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青海以国家科技力量解决区域难题
首页> 地方频道> 科学 > 正文

青海以国家科技力量解决区域难题

来源:科技日报2022-12-06 10:01

  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

  青海以国家科技力量解决区域难题

  11月22日以来,青海省面向全国公开发布两则公告——“关于公开征集盐湖无水氯化镁电解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解决方案的公告”和“关于‘青海省人熊冲突预警防范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攻关的公告”。

  这是继2021年青海省首个“揭榜挂帅”项目“盐湖老卤制备无水氯化镁关键技术”后,再次面向全国公开招募“揭榜人”和“千里马”,汇全国智力解决青海问题,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迈出的坚实步伐。

  从企业发展战略来、生产一线来,从牧民群众最直接最需要最迫切的生产生活矛盾问题中来。2021年至今,青海省科技厅不断扩大科研需求和项目征集渠道,不论资历、不设门槛,面向全国组织具有高端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的科研队伍承担项目。针对核心技术买不来、科技人才缺乏的青海省,全面推进此项改革对深入建设创新型省份尤为重要。

  技术难题“揭榜” 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

  加强盐湖镁资源的综合利用,建设好国家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重大要求的关键举措。

  公开征集盐湖无水氯化镁电解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解决方案,是青海省科技厅第二次面向全国公开“揭榜”的项目。亦是2021年青海首个“揭榜挂帅”项目的“延伸版”和“升级版”。2021年4月,青海省科技厅充分征询国内专家意见,决定将“盐湖老卤制备无水氯化镁关键技术”作为青海省“揭榜挂帅”的首个项目,重点攻关解决盐湖卤水原料适应性研究及精制等内容。

  不到半年,青海首个“揭榜挂帅”项目便完成了从发榜、论证到揭榜的完美落地。如今,电解金属镁—镁合金产业链条正逐步打通,氯化镁脱水世界性难题被攻克。

  青海汇信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青海盐湖10万吨/年电解金属镁装置和金属镁一体化项目电解单元先后共启动29台电解槽,累计产出镁产品18396吨、氯气55188吨。由于上游脱水装置始终处于低负荷状态,且运行不稳定,产品含水量波动大,电解槽经常出现供料不足、不合格现象,致使槽况逐渐恶化,于2019年7月被迫逐步退出生产序列。试生产过程中中和产生的次氯酸钠量大,难以处置,环保问题突出。

  对此,青海省科技厅将科技发展战略与企业发展战略对接、科研工作与企业需求对接、科学家和企业家对接,再次面向全国公开揭榜挂帅,解决现有金属镁装置电解单元存在的问题。

  12月1日,青海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揭榜挂帅”针对制约创新发展的重大科技难题,把攻关任务张榜公布,公开遴选战略科学家揭榜完成,具有目标清晰、需求明确、导向鲜明、开放参与等特点。

  “赛马冲线” 以科技力量破解生态难题

  科研工作要上山下乡接地气,将科技手段先进技术“下沉”广袤草原,这是生态大省青海的“必答题”。

  “中华水塔”青海省,生态环境极端重要,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野生动物数量逐年恢复。但随之而来的,是青海省高原农牧区野生动物与人类冲突矛盾的日益严重,尤其以棕熊为代表的多种食肉动物严重扰乱农牧民生产生活,危及牧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为缓解动物与牧民的冲突矛盾,维护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成效,亟须采取科技措施减少野生动物肇事的可能性,同时降低野生动物对牧民财产破坏造成的损失。

  对此,青海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青海省人熊冲突预警防范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将以“赛马制”形式,择优选择多家主体并行攻关,旨在攻克“味觉厌恶”预防和驱逐相关技术、攻克刺激性喷雾装置或(投弹、电击装置)的驱熊和驱狼无人机技术、攻克低成本低功耗,覆盖面积广的无线自组网技术,并研发肇事动物防范产品关键技术。

  从柴达木盆地到三江之源,一扇扇事关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生态保护的技术“大门”亟待推开,而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落子有声,正逐步以体制创新打开技术大门的“金钥匙”。青海正融入科技创新新型举国体制,探索开展部分省级科技计划项目面向全国开放申报试点工作,面向全国开展“技术挑战”和“揭榜挂帅”,借助科技力量解决问题。(本报记者 张蕴)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海军福建舰开展入列后首次海上实兵训练

  • 香港举行“体育力量 闪耀香江”大型无人机表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近日,我国科研团队在嫦娥六号月背样品中首次发现大型撞击事件成因的微米级赤铁矿和磁赤铁矿晶体,揭示了全新的月球氧化反应机制,为环绕南极-艾特肯盆地磁异常的撞击成因提供了样品实证。
2025-11-17 04:30
在不久前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第37次会议上,内蒙古大青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批准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
2025-11-17 04:30
以“智跃无界,开源致远”为主题的操作系统大会2025(以下简称“大会”)在北京举办。
2025-11-14 17:08
我国在4个国家开展6处文物古迹保护修复,49项中外联合考古项目涉及28个国家和地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
2025-11-13 07:07
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5世界动力电池大会12日在宜宾市开幕。
2025-11-13 04:55
据估算,太阳每秒钟释放的能量,可供全人类使用约70万年。模拟太阳来产生无尽的清洁能源,也因此成为人类的“终极能源梦想”。
2025-11-13 04:55
加载更多