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写好“粮仓”文章助推乡村振兴
首页> 地方频道> 地方观察 > 正文

写好“粮仓”文章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金羊网2023-02-22 22:24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2021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连续3年明确了1.3万亿斤粮食产量的目标。2月13日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关注粮食生产重点领域,提出进一步提升粮食产能的新要求,从全力抓好粮食生产、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三方面,对抓好稳产保供作出了部署。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对稳经济、保民生具有“压舱石”的作用,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首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头等大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更需要写好“粮仓”文章,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稳固粮食生产命根子。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消费不断升级,粮食需求仍在刚性增长,全球农产品贸易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明显增强,所以端牢饭碗的压力越来越大。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当前,弃耕撂荒现象进一步加剧,东北黑土地退化、南方土壤酸化、北方耕地盐碱化等问题严重,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大棚房”、侵占耕地挖湖造景、补充耕地不实问题突出,粮食安全问题岌岌可危。我们必须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建立更加科学严密的耕地保护制度体系,实施“长牙齿”的硬举措,以“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的决心和信心,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用好粮食产能新科技。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归根结底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粮食高质量发展,既要看产量,也要看粮食生产能力,只有始终立足自身抓好农业生产,用好农业科技,才能实现从“量”到“质”的跨越。我们必须继续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把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提升耕地质量和土地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设施,推进农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发展,从要求“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发展迈向“戈壁、沙漠”等地的探索利用,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让粮食生产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要加快推广以农机为载体的农业生产托管,培育壮大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持续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将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不断降低农业用工成本。

  仓廪实而民心安,农业强则百业兴。跨上1.4万亿斤粮食产量台阶,需要久久为功。我们要继续写好“粮仓”文章,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实处,让农民挑上“金扁担”,种出“幸福粮”,装满“米袋子”、充实“菜篮子”,筑牢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石,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申可玉)

[ 责编:王宏泽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高温挡不住出游热情 重庆暑期旅游人气旺

  • 六盘烟雨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是对口支援西藏30周年,这是西藏首次承办“领航计划”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国情研修活动
2024-08-26 21:19
90后魏媛媛近期就深陷这样的困境之中——家中的保健品堆积如山,从补钙强骨到健脾养胃,父母满怀憧憬地尝试,坚信“营养补充,多多益善”,却不知对“伪健康”信息进行甄别,存在重重隐患。
2024-08-26 03:40
2023年7月,南开大学发布计划:3年建设200个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工作站,着力探索高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新模式。一年过去了,南开大学在25个省区市建起乡村工作站90余个,
2024-08-26 03:40
当前国产最大无人运输机——SA750U近日从陕西靖边无人机专用测试机场起飞。
2024-08-26 09:53
8月25日,中国商飞公司一架ARJ21飞机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起飞,经过44分钟的飞行,顺利抵达稻城亚丁机场。这是正在进行的ARJ21飞机“环青藏高原”演示飞行的重要一站。
2024-08-26 03:35
在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队贺信7周年之际,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发布会近日在西藏拉萨召开。会议公布了本次科考十大任务的重要发现。
2024-08-26 03:35
哈尔滨工程大学党委以党建引领学校事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把党支部建在科技前沿一线、建在国家重大需求一线、建在青年成长一线。
2024-08-23 03:50
系我国通信与信息领域第一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2024-08-23 03:50
宇宙诞生之初,物质和反物质的性质应该是对称的、数量应该是等量的。但现在的宇宙,却难以找到反物质。
2024-08-23 03:50
文化数字化作为数字技术与文化资源相结合的产物,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文化现代化发展的主要趋势。
2024-08-23 03:50
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21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幕,大会以“共育新质生产力 共享智能新未来”为主题,通过推动全球机器人科技与产业的发展,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2024-08-23 03:50
1980年,山东大学原校长、著名数学家潘承洞与同为数学家的胞弟潘承彪共同出版专著《哥德巴赫猜想》,全面总结了哥德巴赫猜想自1742年提出之后的研究发展,特别是近60多年来的最新成就。
2024-08-22 10:25
本次博览会深化“机器人+”应用场景展示。27款人形机器人进行了整机展示,数量创历届之最。2024世界机器人博览会也会同期举行。来自全球的观众可进入机器人世界,开启沉浸式游览体验。
2024-08-22 10:23
这里就是武威重离子中心,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装置就安放于此。
2024-08-22 10:21
今年以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巾帼有为的故事不断上演,激励着广大女科技工作者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科技强国中更好发挥“半边天”作用。
2024-08-22 10:16
这些超重元素的性质可能会揭示更多关于在大规模天体物理现象中产生的原始元素的信息。研究这类奇特物质可能有助于科学家理解我们周围自然存在的、更为典型的物质。
2024-08-22 10:15
中部地区连接东西、贯通南北,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市场潜力。
2024-08-22 10:11
十年树木,聚木成林。那么,什么样的树林才能被称为“森林”?
2024-08-21 10:13
8月19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底隧道盾构机“深江1号”完成3590米既定掘进任务,顺利抵达珠江口水域海平面下106米,创下中国大盾构水下掘进最深纪录,也是世界高铁盾构隧道掘进的最深海底纪录。
2024-08-21 10:09
近日,青海格尔木60兆瓦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压缩机组在辽宁营口下线,这是世界最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压缩机组。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液态空气储能领域发电功率世界第一、储能规模世界最大的示范项目。
2024-08-21 03:1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