金昌是中国最大、世界领先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所在地,在镍、铜、钴、铂族贵金属及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产品、化工产品、有色金属化学品、有色金属新材料等领域,均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产业布局。但在工业发展过程中,传统资源型产业受外部环境影响波动较大,下行压力逐渐凸显,如何破局?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

  在金川集团精密铜材有限公司生产线上,直径419毫米、壁厚9毫米泛着金光的超大超厚铜镍合金管,通过空心锭挤压、淬火等新工艺,生产成为目前国际市场应用的口径最大、壁厚最厚的无缝铜镍合金管材。产品具有良好的耐海水冲刷腐蚀性和抗污性,主要应用于航母、船舶及海洋钻井平台。

  金川集团凭借多年积累的技术研发实力以及产业链协同形成的快速响应能力,厚铜镍合金管迅速抢占市场,不仅改变了国内同类产品只能依靠进口的局面,而且抢占并满足国际市场需求,产品销往欧洲、北美、南美等地区的船舶及海洋工程公司,质量得到终端用户认可,成为船舶制造企业的优选合作伙伴。

  “产品的研发成功有利于稳固我国在全球造船业的领先地位,在满足了国际市场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公司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金川集团精密铜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艳风表示。

  在金川集团传统主流程生产一线,系统化、精准化、智能化改造提升让金川集团这个有着60多年历史的镍钴企业焕发青春。

  在选矿厂,通过一台电脑就能远程监控生产线的磨矿、浮选,精矿仓卸料、倒料及上料的无人化智能作业,触摸之间,千米井下实现有轨无人驾驶智能化……这些不是科幻电影的天马行空,而是金川集团“智慧工厂”的生产场景。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条大板镍加工包装机组和立体库。”镍冶炼厂成品车间副主任白翔介绍,“‘智慧大脑’就好比整个工厂的中控屏,日报、产量、库存、设备信息等生产经营重要数据可实时显示,一目了然。从而实时匹配产能的需求与规模,这样‘一站式’的数据处理让镍冶炼厂的生产屡破纪录。”

  金昌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要求,金昌将进一步健全数字经济创新体系,实施数字设施提升工程,夯实社会服务智能化基础,加快推进大数据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应用。

  新科技发力新赛道 工业转型升级上台阶

  新科技的浪潮席卷而来,孕育着新经济拔节生长的无限空间。新的竞技场上,谁起步更早,谁就能抢占先机,谁就能在未来发展中获取新优势。

  在此前召开的全市强工业行动推进大会上,王钧指出,工业是金昌立市之本,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主导地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坚定不移强工业、兴产业,千方百计把工业的基础打得更牢、把工业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努力在转型升级中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

  企业在哪里,科技就在哪里。市场的引领、政策的推动,催生着金昌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拥有国内全智能自动化储能电池及动力电池生产线的甘肃金拓锂电新能源有限公司,2020年落户金昌经开区。2021年7月,启动了8吉瓦时磷酸铁锂方形储能电池项目,着力打造西北最大的储能电池生产基地。

  ——在金昌市与金川集团市企共建金川民营经济产业园,龙蟒佰利联、金宏翔新能源、深圳隆讯视通、甘肃金车储能、甘肃双一化工、嘉泽源化工等一批新能源龙头企业前来投资兴业,市企融合发展让众多科创企业迸发科技创新的活力。

  ——在永昌县河西堡工业园,金川铜冶炼工艺技术提升项目建设正酣,项目计划总投资57.52亿元,设计年产铜阳极板35.8万吨、黄金10吨、白银150吨,年销售收入可达260亿元以上。众多延链补链将成为园区做大做强有色金属新材料、化工循环产业链的强大“引擎”。

  与此同时,为让这些科创企业在金昌落地生根,该市出台了市级强科技方案,细化提出26条政策保障措施。2022年,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9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已达58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达34家。精准引进一批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业集群,发展效应进一步显现。

  谱写新“链”曲 壮大产业群

  作为在甘肃省率先通过挂“图”作战、开展“链”式招商的城市,金昌已在产业集聚中积蓄发展后劲,重点打造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电池、数字经济、化工循环、资源综合利用、高品质菜草畜等“2+4”现代化产业集群,制定了11个方面64条政策措施,提出了一些真金白银的新措施,确保“2+4”现代化产业集群产值达到1300亿元以上。

  为深入实施“强工业、强科技”行动,该市明确提出培育提升“2+4”现代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围绕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及全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总目标,把打造“2+4”现代化产业集群作为全市“一号工程”,聚焦建链、补链、强链、延链,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打造全国新能源电池和电池材料供应基地;加快金昌紫金云大数据中心1.2期、“5G+”镍钴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延伸拓展硫磷化工、氯碱化工等产业,促进化工循环产业扩容升级、发展壮大;加快镍冶炼渣综合利用等技术攻关,扩大“全尾砂膏体充填”项目生产能力,提高工业固废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引进培育一批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全国菜草畜高品质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等产业集群,不断推进产业链向价值链中高端挺进,持续巩固工业发展良好态势,确保二产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保持在全省前列。

  “市企融合,创新发展,集中精力打造创新之城,共创现代化幸福美好新金昌。”金昌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方太告诉记者,2022年,全市生产总值历史性突破500亿元,增长11%,取得了有史以来最好业绩,实现了“双倍增”开局。尤其是金川集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15亿元、工业总产值2199亿元。(本报记者 颉满斌 通讯员 莫亚红)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四川舰顺利完成首次航行试验

  • 大、小苏干湖:咸淡相连的高原“姊妹湖”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日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中科合肥智能育种加速器创新研究院联合发布重要成果:全链条机器人育种家“小海”与“海霸设施”小麦快速育种商业化服务平台同步启动,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装备与工程化应用上取得关键突破。
2025-11-13 04:55
日前,记者从全球规模最大的恐龙蛋化石遗址——湖北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数字化档案建设团队正为库藏的每一枚较完整恐龙蛋化石,赋予由“保护区名称—化石产地名称—库藏箱编号—标本编号”构成的唯一“身份证ID”。这标志着该保护区首次实现恐龙蛋化石专属标识管理。
2025-11-13 04:55
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问题,终于有一部纪录片说清楚了!
2025-11-13 08:55
国家卫生健康委百万减残工程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吉训明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份成立减残工程专委会,8个省份正在积极推进。
2025-11-12 07:24
2025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理论物理学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彭桓武诞辰110周年。
2025-11-12 07:23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牵头,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现存及灭绝长臂猿的大规模基因组测序与比较分析,系统阐明了长臂猿科的演化历程、种群动态及其标志性长臂表型的遗传基础,为全球长臂猿的保护行动提供了新的科学见解,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细胞》。
2025-11-12 05:10
11月11日,长征八号甲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成功实施转运,计划择期发射。
2025-11-12 05:10
近日,中核集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主导建设的量子放射性计量实验室及电离辐射计量级设备“一线多用”产研平台正式投入运行,成功填补我国在低温量子磁量热计领域的空白。
2025-11-12 05:10
在数据管理与使用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实行物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管理,规范开展数据授权运营,扩大路网、轨迹、企业、人员等关键数据供给。
2025-11-11 10:03
中国科协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蓝皮书(2025)》显示,我国科技期刊总量持续增加,从2023年的5211种提升至2024年的5325种,整体影响力稳步提升。
2025-11-11 10:04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其战略意义远超普通通信技术范畴,它不仅是我国实现信息全球覆盖、自主创新的必由之路,更是在数字时代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布局。
2025-11-11 10:0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